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和肽素水平测定在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价值

2021-08-11刘俊秀

医学信息 2021年15期
关键词:敏感度分级心功能

刘俊秀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科,天津 301700)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临床常见疾病,以心功能不全为主要特征[1],同时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心功能迅速发生不可逆恶化,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增加经济负担[2]。因此,临床及时有效的诊断尤为重要。研究显示[3],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下降,会伴随复杂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可有效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随着临床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不断深入研究,发现神经调节肽精氨酸加压素系统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密切相关[4]。血清和肽素(CPT)属于神经调节肽精氨酸加压素前提的重要组成部分[5]。本研究结合2018 年7 月~2020 年7 月我院诊治的190 例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研究血清和肽素水平测定在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7 月~2020 年7 月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诊治的190 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90 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106 例,女性84 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0.11±4.28)岁;心功能分级:Ⅱ级59例、Ⅲ级63 例、Ⅳ级68 例;对照组男性110 人,女性80 人;年龄50~78 岁,平均年龄(61.19±3.11)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患者均符合临床心力衰竭诊断标准[6],且均经心脏超声确诊[7];②对照组均为体检健康者;③依从性良好,能配合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等严重系统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晚期、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者;③合并分泌代谢、全身免疫性、慢阻肺疾病者;④随访资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1.3.1 血清CPT、BNP 水平检测 取空腹周静脉血5 ml,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后送检。BNP 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CPT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2 治疗方法 采用新活素(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规格:0.5 mg)注射治疗,初始1.5 μg/kg 静脉冲击后,以0.0075 μg/(kg·min)的速度连续静脉滴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清CPT、BNP 水平、不同心功能分级和不同预后心力衰竭患者CPT 和BNP水平、不同指标诊断(CPT、BNP、CPT 联合BNP)心力衰竭的敏感度、特异度、真阳性和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预测值以及CPT 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心功能分级[8]:Ⅰ级:患者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日常活动不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Ⅱ级: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会出现疲乏、心悸;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的一般活动;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治疗疗效[9]:①显效:心率恢复,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心功能改善2 级;②有效:心率有所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1 级;③无效:心率、心功能以及临床症状均未有所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有效=显效+有效。敏感度[10]=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版本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ROC 曲线法分析各指标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效能,采用多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CPT 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PT、BNP 水平比较 观察组CPT、BN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CPT、BNP 水平比较(,pmol/L)

表1 两组CPT、BNP 水平比较(,pmol/L)

2.2 不同心功能心力衰竭患者CPT、BNP 水平比较心功能Ⅳ心力衰竭患者CPT、BNP 均高于心功能Ⅱ级、Ⅲ级者,且Ⅲ级高于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心功能心力衰竭患者CPT、BNP 水平比较(,pmol/L)

表2 不同心功能心力衰竭患者CPT、BNP 水平比较(,pmol/L)

2.3 不同预后心力衰竭患者CPT、BNP 水平比较治疗有效者CPT、BNP 水平均低于无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预后心力衰竭患者CPT、BNP 水平比较(,pmol/L)

表3 不同预后心力衰竭患者CPT、BNP 水平比较(,pmol/L)

2.4 不同指标诊断心力衰竭敏感度、特异度比较ROC 曲线分析显示,CPT 诊断心力衰竭的敏感度高于BNP、CPT 联合BNP,特异度低于BNP、CPT 联合BNP(P<0.05),见表4、图1。

图1 不同指标诊断心力衰竭的ROC 曲线图

表4 不同指标诊断心力衰竭敏感度、特异度比较(%)

2.5 血清CPT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相关性 CPT 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322,P=0.008)。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状态,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1],尤其是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力衰竭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2,13]。临床常采用心脏超声、心肌标志物检测、心功能分级等对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进行评估,但受其他因素影响,评估结果通常准确性不高,因此进一步探索更为敏感、准确、特异性的标志物尤为重要[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CPT、BN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力衰竭患者CPT、BNP 水平均会升高,该结论与余俊等[15]研究基本一致,分析认为由于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其心功能降低,射血分数下降,心动脉压下降,引起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促进精氨酸加压素释放,使得血清CPT、BNP 水平升高。此外,心功能Ⅳ级心力衰竭者CPT、BNP 均高于心功能Ⅱ级、Ⅲ级,且Ⅲ级高于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PT、BNP 水平存在差异,且心功能分级越高,血清CPT、BNP 水平越高。因此,血清CPT 可一定程度反应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另因心力衰竭程度越严重,心功能分级越高,从而心室重构程度增加,其血清CPT、BNP 水平也随之升高[16]。此外,本研究中治疗有效者CPT、BNP 水平均低于无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有效患者血清CPT、BNP 水平降低,一定程度反应患者预后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此外,本研究中ROC 曲线分析显示,CPT 诊断心力衰竭的敏感度高于BNP、CPT 联合BNP,特异度低于BNP、CPT 联合BNP(P<0.05),提示CPT 可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有效指标,但是特异度较低,因此临床应加强与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此外,CPT 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表明CPT 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随着患者心功能分级升高,其CPT 水平升高,分析认为心力衰竭心功能恶化,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细胞受体调节CPT 水平合成和分泌,使其逐渐升高[17,18]。故,血清和肽素水平随心功能的恶化呈逐渐升高趋势。

综上所述,血清和肽素水平测定可较好的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且心功能分级与血清和肽素密切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的指标。此外,临床采用新活素注射治疗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猜你喜欢

敏感度分级心功能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动力特性对于接缝的敏感度研究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分级诊疗路难行?
心功能如何分级?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