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2021-08-10王庆松
王庆松
摘 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于2018年11月~2020年5月间在山东省煤炭泰山疗养院确诊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应用外科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并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处理,实验组6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60例患者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组间围手术期指标、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较小(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比数据发现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速度的提升,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均较高。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5-0077-02
急性胆囊炎属于普外科常见病,是一种由胆管梗阻或细菌侵袭等因素所引发的胆囊组织炎症疾病。在临床上,急性胆囊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热和上腹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黄疸症状,对正常生活会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外科手术是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传统开腹术式具有切口长、术后并发症多和恢复速度慢等缺陷,患者接受程度普遍较低[1]。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腔镜技术因创伤小和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在各类手术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故总结相关案例资料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抽签法将2018年11月~2020年5月间于山东省煤炭泰山疗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纳入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实验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区间34~65岁,年龄中位数(52.98±6.73)岁。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区间34~67岁,年龄中位数(53.37±6.70)岁。组间一般资料数据差异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发现无意义(P>0.05),可比较。医院伦理委员会已同意此研究的开展。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急性胆囊炎;②符合手术指征;③临床资料真实完整;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者;②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及恶性肿瘤者疾病者;④合并严重传染性疾病及精神疾病病史。
1.3 方法
实验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禁食,患者体位采用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效果起效后于患者脐部上缘正中作一1.5 cm纵切口,进行单孔三通道装置的置入,建立人工气腹后进行腹腔镜及相应操作仪器的置入,利用分离钳对胆囊三角进行分离后游离胆囊动脉,使胆囊管“骨骼化”,夹断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并利用电钩顺行的方式进行病变胆囊的切除,待确认胆囊床无出血后,消毒并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对照组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准备同实验组一致,进入手术室后取平卧位,全身麻醉效果起效后于右肋骨缘下相应的部位作斜切口,明确胆囊位置后游离胆囊三角地区,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胆囊进行游离切除,对手术区进行电凝止血后冲洗腹腔,止血消毒后完成手术。
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优质护理,并利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
1.4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围手术期指标、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视觉评估俩量表(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差异进行验证比较。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VAS评分:患者术前、术后12 h和术后24 h均应用视觉模拟法进行疼痛程度评定,该评分法分为0~10分,分数与患者的疼痛程度间存在正相关联系。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胆瘘、血流感染。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比较组间各项观察指标差异,计数指标采用[n(%)]进行表示,并应用χ2进行检验;计量指标则应用(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后若P<0.05则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和住院时间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也较少,该数据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患者VAS评分
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2 h、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较大,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较低,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临床上,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为机械性(由过高的胆囊内压所致)、化学性(磷脂酶与胆汁的化学反应)和细菌性(细菌感染)[2]。一般来说,细菌性炎症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最为常见,占所有患者的50%~80%左右[3]。针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极佳,手术不仅能够快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有助于患者的康复。目前,腹腔镜术式在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较为常见,因其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接受。在本研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实验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得出上述研究结果的原因在于:传统开腹术式虽能有效切除患者的病变胆囊,但因切口较大,故对照组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也较高,且大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也更高,恢复速度更慢,故采用传统术式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VAS评分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4]。而腹腔镜术式因切口小的优点,能够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故实验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在丁益民学者的研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研究组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5]。这一研究结果同本研究基本一致,证明了本研究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速度的提升,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均较高。
参考文献
[1]华中军,陶家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20,25(5):882-883.
[2]王軍.中药汤剂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2):44-45.
[3]王海星.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极及安全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0):41-42.
[4]孙铁梁,刘婷婷,王中会,等.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0):53+57.
[5]丁益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情况及对患者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33):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