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引领 在物理教学中实现铸魂育人
2021-08-10
(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江苏 无锡 214000)
将思政渗透到物理教学中是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物理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了解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服务人类、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随着物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广大教师已逐渐意识到“立德树人,思政为先”的重要性。但是面对升学压力,在物理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思政教育,重考试成绩、轻学生发展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物理作为一门与思政内容联系颇多的科学课程,在教学中有效开展思政教育,既能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又能让“立德树人”真正落地,已成为每位物理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1 渗透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梳理
课程标准和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为了在物理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是必经之路。下面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为例,结合课程标准,系统梳理教材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表1)。
表1
续表
2 渗透思政教育的的教学形式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借用典故格言,找寻人生价值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借用牛顿的一段名言:“我就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一片美丽的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面前浩瀚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察觉。”“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通过不断创新和努力来实现人生价值。
在学习“焦耳定律”时,可介绍物理学家焦耳的事迹,焦耳自学成才,历经30多年的努力,通过400多次实验,精确测定了热功当量,为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感受物理学家百折不挠、刻苦钻研的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发明了发电机,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却拒绝为克里米亚战争制造化学武器。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他对美国使用原子弹表达了强烈不满,全身心投入废除核武器的运动中。这些物理学家为学生树立了人生榜样,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持正义、为人类服务的人生观。
2.2 探究物理规律,体会哲学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是物理思政教育中建立科学世界观的核心内容,作为探索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学科,物理学本身就蕴涵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素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
在学习“磁体与磁场”时,根据磁体对周围小磁针的力的作用,来说明磁场的存在,并让学生认识磁场的方向和强弱分布;在学习“分子的热运动”时,通过扩散现象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尽管磁场、分子等肉眼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确实存在。这些都说明了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一切物质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中。借助这些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生动形象、潜移默化地开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正负电荷、两个磁极、引力和斥力的教学等隐含着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素材。物态变化、全反射、凸透镜成像、弹性限度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例证;不计空气阻力、轻质杠杆、光滑面、真空不能传声等都涉及理想化模型。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物理模型,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2.3 了解我国科技成就,培养民族自信
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不胜枚举,回音壁、日晷、小孔成像、省油灯、舂米杵、杆秤等都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向学生介绍这些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例子更能突出思政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在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时介绍北斗卫星、葛洲坝水利系统;在学习“运动的相对性”时介绍“天宫”太空站、“复兴号”高铁;在学习“超导现象”时介绍中国高温超导技术、超导磁悬浮列车……这些成就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解决了诸多世界性难题。这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增强学生“科技兴国、创新强国”的意识。
2.4 重视实验实践,树立独特个性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学生独立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促进学生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设置探究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信谦逊、求真务实的个性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各类学生的学情特点,减少灌输式的验证,增加启发式的探讨。可以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深度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2.5 挖掘美育资源,感受科学之美
物理学中处处有美,如:力学中的回音、共鸣、波的图像等;光学中的光的色散、色光的组合、倒影、透镜成像等;热学中的雪花、冰晶等,都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物体的上升与下降、正负电荷、磁体的N极和S极、运动和静止等都体现了物理学中的对称美。
机械能、磁生电、电生磁、阿基米德原理等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勾勒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有序的、和谐的物理世界。
对科学美的欣赏有助于
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兴趣和求知欲,开阔学习视野,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自主追求美的生活和美的人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3 结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物理教学改革的方向。物理教师需在明晰“立德树人”理念与物理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基础上,落实新课改要求,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发展,在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环境保护、人生观、价值观、学科美育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把“立德树人”融入并贯穿到教育教学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