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康复训练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2021-08-11范若焱

医学信息 2021年15期
关键词:动静脉骨科康复训练

范若焱

(天津市泰达医院骨科,天津 30045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AHR)是根据人体关节结构和功能,将人工材料制成关节假体并通过手术置入体内,达到治疗、改善患肢关节症状,恢复关节正常结构和功能,纠正患肢畸形的手术方式[1,2]。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手术,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3],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为AHR 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可对患者行走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延长患者康复进程[4]。因此,临床应加强AHR 术后康复,以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预后[5]。常规康复针对性不强,康复效果不甚理想[6]。有研究发现[7],骨科康复训练在AHR 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有较理想效果。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骨科康复训练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11 月天津市泰达医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考组,每组30 例。参考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5~69 岁,中位数41.37 岁;疾病类型:股骨头坏死8例、骨性关节炎4 例、股骨颈骨折3 例、肱骨近端部分骨折4 例、关节肿瘤5 例、其他6 例;手术部位:单侧18 例、双侧12 例。实验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4~74 岁,中位数43.85 岁;疾病类型:股骨头坏死9 例、骨性关节炎3 例、股骨颈骨折2 例、肱骨近端部分骨折2 例、关节肿瘤7 例、其他7 例;手术部位:单侧16 例、双侧14 例。两组年龄、性别、手术部位、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对本实验知情同意,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①有手术适应证;②自愿接受单侧或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③年龄<80 岁。排除标准 ①合并患病关节或身体其他部位存在中重度感染者;②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③合并患侧肢体肌力丧失者。

1.3 方法

1.3.1 参考组 实施常规康复:术后对患者开展康复训练知识宣教,指导家属做好饮食管理,适量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术后3 d,指导患者开展功能训练,包括关节屈伸、起坐、站立、行走练习等,训练强度循序渐进。

1.3.2 实验组 在参考组基础上实施骨科康复训练:①组建训练小组:该小组由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共同构成。医护人员通过查阅患者病历,做好病情评估,分析存在问题,建立训练方案。②基础康复:术后加强患者心理疏导,通过言语肯定、举办病友经验分享会、音乐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纾解不良情绪,提升康复信心。通过视频、集体讲座、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作用,获得患者理解。③康复训练:抬高床头约30°,使其身体保持半立状态。踝关节训练:指导其大腿紧绷,踝关节前屈或后伸,保持10 s,循环3 次,以顺逆时针方向旋转关节,各30 次,交替进行,3 次/d;抬臀训练:指导患者借助手肘、健肢屈曲,支撑臀部抬起,离床10 s 后放下,循环3 次;下肢按摩及治疗:指导家属每日按摩双下肢,10~15 min/次,3 次/d,配合使用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仪治疗,2 次/d;膝关节训练:协助患者开展主、被动屈膝、伸膝训练,强度以无明显痛感为宜,活动幅度逐步增大;直腿抬高训练:协助患者抬高腿部15°以上,停留10 s 后放下;髋关节训练:指导患者屈伸髋关节,以<90°为宜,叮嘱患者6 个月内不外旋或内收患肢;行走训练:术后2 d,协助患者从床上坐起、下地,利用助行器帮助其开展行走训练,后期可逐渐由不负重过渡至负重、双拐过渡至单拐、弃拐行走。④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坚持训练,告知注意事项,并发放训练手册,定期其定期来院复查。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股动静脉血流速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康复满意度。

1.4.1 术后康复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引流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

1.4.2 髋关节功能 使用Harris 髋关节评分系统[8]评估,该系统由疼痛、功能、畸形和关节活动度4 个维度构成,分别对应44 分、47 分、4 分和5 分,总分100 分,分数与髋关节功能成正比。

1.4.3 股动静脉血流速度 术后5 d,分别测定股动静脉的血流峰值及平均流速。检测仪器为广东方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销售的美国GE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730);于骨科康复训练结束后30 min 内测定,连续测量3 次,取3 次数据的平均值。

1.4.4 并发症 记录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骨折或脱位发生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下肢肿胀、疼痛,伴有根部压痛或触痛、皮肤温度升高、蚯蚓腿、红斑等症状。

1.4.5 康复满意度 采用院方自制康复满意度问卷表,发放给患者填写,从康复内容、服务态度、康复质量、康复效果4 个方面评估,每个方面10 分,分数与康复满意度成正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实验组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考组,引流量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 实验组髋关节疼痛、畸形评分低于参考组,功能、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分)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分)

2.3 两组股动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实验组股动静脉及股动脉峰值流速及平均流速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股动静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表3 两组股动静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5 两组康复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康复内容、服务态度、康复质量、康复效果满意度评分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康复满意度比较(,分)

表5 两组康复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AHR 手术为临床常用的关节损伤治疗术式[9]。术后加强康复干预,对改善预后、促进康复意义重大[10]。骨科康复训练是一种新兴的康复模式,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下肢肌肉收缩,避免关节僵硬,消除下肢肿胀症状,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考组,引流量低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髋关节疼痛、畸形评分低于参考组,功能、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股动静脉及股动脉峰值流速及平均流速高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参考组的26.67%(P<0.05),提示与常规康复相比,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骨科康复训练优势突出,与韩乐萍等[14]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康复满意度是康复干预关注的重点[15-17]。本研究中实验组的康复内容、服务态度、康复质量、康复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参考组,提示骨科康复训练通过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康复干预,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缓解患者手术不适,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对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医院正面的形象有积极作用。但本研究仍有一定局限性,即受到患者年龄、身体状态、依从性等因素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每位患者所接受的康复训练时间、强度、频率等有所不同,故临床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同时,本研究所选研究时间较短,样本量较少,实验结果尚缺普遍性,有待临床进一步加深研究。

综上所述,骨科康复训练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股动静脉血液循环,缩短康复进程,还可提高患者康复满意度。

猜你喜欢

动静脉骨科康复训练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29例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的护理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