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顺家的“金果果”

2021-08-10吕润霞

椰城 2021年7期
关键词:静宁套袋园子

吕润霞

十山九坡头,

耕地滚了牛,

麦子长得像马毛,

亩产很难过百斤……

这世上,有一种苦就是:你的生存全赖着泥土中所生的谷粒,而不是你自己。身处“苦甲天下”的国扶贫困县静宁,陷在大西北重重叠叠的山坳里,十年九旱,多少山民曾在这凋敝荒凉的山梁沟壑中,世世代代挥汗如雨却温饱无着。祖祖辈辈,他们只有选择不屈不挠,靠这一片凉薄之地艰难地供养着。直到四十年前,他们发现了一种叫苹果的果木。普兰斯特·马福德说,有一个无所不在、至高无上的力量掌管着这个大千世界,而你是这力量的一部分。北纬35度的苹果适生区,四十年来,官民一心,举力在全县发展苹果产业,讓这黄土坡上一度贫寒的人家,终于过上了惬意的日子。如今,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的静宁大地上,百万亩苹果浩荡,千山染翠,万树摇红。曾经的艰难困苦,终成历史的沉疴。那些面目狰狞的山梁沟壑,终于成全了这些不知苦焦了多少代的子民,让他们种出了无可挑剔的果子。如今,走进静宁之邑,就是走进了香飘四溢的金果城;走进静宁的任一个村庄,就是走进了绵延逶迤的金果谷。这些金果人家,家家都种植着满山洼的摇钱树,盛产着他们视若珍宝的金果果。

号称“瓜果之乡”的仁大镇,是静宁县种植苹果最早的乡镇。镇上的许多村子,是全县种苹果的源头村,高沟村即是其一。村子里有四百来户人家,两千多人。以前一半的青壮年每年都要背井离乡到新疆、内蒙一带讨生活,现在家家有了发财致富的苹果树,再也没有人愿意跑到外面去打工了。

老果农周进禄,是高沟村的第一代苹果人。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是民教的周进禄,偶然发现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非常适宜种苹果,便大胆尝试,栽下了一园苹果苗。他从外地汇来接苹果的芽,是直接用信封从山东邮到静宁的。周老师尝试种苹果,村里很多老人不认可,说胡整哩,光吃苹果能生活?周老师就耐心跟他们解释说,卖苹果的钱买粮食吃不是一样么,有啥怕的?

就这样,周老师种苹果硬是给村里人种出了个吓人的等式:一亩苹果等于十几亩庄稼。按现在的市场价换算就是:一亩苹果最高能卖到五万元,五万元相当于四万多斤小麦的总价格。等式的两端,一头是苹果,一头是庄稼,哪个划算还用得着多说吗?

老周家的十二三亩苹果,每年能卖三十多万元,算是高沟村的种植大户了。当然,高沟村的其他人家没有一个甘于落后的,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村里的青壮汉子高康顺,就是跟老周学种苹果的,现在也是响当当的苹果大王。几年前就跟他的老师傅周进禄成了“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的专访人物。

漫山遍野的苹果花谢了不久,我正好有个采写任务,镇上的张书记直接把我领到了康顺家。因不晓得苹果人家的生产情况,走访的时间很不合时宜,正凑上给苹果套袋的忙季,果农们除了自己起早贪黑,家家还要雇很多人来帮忙,要与时间赛跑。张书记自然晓得这些,一再在电话上跟村支书交代,叫康顺中午吃完饭一定在家里稍等一会儿。我们吃罢午饭便急急驱车前往。

康顺夫妇出来迎接我们。刚叫康顺家两只貌似恶煞的小狗唬了一跳,进到院里,又让他家扑面而来的两层小洋楼唬住了:好不气派!我们这些工薪族,打拼好些年,买一套住宅也是不易,像康顺这样的新型果农,动辄一栋几百平的楼房就能拔地而起。

进得一楼客厅,更是令人赞叹。六七十平的大厅堂,现代化的家具电器,一应齐备。最感叹的是,正面和侧墙上的两幅书法作品,装框悬挂,墨韵留香,文脉陡增。中堂及对联,是县内知名度极高的一位中书协会员的作品。康顺不夸别的,就夸他的中堂,说是托亲戚要的,听说难要得很。我便笑着说,你一栋楼都盖起来了,一幅书法作品也就几千块钱,还怕置不起?

康顺的脸略微有些红了,说这个不一样,有些东西不是钱的事。

话题转到苹果上,康顺更兴奋了。

康顺是1993年开始种苹果的。最早种了二三十棵秦冠,是镇上统发的苗子。挂果后,盛果期每年产两三千斤,一斤一元左右,能卖两三千元。1995年,夫妇俩共种了三四亩苹果。苹果树种上五六年才挂果,这五六年没啥经济来源,他们便在苹果地里套种西瓜、辣椒等瓜果蔬菜,这些套种的瓜果蔬菜每亩有两三千元的收入,未挂果前苹果园的管护费用、家里买粮食等一应开支,基本能靠这些套种果蔬的收入维持。

问到为啥二十多年前就开始种苹果,康顺说,理由多了。退耕还林是国家的大政策,政府送苗子送地膜支持。最诱人的,是周进禄老师家苹果种得早、卖得好,大家看着眼热,都跟着种。

康顺环视一下他家的大客厅说,我们都是后来才觉悟的,起步迟。2005年左右,康顺家的苹果园到了盛果期,年收入两万元以上。那时,果商直接到园子地头来收购。仁大这个地方的土质好,果子硬度高,口感好,果商们抓摸得精,这里的果子出售得很快。

慢慢尝到了种苹果的甜头,康顺夫妇把剩余的地陆陆续续全栽种了苹果。仁大人的地少,当初包产到户时村里给每人分了不到两亩地,康顺家的九亩地最后成了清一色的苹果园。去年,康顺隔壁的大哥去了兰州领孙子,哥舍不得撂下他的五亩园子,康顺更见不得野长着,便承包来种。这样一来,总共十四亩园子,疏花疏果,套袋取袋,采摘装箱,一到各个繁忙时段,夫妻俩不得不找庄浪、秦安一带的雇工来帮忙,才干得过来。

2010年,还是九亩园子的时候,一斤苹果卖到了四元多,康顺家年收入十六万元,除去化肥、雇用人力、网套等一应开支,纯收入怎么也过十万了,比两个公务员的工资收入要充裕得多。

去年,十四亩园子一年就卖了三十多万,康顺夫妇和最早种苹果的周老师家,都是高沟村的苹果种植大户了。

见我称起苹果大户,康顺谦逊地笑了,说,在咱仁大,家家的苹果务得很好,收入都差不多。我们也没啥特别的,无非是种的地块大些,肯吃苦,一年四季在苹果地里忙活,钱是挣得多,人却辛苦。种苹果看似不出大力气,却尽是磨人的活计。先说一年,过完年刚开春,就要给园子里的苹果喂肥,接着要疏花、人工授粉、蔬果、套袋。之后稍微能歇缓些日子,接着取袋、采摘。叶子落了又开始剪树,雪地里也坚持剪,要是当年剪不完,开春就得补剪,上气不接下气,又会误了卧肥的时间。再说一天,像给苹果套袋这段时间,每天早上六点赶到地里,中午十二点回来。扒拉几口饭,也顾不得咋歇缓,得从下午两点干到六七点。一连好多天,腿都站肿了,腰也疼啊。脖子上成天挂着百十个纸袋子,酸困得受不了。不过最后康顺又转了话头,不以为意地说苦算个啥,以前的老祖宗下了多少辈子苦,日子过得还不是跟黄连一样?现在不一样了,人是苦了些,但日子是甜的!

谈到年年挣这么多的钱在农村咋个享受法,康顺的媳妇转云立马笑着扳起了手指头说,钱是挣得多,但花钱的门路也广。我们的这个二层楼,建筑带装修,已经花了四五十万。下一步,康顺打算买个像样的越野车哩。生活也要改善得好些吧?供给娃娃读书是最重要的事。俩小子以后成家、买房,还不要更大的开支?

提到供给娃娃读书,我故意说,现在苹果收入这么好,娃念成书念不成书,应该不是很打紧吧?

一听我这冒静宁人之大不韪的话,康顺夫妇异口同声地反对,说不管挣多少钱,让孩子读书误不得。说这些年他们的日子是好过了,若娃娃学问好,一定会过上和他们不一样的更好的日子。对静宁人而言,要说苹果情深,总是深不过教育。因为早在种苹果之前,静宁人的教育文化情结已然根深蒂固,所以才有全国教育先进县的殊荣。从康顺家客厅的中堂,康顺夫妇对孩子读书的期望,不难看出这耕读人家的生活态度。

再回到苹果的话题,康顺说他家最早栽种的那些秦冠,早换成新品种的秦冠了。秦冠这品种耐旱,种了一亩多,也是加个保险杠,其他的都是富士。二十年以上,1995年栽种的那三四亩苹果,树开始老化、腐烂,果子收成和经济效益都不佳,已经换种了一部分新苗子,剩下的一亩多陆续也要换了。刘家川的老果树,镇上组织换苗;高沟村的果农觉悟高,觉得老果树对经济效益影响大,不用政府督促,自己主动年年蛇蜕皮,老树换新苗。

几十年的苹果人,几十年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有两次印象深刻的事康顺一提起来就喜不自禁。第一次:有一亩半片红中枝树,有一年卖了七万,客商现场给了康顺一大包钱,10元、20元、50元、100元,各种面值的,装了满满一大包,提上那个重啊!第一次提这么重的一包钱,康顺心里的那种激动难抑,啧,怎么说呢,好像全世界的人都睁大眼睛看着他大发了!第二次:去年摘下的一部分苹果,一次性卖给了一位客商,那位客商直接给了康顺一张二十万的卡,手里一下子攥了二十万,心里的那种砰砰,嘿,又让康顺按捺了好一阵子!

苹果成了康顺和静宁所有果农的“摇钱树”,年年摇,年年哗啦啦摇下来的是金果果钱蛋蛋。苹果自然成了每一个果农眼里的宝贝蛋蛋。高沟村的周老师就曾很认真地跟央视的记者说,你把我的娃打一顿都行,但是你要撞伤我的一枝苹果枝,那可不行!

还好,这么多年里,老天爷没让康顺家的苹果吃过亏。虫害、霜冻、雹灾,时不时如恶魔妖孽席卷肆虐,鲜花凋萎,青果打落,这个乡那个村的遭灾,防不胜防。有时市场价格又不稳定,果农们动辄不是遭天灾就是遇人祸。康顺家的苹果质量好,客商看好,每年出不了地头就全卖掉了。按康顺的话说就是,夫妻二人种苹果几十年,算是顺风顺水,没有跌过大茬。

不觉间已聊多时,意识到这是果农们惜时如金的时节,急忙起身提醒他们去园子,顺便也跟他们到园子里见识了一下怎么给苹果套袋。

康顺家正套袋的一块苹果园,是近几年新植的,植株不大,看样子才刚挂果一两年,指肚大的苹果结得稀稀落落。他家前面的两块地,是别人家的老果园,正在盛果期,树身粗壮,树冠膨大,疏花疏果后,青果均匀。邻家的苹果地里枝条密深得看不清到底有几人在干活,但欢声笑语喧哗层叠,康顺说,都是干不过来,雇来的人套袋哩。我问他咋没雇人,康顺说,前几天叫人帮着套了,剩下的不多了,叫人不劃算,自己干,顾得过来。

转云手把手地教我怎么套袋。看似简单的活计,行家里手在三颗苹果上演示了一遍,我还是不得要领。学着套的几颗,转云齐齐检查了,那些袋子有没撑开的,袋口捏得不紧的,转云又重新来过一遍。我知道,那一颗果子,到秋季摘到篮子里,每一颗咋说也要值几块钱,怎么能马虎呢?

为了不影响康顺夫妇干活,适时在地头与这辛苦的一对夫妻道别,正在高处套袋的康顺在梯子上跟我挥手,转云执意要送到路边,被我拦住。低头弯腰钻过康顺邻家密深的苹果园,再回头找寻,果木深处已看不见正在劳作的那对夫妇,只有太阳光洒射的影影绰绰的苹果林,宛若一幅自然流韵的乡村写意,生机盎然。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现在,面对这极其养人的沟壑梁峁,果农们一个个成了深情的诗人。这些善于创作的艺术家们,点种在他们挚爱的土地上的诗句,就是排排、行行、棵棵苹果树——能够结出最好吃的金果果的苹果树,也是能够让他们的生活结出蜜果果的苹果树。

猜你喜欢

静宁套袋园子
小小的园子
我家的园子
BURNING ISSUE
快乐的园子
石榴果实套袋利弊分析与套袋关键技术
“套袋水果”更健康吗
静宁苹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套袋加重柠檬虫斑的发生
苹果套袋后更需要补钙
文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