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

2021-08-10曹勇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唐太宗美育青少年

曹勇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第25题,以《步辇图》入题,通过品读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发掘其中蕴含的史料价值,来考查学生在艺术审美与史料实证之间的适切性和综合性,立意新颖,形式活泼,体现了“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1]的课标要求。试题如下:

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分析试题,《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十五年春正月丁卯,吐蕃遣其国相禄东赞来逆女。丁丑,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送文成公主归吐蕃。辛巳,幸洛阳宫。”[2]《步辇图》就是根据这一历史事件绘制而成。画卷构图以中轴线为界,左侧是三位一字排开的男士,前面是执笏着红服的引礼官;中间是身穿团花服饰、拱手肃立的吐蕃使臣禄东赞;最后一人为翻译官。画面右侧是一组十个人物,端坐于步辇上的唐太宗和呈众星拱月状的九位宫女,太宗神色淡然,髭须微翘,似乎在倾听禄东赞的禀告和恳求。整幅画卷构思精巧,自左向右,由疏趋密,聚焦重点,节奏明快,把汉藏和亲、民族团结友好和睦相处的重大历史事件,用喜庆祥和的笔触描绘出来,兼具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考生通过仔细赏析,不难得出C为正确选项。

题目解答完毕,但是由此引发的思考,却才刚刚开始:图文并茂是历史教材的显著特点,仅对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作一粗略统计,其中古代史部分就有各类人物题材绘(壁)画作品40余幅,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该如何利用这些艺术作品进行审美教育,贯彻落实高考评价体系“一核”要求呢?

一、立德树人:审美教育的价值追求

立德树人是“一核”的核心目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是这一目标的应然要求。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3]历史教学中,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各类图片资料,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正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美育有利于培育造就全面发展的人。18世纪德国著名美学家弗里德里希·冯·席勒首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认为审美教育是人类恢复和保持完整的人性,建设一个理想社会的最有效、甚至是唯一的途径。[4]就中学历史课堂而言,恰当而适时的审美教育,是在传授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品味和水平,造就具有完整人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学生的有效教育方法和形式。

其次,美育有利于完善青少年的人格品行。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正是其人格形成最为关键的时期。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利用图片资料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智育的同时,高度重視美育对完善青少年学生人格品行的重要作用,通过“润物细无声”式的审美教育,来提升和完善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其人格的完整和稳定。

再次,美育有利于坚定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利用中学历史课堂,加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是我们历史教师重要的教育责任和时代使命。而文化自信与审美教育紧密关联——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目标,审美教育则是提升青年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5]要让青少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历史教学资源,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由此形成价值认同。

二、服务选才:审美教育的重要职责

服务选才是“一核”的基本职能。从选才角度而言,审美教育只是服务其功能实施的一个方面,但是从审美教育角度来看,服务选才则是其重要职责。

首先,美育有助于培养和选拔思想素质高的人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儿童和青少年审美和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6]所以,在选才时必须关注审美教育,因为它能够利用美的形象和情感来陶冶青少年的情操、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它可以激起青少年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使他们成长为一名有益于社会、思想道德高尚的人。

其次,美育有助于培养和选拔文化素质高的人才。审美教育能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人们对自然和社会有一定的了解,这就要求青少年学生必须努力学习,加深对自然、社会、历史和科技等各方面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在客观上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可以说,审美教育与智育的发展和完善紧密关联,是培养和选拔高素质人才的一把钥匙。

再次,美育有助于培养和选拔身心素质好的人才。毛泽东曾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7]也就是说身体是承载一个人全部生命的根本。因此,当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自然也会帮助其强身健体,这种紧密关联性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和选拔出身心同步发展、两方面素质俱佳的人才。

三、引导教学:审美教育的教考衔接

引导教学是“一核”的重要使命。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发现传统文化中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既是“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8]的有力抓手,也是把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与课堂教学相联系,践行教考衔接的要求。下面以《步辇图》题为例,谈一谈审美教育的教考衔接策略。

1.基于多元视角的审美解读

首先,从作者的视角来看。通过描绘唐太宗含而不露的面部表情,身着居家的便装,相对宽松的接见环境,来刻画出唐太宗的亲切随和之态。同时,又运用传统构图手法,左侧疏离,右侧簇拥,突出唐太宗的焦点位置,彰显其君临天下、唯我独尊的地位。整幅图兼具虚实、疏密和参差。画作的另一个使命是要描绘出“汉藏一家亲”的盛世场景。作者通过刻画唐太宗宽厚仁爱的形象,来表现其对吐蕃使臣的谦和与亲切;通过描绘禄东赞的风尘仆仆、恭谨谦顺,来衬托松赞干布强烈的求亲联姻、结交通好的愿望。

其次,从观众的视角来看。图像本身就是史料的一种,其观赏者不仅有当时的参与者,还有更多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后来者,记述重大政治事件的图像画卷更是如此。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后来者身份,用“上帝视角”去审美,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技巧。比如在展现君主专制制度下皇权至高无上的特点方面,《步辇图》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为了突出唐太宗至高无上的天子权威,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步辇图》以宫女的娇小、柔弱与稚嫩来烘托唐太宗的伟岸与高大;用禄东赞矮小、瘦弱的体型,微秃的头顶,布满皱纹的面庞,来烘托唐太宗的英武与威严。在空间构图方面,《步辇图》中没有背景,左侧稀疏的三位人物一字排开,犹如伸直的手指,把观众的视线引向唐太宗;占据右侧上半部分空间的是两柄掌扇和一顶华盖,下方就是众星拱月中体型硕大、端坐辇上的唐太宗,尽显君主之威。

再次,从美学鉴赏的视角来看。在中国历史上,红色是最早的“流行色”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代表着喜庆与祥和,是热忱、团结的民族品格象征。《步辇图》突出体现了这一传统习俗。整卷以红色作为基调,大面积的色块错落设置,层次感和视觉效果明顯,既体现了作者在美术情感的指引下对不同艺术元素进行把握和分析的深厚功底,也表明了作者在绘画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色彩进行场景的渲染与融合,以响应重大历史事件的情感因素,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气息。[9]

2.基于实证意识的细节赏析

在古代社会,图像是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图与史紧密关联。中学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走到图像的“背后”,在赏析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关注图像背后的“真实”。如果按照传统的图像鉴赏方法,《步辇图》的设色、线条、构图等方面与同时期其他作品相比,似乎并没有太多新奇之处,但是,如果跳出画面的表象,走到画卷的背后,把赏析画卷之美与史料实证意识融合起来,其内容立刻就变得饱满起来。以两个细节为例:

细节一,禄东赞谦恭谨慎态度的原因探寻。仔细观察《步辇图》,我们发现吐蕃使臣禄东赞表现得非常谨小慎微,与唐太宗的恣意随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吐蕃国相,禄东赞位高权重颇得松赞干布器重;作为使臣,理应表现出应有的尊严和矜持,那为什么还表现得如此的谦卑呢?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继位以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国力迅速强大。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使臣到长安求亲,被唐太宗拒绝。使臣回来报称,求亲遭拒原因为“会吐谷浑王入朝,有相离间,由是礼薄,遂不许嫁。”于是松赞干布率兵攻打吐谷浑并获胜。随后,松赞干布致书唐太宗云“来迎公主”,并对其属下说:“若大国不嫁公主与我,即当入寇。”[10]面对威胁,唐太宗下令还击。松赞干布失败,继而转变政策,致力于和亲通好,坚决求婚。此背景下,作为和亲的使臣,禄东赞自然要谨小慎微。

细节二,唐太宗大国优势心态对唐蕃交流的影响。《步辇图》把太宗高高在上的心态描绘的活灵活现:着装的随性,似笑非笑的面部表情,非正规的接见地点,上国威严与强盛国力所带来的优势心态跃然纸上。这种优势心理,再加上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得唐朝在与吐蕃交流的过程中并未采取杜微慎防的政策,因此也就出现了大量汉族地区先进的技术、医药、人才和文化典籍等随同文成公主入藏这一盛况。

总之,“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党的相关政策要求、国家选才需求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诉求。”[11]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正是贯彻高考评价体系“一核”要求的应然举措。我们可以尝试在平时的教学中,把审美教育的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史料,把德智体美劳五育结合,在赏析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要求。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2页。

[2][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2页。

[3]边艳红:《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第11期,第77—80页。

[4]岳友熙、张玉能:《张玉能教授论审美教育》,《山东理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第46—52页。

[5]方晴:《青年文化自信与审美教育的关系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第105—113页。

[6][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248—249页。

[7]叶青:《审美教育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渗透作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104—105页。

[8]马苏薇:《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人民日报》2019年5月30日。

[9]任晨绮、周丹阳:《<步辇图>的美学博览形态分析》,《艺术科技》2015年第12期,第132页。

[10][后晋]刘昫等:《二十五史·旧唐书》,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第1202—1203页。

[1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5页。

猜你喜欢

唐太宗美育青少年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唐太宗 善听劝谏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美育教师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