多发性骨髓瘤皮肤浸润一例
2021-08-11吴延延吴银华孙青苗乔建军
吴延延 吴银华 王 苏 孙青苗 乔建军 方 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杭州,310003
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腰背部散在结节半月余,无痛痒。1年前因“全身多处疼痛”入院,经相关检查后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排除禁忌后予PCD方案(包括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以及环磷酰胺)化疗,及自体干细胞移植。为行PCD方案第7疗程收入院,入院体检时发现腰背部散在结节,无痛痒不适。患者既往无其他慢性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病程中饮食睡眠可,体重无明显变化。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皮肤科检查:腰背部散在围棋至核桃大肤色隆起结节,质韧,表面光滑,无破溃,无压痛,无明显痛痒,活动度差(图1)。
图1 腰背部散在围棋大肤色结节 图2 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尤以中下层胶原间条索状、团块状、网状异型细胞浸润(HE,×40)
实验室检查:血钙2.30 mmol/L(2.03~2.54 mmol/L)、球蛋白21.0 g/L(20.0~35.0 g/L);血液、尿液免疫固定电泳λ链均阳性;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70.2%(52.0%~68.0%),α1 2.0%(2.0%~5.0%)、α2 11.4(6.6%~13.5%)、β 8.7%(8.5%~14.5%)、γ 7.7%(11.0%~21.0%);尿本周蛋白阳性。取背部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层胶原间可见条索状、团块状异型细胞浸润(图2)。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示: CD20、CD38、CD138、CD56、CD79、Mum1、Ki67、λ链阳性;CD10、CD3、CD43、κ链阴性(图3)。病理诊断:B细胞来源肿瘤,请结合临床。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皮肤浸润。治疗:继续第七次PCD化疗,一个月后结节消退。患者行硼替佐米联合DT-PACE(包括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及依托泊苷等)化疗,随访期间皮疹无复发。
图3 3a~3l:CD20、CD38、CD138、CD10、CD3、CD43、CD56、CD79、Mum1、Ki67、λ链阳性、κ链阴性(免疫组化,×100)
讨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发病约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1]。MM其特征是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增殖,患者出现经典四联症“CRAB”: 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和骨病(bone disease)。尽管骨髓是受MM影响最常见的部位,但是浆细胞髓外浸润具有很强的预后价值。复习不同文献报道,MM皮肤浸润发生率约为2%~20%[2,3]。从确诊MM开始,浆细胞浸润皮肤可发生在疾病任何阶段,中位时间约为2.2年。在MM皮肤浸润患者中,20%以上病例中皮肤是第一个或唯一的进展部位,而且皮肤浸润通常发生在疾病晚期,预示预后不良。
MM浸润皮肤可表现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病变。特异性皮肤表现常以皮肤浆细胞瘤为主,常预示患者进入疾病晚期。皮疹表现以红-紫色瘀点、结节、丘疹或斑块为主,可能继发溃疡[2,3]。浆细胞浸润皮肤通常好发在胸部、下肢、背部和臀部,其次好发于上肢、面部等部位;但有病例报道反复皮下注射的部位、陈旧性瘢痕中出现浆细胞浸润,考虑创伤可能在浆细胞归巢皮肤中起重要作用。非特异性皮肤表现包括皮肤淀粉样变、坏疽性脓皮病、白细胞分裂性血管炎、坏死性黄色肉芽肿、硬化性水肿、Sweet综合征、角膜下脓疱性皮肤病、硬化性水肿和平面性黄斑病等多种形式[3]。MM患者皮肤中,克隆性浆细胞常浸润真皮层,可观察到结节性和弥漫性间质两种模式[2,4]。浆细胞常表现出细胞学异型性,例如在部分病例中,它们呈纺锤状,使病变呈肉瘤样外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增殖的浆细胞对CD79a,CD138和EMA呈强阳性,而对CD38和CD43的免疫表达则较弱。MM皮肤浸润患者体内,肿瘤性浆细胞可产生IgA、IgG、IgD等多种单克隆免疫球蛋白[2,5]。正常浆细胞表面几乎不表达CD56,MM肿瘤细胞表面CD56 的阳性率可达70%~80%[6],CD56可锚定骨髓瘤细胞介导肿瘤细胞归巢,限制其向髓外侵袭[7]。理论上认为CD56 阳性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更好。
MM目前仍无法治愈, 多选择化疗手段进行治疗。指南指出[8]新诊断MM如有CRAB表现,经有效的诱导治疗后应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作为首选。诱导加入达雷妥尤单抗,或可提高诱导治疗疗效,但在我国尚未获批作为初诊MM患者的一线治疗。对于首次复发的MM患者,治疗目标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获得最大程度的缓解。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指南推荐选用含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或达雷妥尤单抗的3~4药联合化疗。有条件者,可序贯ASCT。本例患者确诊后继续化疗,皮损缓解。但进一步治疗方案则需相应专科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