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探究实验课堂“读、思、达”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2021-08-10陈少敏
陈少敏
摘 要:物理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究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培养适应终身发展的能力。而“读思达”教学法主张课堂以学生为主的,通过对信息的读取、加工到输出,掌握学习方法,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教材的研究,进阶式选取探究实验,并结合不同的能力要求,有侧重地实施“读思达”教学法,以对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关键词:探究实验 ;课堂;“读思达”教学法 ;进阶式教学
引言
物理探究实验有别于验证性实验,是在未知结果的情况下,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根据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开展探究并有效完成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活动过程[ 1 ]。这个过程能有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而探究过程往往受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仪器、时间等因素,能否有效开展,成了一线教师深入思考并不断探索的问题。余文森教授关于“读思达”教学法的提出,给我们的课题提供实践的方向,并有了些可喜的变化。
1 “读、思、达”教学思路概述
“读思达”教学法,主张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也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包括阅读(即认知输入)、思考(即认知加工)、表达(即认知输出)的过程,学生只有经过这三个环节相对完整的学习,才能把知识转化、内化为素养,并学会学习。因此该教学法具有普适性,就物理探究实验而言,就可表示为“实验现象观察 + 梳理和探究 + 实验操作及评估”,具体的理解:
“读”:指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相关知识、文本的阅读;该过程主要培养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思”:指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实验;该过程培养学科思维,讲求证据、逻辑、方法的意识和论证能力。
“达”:指实践能力、能有效完成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方案进行交流、评估和反思。该过程体現的是知识呈现、展示、迁移、运用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最高表达。
教师在探究课堂的设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情、实验设备、时间等因素,合理设置实验的难度梯度,有侧重点地完成实验教学目标;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完成“读思达”三个有侧重又相对完整的环节,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究欲望和表现欲望,点燃学习的动力。
2 物理探究实验课堂中“读、思、达”的实践
物理实验的探究要有理论和方法的支撑,学生的能力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之中的,因此由易到难,采用进阶式的课堂设置,能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在不同侧重点的“读思达”课堂实践中,均强调了进阶的理念。
2.1 侧重实验观察,以“读”为主的“读思达”教学
物理探究实验首先要获取实验信息,才能进而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处理,寻找物理规律。而实验信息的获取,包括实验目的、原理、仪器等物理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实验现象的观察。我们将这个信息获取过程对应“读思达”教学法中的“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阶段进行引导。第一阶段,教师引领示范,学生学习具体的观察方法。在这个阶段教师会引领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明确观察对象,并把握观察的重点,设计好表格,学生将会学到对比观察法、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整体观察法、归纳观察法等具体的观察方法,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第二阶段,学生自己观察记录,教师适时引导。第三阶段,学生自主观察。在这个阶段学生会根据实验文本,自行设置观察表格,有重点地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案例分析:
学到电源电动势知识以后,我们选修课安排了“探究水果和蔬菜电池”的实验。实验要求学生会制作一只水果电池,并改变条件,测得水果电池的电压,找出影响电池电动势大小的因素,形成定性分析。学生得先研读实验文本,了解盐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将之迁移到水果电池的研究中,并通过表格的形式分步设定观察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见表1。
在该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掌握了顺序观察法、控制变量的对比观察法、以及归纳观察法等,也通过归纳总结,给出定性的结论。既学习了观察的方法,又深化了对盐电池电动势的理解。
2.2 侧重物理科学思维,以“思”为主的“读思达”教学
物理探究实验在课题确认之后,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对观察的现象、数据进行分析,展开对猜想的验证,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科学思维过程,教学中我们对接以“思”为主的“读思达”,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在这个阶段,我们仍然采用进阶式的教学安排。第一阶段,从物理实验史、课堂实验选取具有典型性和创新性的实验方法(比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模型法、实验+推理法等)进行授课,让学生领略科学思维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第二阶段,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方法获得证据,论证猜想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往往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可以方案并进式进行,或者小组协作式进行。小组成员要按照流程图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实验方案进行梳理,做可行性分析,指出优缺点,观察重点等信息。这既是一个思维显性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交流表达的过程。学生经过思维碰撞,重新审视方案、拓展思路,使知识的学习更为深入,同时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学思维模式。
案例分析:
“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我们改为探究实验进行,效果佳。我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呈现出来,使思维过程更为直观。通过逐步推进式提问,使问题得以解决,条理更为清晰,见图1。
2.3 侧重物理学科表达,以“达”为主的“读思达”教学
物理探究實验的最终表达,即是实践能力,能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的综合能力。表达的过程涵盖了对实验方案、结果的交流、评估和反思。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要求表现为两级要求。初级要求为能按预设的方案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完后,能形成规范的实验报告。较高的要求为能自主创新实验,提出一些更优化的方案,减小实验误差。
课程实施的案例分析:
在“探究单摆周期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这节课,学生围绕如何较为准确测出周期,如何模拟出不同的重力加速度,进行了各种尝试。用DIS数字化实验系统的光电门传感器进行记录周期,代替传统测多组周期求平均的做法,结果更为准确。学生采用了两个方案模拟不同的重力加速度。方案一:增加电场力等效重力场变大,具体做法用锡箔纸做出一个平行板电容器,上板剪一狭缝,系小球的绳子穿过狭缝,用起电机让电容器和小球带电,小球在电场中做单摆运动。方案二:在小球下方平铺一排磁场,利用磁场对小球的作用力,等效增大重力场。学生对两个方案均进行了实验,结果方案二效果佳,方案一并不理想,学生经过查阅资料,并重新验算,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在该案例中,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能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给出看似合理的方案,在具体实施中,尊重实验事实,探寻实验失败原因,对方案重新评估和反思。正是实验探究的不确定性,让学生对其充满好奇,愿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这正是科学探索的精神所在,也是物理探究实验课堂的魅力所在。
“读思达”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转化的关系。观察是经过前期思考,有目的的行为,“读中有思”;获取实验数据,论证猜想的过程,是有交流的互动,是思维的碰撞,“思中有达”。根据实际情况,“读思达”课堂中有所侧重,学生能有效对接“最近发展区”,培养核心素养。
结语
物理探究实验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功能,而“读思达”教学法提倡以学生为本,既是教学方法也是学习方法。将“读思达”教学法在物理实验探究课堂中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让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饶华东.凸显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以“探究重力加速度对周期的影响”为例[J].物理之友,2020(1).
[3] 张世杰.利用“读思达”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高考,2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