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根祸胎”是怎么养成的
2021-08-10岳炜
岳炜
关键词:《红樓梦》;解读;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1-0069-02
《红楼梦》里,贾宝玉还未出场,作者就借其母王夫人之口,给他取了一个“诨号”,叫作“孽根祸胎”,又说是“混世魔王”。
待其出场时,作者又用两首《西江月》,给了他这样的评价: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个形象实在是不堪。而事实上,贾家的败落,也确实与以贾宝玉为代表的贾家子孙的不肖有莫大的关系。我们知道,宝玉的本性是善良的、温和的,可为何最终“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又“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呢?说到底,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我们暂且不说贾母、王夫人的溺爱,单从贾政一方入手,聊一聊父亲的言行对儿子的影响。
一
小说第二回中就有介绍,说宝玉周岁时,贾政想通过“抓周”的游戏,看看儿子将来的志向。各种物件摆了很多。谁知,宝玉一概不取,只抓了脂粉钗环在手里把玩。贾政立时大怒,断言儿子将来一定是“酒色之徒”,并且“因此不甚爱惜”。所以后来我们看到,贾政对宝玉的态度一直是冷若冰霜。
作为父亲,贾政如此武断地评判孩子的将来,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一种灾难。他希望宝玉能够刻苦攻读四书五经,将来一举登第,为富贵家族续命。在封建社会里,这样的期望无可厚非,只可惜,宝玉不是做这事的料,他本就是无才补天的顽石,所以勉强不得。但宝玉并非一无是处,他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可是贾政根本不愿意去发现和了解。缺乏对孩子个性的了解,导致了他对孩子未来发展的不合理预期,也导致了这对父子关系的持续紧张。
二
第九回,宝玉要上学了。去学堂前,他来跟父亲请安。没想到,贾政上来就是一顿痛骂:“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
如此刻薄、恶毒的话,出自一个父亲之口,着实令人恐惧。不仅是骂,贾政还动不动就打孩子。
第三十三回,忠顺亲王府来人,说宝玉把琪官给引逗走了。贾政大怒。这时又遇上贾环诬陷宝玉。贾政更是火冒三丈,气得面如金纸,命令小厮把宝玉:“堵起嘴来,着实打死!”
嫌小厮打得轻,他自己夺过板子来打,直到把儿子打得昏死过去:“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
这样的父子关系,难怪宝玉见了父亲就如“老鼠见了猫”。一听到老爸传唤,就吓得浑身打哆嗦。贾政的粗暴管教,来自他对封建父权的盲目尊崇,更来自他对儿子的失望和没耐心。这样的状态下,不可能存在有效的沟通,更别提解决问题了。
三
在贾政心里,宝玉真的一无是处吗?也不见得。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带一帮文人参观刚刚竣工的大观园,让宝玉随行。贾政借题写匾额来考较宝玉。宝玉才思敏捷,见解独到,赢得了在场门客的交口称赞。作为父亲,贾政内心还是挺得意的,但他始终板着一张脸,没有一句表扬的话,最多只是“拈须点头不语”。
面对众人的赞叹,宝玉刚找到点自信,贾政就开始骂了:“无知的畜生!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旧诗,敢在老先生们跟前卖弄!方才任你胡说,也不过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搞得宝玉很没面子,满心沮丧。在这样的父亲面前,得不到一点认可、鼓励,孩子还有什么尊严、自信可言?
四
对于父亲的棍棒教育,宝玉表面畏惧,内心是抗拒的。久而久之,他不接受父亲的任何观点。哪怕是对的观点,他也不认同。他去外面结交朋友,蔑视科举考试,沉迷于脂粉堆中,其实都是对贾政棍棒教育的反抗。贾政越希望儿子做个光耀门楣的男子汉,宝玉越往相反的方向发展:整日混迹于姐姐妹妹中间,厌恶与男性为伍,甚至以自己的性别为耻。
这样的逆反心理,和父亲贾政的打骂无不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于男性的认同与效仿,首先取决于与父亲建立的亲密关系程度,关系越亲密,孩子对于男性角色的认同就越深入。精神分析的理论也表明,男孩与父亲的冲突越激烈,则其恋母仇父的心结就越重。由此可见,宝玉一系列令人瞠目的言行,大部分源于贾政这个父亲的高压控制。另外,贾政长时间缺席对孩子的陪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漠不关心,常将工作压力带来的情绪转移到子女身上等表现,也加速了宝玉性格走向极端。
通过贾政对宝玉性格养成的影响,我们完全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作为父亲,面对孩子时,除了要有耐心的陪伴、和缓的情绪外,还要用足够的尊重建立亲子关系,用充分的沟通解决成长困惑,用适当的鼓励帮助他们获取自信。有了这些,孩子才可能拥有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心态。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