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史鉴今忆初心 砥砺奋进再出发——农投集团“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几点思考

2021-08-11黑龙江省农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常玉春

黑龙江粮食 2021年7期
关键词:龙江十四五农业

□ 黑龙江省农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常玉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面对西方经济封锁、技术断供以及全球疫情肆虐、经济下行加剧等诸多挑战,学习党史、汲取力量,能让历史的光芒穿透重重迷雾照进现实,指引我们前行的道路。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树立辩证唯物历史观,对我们农投的最大启示就是:要不断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也就是要思考“农投‘活成谁’、活成什么‘模样’、农投的‘梦想’是什么”的问题。

第一方面,回顾走过的路,初心不能遗忘,始终铭记“我们从哪里来”

2019年3月1日是农投“企业日”,是每一个农投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农投迁入新址、开始逐梦。

截至2020年12月底,农投集团营业收入达到113亿元,同比增长421%,翻了两番多,利润总额实现1.26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速,总量相当于黑龙江省百强企业排名第25位,全国农业百强企业排名第78位,农投集团荣登2021年黑龙江省企业品牌价值排行榜第4位。今年6月22日,农投“金谷农场”以111.56亿元的品牌价值,排在202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第427位,提升了69位,位居农业品牌第8位。

两年多一路走来,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奋斗的艰辛历历在目。但是无论走多远也不能忘了来时的路,不能忘记我们从哪里走来。要始终牢记:我们是从“让龙江农民更幸福”“让龙江农业更强大”“让龙江农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的创业初心中走来,立志成为龙江版“ABCD”的雄心壮志一直都在,“12345”战略路线从未改变,这是我们两年来走得好、走得快的根源所在。要始终牢记:我们是从“白手起家、百折不挠”的创业艰辛中走来,一块牌子、一纸文件,租用车辆、借用办公室。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创造了农投速度。如今无论是发展基础,还是创业条件都要更好,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追求更为卓越的未来和更加美丽的明天,因为这是农投集团的核心价值和使命。

第二方面,展望未来的路,前行唯有奋斗,始终铭记“我们要到哪里去”

征途责重如山,前行唯有奋斗。省委省政府赋予农投集团以重任,也对农投集团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我们追求更高目标,这是站在全省高度、立足充分依据做出的科学判断和战略指引。一是源于良好的产业前景。从龙江看,优势是农业、潜力在农业、希望看农业,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打造成黑龙江第一支柱产业。农投集团是全省农业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和对外合作承载平台,是省委省政府实施“农业强省”、“生态强省”战略的重要抓手。从职能定位上看,农投强则会推动龙江农业强,龙江农业强则会引领带动农投强。已经和全省农业实现战略捆绑的农投,前景必定无比广阔。二是源于农投的坚实基础。对比两年多的成绩单,农投发展速度很快。我们创新了很多思路和办法,真正按照市场规则做大企业规模、拓展市场,产生了非常好的效益。农投组建之初情况较为复杂,划转单位性质既有企业、也有事业单位,企业性质既有独资、也有参控股企业,发展阶段不同,管理基础各异。面对改制、整合、重组、发展等诸多问题,我们一天当作两天干,一人当作两人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取得了沉甸甸的成绩,完成了21亿元到113亿元的历史跨越。三是源于农投的前景展望。省委省政府要求农投集团,要按照既定规划和战略,不断完善思路和路径,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落实,每年要有一个明显提升。这说明我们方向正确、赛道准确,更加坚定了我们大发展、快发展的决心。四是源于有利的政策条件。如果说央企是国家队的话,那么农投就是省队,而且是最具龙江特色的省队。争取、利用国家和省里的政策,农投具有十足的便利条件。这是我们加快发展速度、增强市场竞争的底气所在。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农投集团要准确把握所处条件和发展环境,审时度势,以时兴事,努力在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全面践行省委省政府对农投的定位,不断完善调整发展思路。农投集团“十四五”期间的总体思路是:聚焦“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聚力“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坚持党建引领、战略引领,坚守主责主业、战略定力,树立“榕”理念,强化“链”思维,着力实施“123456”发展战略,奋力构建“五个保障体系”,即“55555”目标体系、“1122”任务体系、“43210”工程体系、“1266”支撑体系和“千百十”薪酬体系,通过战略引领、体系支撑,跳起来摘桃子,向省委、省政府赋予的职能定位迈进,向“让龙江农民更幸福,让龙江农业更强大,让龙江农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的初心使命迈进,向全体农投人的创业梦想迈进。

(一)“55555”目标体系

第一个“5”,即到“十四五”末实现营收500亿元。第二个“5”,即到“十四五”末实现利润5亿元。第三个“5”,即到“十四五”末实现资产总额500亿元。第四个“5”,即到“十四五”末农投集团进入国内企业500强。第五个“5”,即“金谷农场”品牌价值达到500亿元。

(二)“1122”任务体系,即打造龙江粮储第一仓、构建全省农资一张网、建设两市场(全省粮食交易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两中心(全省种业研发中心、全省农业大数据中心)

打造龙江粮储第一仓。以建设全省储备粮食垂直管理体系为抓手,全力增仓扩容,争做龙江第一粮仓。

打造全省农资一张网。生物科技公司(农投种业)依托大数据公司建设全省农资一张网,联手省供销社探索建立优势互补、渠道共享的合作模式,通过直销、代理、带销等方式,合力构建覆盖市、县、乡、村、社的农资销售体系,实现五级贯通、全省一张网。

建设全省粮食交易市场。以“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交收库”服务体系为依托,有效对接铁路物流节点、专用线、集装箱场站等运输系统,依托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服务体系,扩大贸易粮交易量,逐步把交易市场建成主导全省、辐射东北、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区域性粮食交易中心。

建设全省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规范整合全省农产品交易场所,打造主业突出、品类齐全,线上线下融合,具备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的现代化大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与粮食交易市场形成“双市场”格局,构建我省农畜产品贸易新格局。

建设全省种业研发中心。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种业是农业皇冠上的明珠。我们要联合科研院所力量,发挥科研和资本结合优势,主攻大豆、稳推水稻、积蓄玉米,并且在菜、花、果等领域勇于探索,着力突破种业“卡脖子”问题,用市场化方式重塑理念、构建渠道、丰富方式,提升市场份额。

建设全省农业大数据中心。大数据公司要以农业生产托管为切入点,集聚生产要素,联结农业生产主体、经营者和企业,推动供需直接对接、上下游有序互动、产销区互联互通,构建龙江农业的“一个平台、一片云、一张网、一张卡”。积极推进为县(市)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拓宽试点覆盖面,形成规模效应,助力龙江“农业产业数字化、数字农业产业化”升级。

(三)“43210”工程体系,即实施四大专项行动(产业项目攻坚行动、科改示范行动、县域经济助力行动、产业援疆行动)、3个百亿工程(粮贸、产融、供应链)、“双L”计划(培育2个上市企业、储备2个上市企业)、新控参10户企业

1.实施“四大专项行动”,即产业项目攻坚行动、科改示范行动、县域经济助力行动、产业援疆行动

一是产业项目攻坚行动。农投集团积极推进以商招商,权属企业主体全部打开,加强对外合作,实现借力发展。以产业契合、战略互补、合作共赢为前提,围绕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国内涉农50强企业进行敲门招商,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寻找合作机会。聚焦龙江涉农涉粮领域,建立产业链供应链招商链清单图谱,按图索骥建设项目库,筹备一批、储备一批、预备一批。今年重点在中国好粮油、粮食精深加工、“两牛一猪一禽”、兽药疫苗、智慧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草药、马铃薯等产业谋划20个入库项目,为招商引资提供主体。

二是科改示范行动。农投云产业公司要按照试点方案要求,全面推进公司治理机制、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技能、加强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完成示范改革。

三是县域经济助力行动。以产业拉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和落脚点,以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痛点、难点,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对县域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建设农业产业园、构建产业生态圈,实现“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将产业留在县域,促进县域内部微循环融入全省乃至全国大循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产业援疆行动。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落地一批”原则,围绕数字乡村、智慧和休闲农业、农业三产融合先导区创建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谋划生成项目,搭建合作空间。

2.实施三个百亿工程,即粮贸、产融、供应链三个百亿工程

一是粮贸百亿工程。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粮食产量突破1500亿斤,占全国总量的11%,这些粮食要么落地加工,要么需要出省,市场空间巨大。龙粮集团要加快建设“1234”品牌联盟生态圈,即一个中心(以用户为中心)、两种思维(流量思维、平台思维)、三类资源(品牌资源、数据资源、用户资源)、四大要素(桥梁、纽带、平台、入口),确保到“十四五”末达到200亿规模。

二是产融百亿工程。农投产融公司要以“土地托管、高标准农田建设、不稳定耕地整治”三块地为核心,加快发展农事服务业务,力争参与省内主要农机合作社,形成农投模式,做实农投产融公司业务筋骨。

三是供应链百亿工程。供应链公司要立足国内、放眼国际,逐年提高贸易额,利用好国内、国际粮食价差优势,做大国际贸易板块。充分利用保税区税收、土地、电气等政策优势,在保税区研究建设粮食深加工项目,积极争取外贸配额,提高盈利能力,确保到“十四五”末实现100亿元的营收目标。

3.实施“双L”计划,即在“十四五”内培育2个上市企业、储备2个上市企业

要依托我省“紫丁香计划”,实现大数据公司和龙科种业公司上市融资,要按照上市规程,聘请专家团队操刀,早日进入上市前辅导阶段。同时,我们还要对潜力板块进行上市储备,从起步之初就按规范进行,具备一定规模后一举进入资本市场,实现“快车道”发展。

4.新控参10户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善于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学会“四两拨千斤”

合理运用国家项目支持政策、技术改造政策、贷款利率政策以及品牌价值和市场渠道优势对外开展合作。到“十四五”末我们要至少新控参10户企业,整体营收规模至少达到100亿元以上。

(四)“1266”支撑体系,即一核(现代企业制度)、两翼(以金融和科技为“两翼”)、六抓六提(抓管理提标准、抓品牌提形象、抓渠道提效益、抓创新提活力、抓治理提质量、抓文化提内涵)

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按照有立场、有方向、有原则的要求,全面落实“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统领、以35个配套文件为支撑”的“1+N”政策体系,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对标一流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以金融和科技为“两翼”。在金融方面:金融是企业“血液”,没有金融企业很难生存发展。我们自有资金少,一定要学会“借鸡下蛋”,用活银行的钱、引入战投的钱、聚集社会的钱。企业负责人不要总想“要钱”,要学会“找钱”,谁不会“找钱”就说明谁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思维不够、运用金融能力不够、办法措施不够。要研究设立“科技基金”“食品基金”“中草药发展基金”“大麻基金”等,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在科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要大力推动农投集团资本优势和农科院、东北农大等科研院校科技优势紧密结合,发挥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中心的优势,在成果产业化上狠下功夫,让成果变项目,让项目出效益。

六抓六提,即抓管理提标准、抓品牌提形象、抓渠道提效益、抓创新提活力、抓治理提质量、抓文化提内涵。

一是抓管理提标准。“跨越式指标、市场化薪酬、断崖式考核”和“自己给自己设定指标、自己考核自己、自己提拔自己”的管理模式,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要细化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真正按照市场化方式强化管理。要打破常规、打破界限,大胆启用能干成事的干部员工、引进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做到庸者下、能者上,以此激励奋斗者、刺激慵懒者、激发实干者、过滤空谈者。

二是抓品牌提形象。农投集团具有农业“大品牌”环境,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深得全国消费者认可。农投要依托全省大牌,打好自身小牌,围绕“大农业、大食品、大健康”塑造农投品牌,让农投品牌成为龙江农业最亮名片。

三是抓渠道提效益。要加强渠道建设,充分发挥国企和省队优势,积极推动“金谷农场”产品与各大营销网络、渠道的合作。要按照市场化方式建立渠道,努力在线上直播、网上营销以及直营店、直销、宅配、专柜等渠道开拓上尽快建立属于自己的赛道,逐步形成市场终端竞争力。

四是抓创新提活力。这个世界永远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创新。对企业来说,只要企业存在,创新就存在。如果我们不想在当下飞速发展变化的形势下被淘汰,那就只能用创新来改变自己,以创新应变适变是最好的办法。企业负责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管理者,思想意识变革是第一位的。不仅要推进科技创新,还要推进战略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等。管理层和全体员工都要加强学习、乐于思考、敢于创造,不断提高认识水平、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理念,在工作中全方位创新,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五是抓治理提质量。在治亏上要下决心、下狠心、有信心,决不能犹豫观望、轻易放弃。治亏路上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义无反顾,要么扭亏,要么淘汰,没有其他选项。亏损企业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猛药治疴,只为扭亏想办法,不为亏损找理由,一举解决亏损问题。

六是抓文化提内涵。成事文化是农投的根和魂。农投的文化,就是让每一个人都积极、向上、奋斗,有激情、有热情,这种文化特质要求我们要时刻保持归零的心态、奔跑的状态、向上的姿态,让我们的团队充满朝气,呈现蓬勃向上的状态,让每一个农投人在农投文化的熏陶下,不断产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修养和气质。集团上下要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明德、奋斗、创新、卓越”的核心价值观,“立即就干,马上就办”的执行观,“干事成事”的成事观,努力形成“兴衰在我”、“成败有我”的齐心向前、协力奋斗格局。

(五)“千百十”薪酬体系,即造就身价1000万精英员工、培养薪酬100万企业中坚、实现员工薪酬10%年均增长

1.造就身价1000万精英员工

一是通过混改持股。混改是国有企业改革重要内容,更是企业扭亏脱困、快速发展的重要路径。员工持股模式现在比较普遍,国企格力以及私企阿里、华为、腾讯等,省内的飞鹤等,都是通过员工持股造就大批千万、亿万富翁。农投集团也要拿出几户企业进行混改,一方面是引入战投注资,另一方面是尝试员工持股,让员工跟随企业同进步、共致富。二是优质项目跟投。农投优质项目面向社会融资时,优先向内部管理团队和员工敞口,为员工跟投创造条件,让员工做股东,通过项目获益让员工增加收益。三是企业盈利分红。建立企业绩效分红机制,集团给二三级公司定好营收和创利基数,超出基数的利润,按比例以分红形式奖励给管理层,上不封顶,超额利润越多分红也就越多。我坚信随着农投集团逐步发展、做大做强,让员工通过上述方式,以市场化机制同企业建立紧密利益联结,一批员工身价突破1000万的梦想蓝图一定会变成现实。

2.培养薪酬100万企业中坚

一是企业负责人通过以标定薪提高薪酬。逐步提高二三级公司管理层薪酬水平,依据省国资委给集团定标情况,集团每年科学合理设定二三级公司经营指标,二级公司如能完成指标,公司主要负责人薪酬将达到100万。二是项目经理通过揭榜包干提高薪酬。编制优质项目库,对好项目张榜公示,采取“揭榜挂帅”模式,鼓励能人揭榜,签订定标、定效、定投入、定费用“四定”包干合同。揭榜人任项目经理负总责,组建专班,盈亏自负,效益共享,风险共担。采取阶梯式效益分红和股权奖励,创效越多分红也越多、股权奖励也越多,鼓励能人揭榜干事、赛道争雄,不断点亮星星之火,逐步形成燎原之势。

3.实现员工薪酬10%年均增长

建立员工薪酬与企业发展同步增长机制,农投集团“十四五”规划是每年一大步,五年上大台阶,所以,随着农投集团愿景以及二三级公司规划目标逐步实现,员工薪酬将按不低于10%的速度逐年增长,让广大农投干部职工共享企业发展红利。

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常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让我们发扬实干精神、践行成事文化,努力努力再努力,奋斗奋斗再奋斗,任务面前不“摆手”,困难面前不“缩手”,全力以赴不“甩手”,事不干成不“撒手”,推动农投集团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不负时代、不负历史、不负省委省政府重托的农投答卷。

猜你喜欢

龙江十四五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龙江少年爱冰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推进龙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图读龙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