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虹彩病毒和嗜水气单胞菌混合感染的诊疗
2021-08-10李亮亮孙乐天卫泽珍
李亮亮,孙乐天,张 卓,卫泽珍
(太原动物园,太原 030009)
大鲵(Andrias davidanus)俗称娃娃鱼,属于两栖纲脊索动物门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体长1 m左右,最长可达2 m,体重20~25 kg[1],为国家重点Ⅱ级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CUN)红色名录中为极危级(CR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年来由于环境等原因造成野生大鲵的数量急剧减少[2]。
大鲵虹彩病毒(Andrias davidianusiridovirus,ADIV)属于蛙病毒属(Ranavirus)成员,为双股DNA病毒。感染该病毒后发病速度快、传染性极强,幼鲵病发致死率可高达100%,成鲵死亡率亦在90%以上,在陕西[3-4]、贵州[5]报道发生过大鲵虹彩病毒感染,并且造成大鲵大量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6]。2017年9月—11月份,山西某地饲养的大鲵陆续有7只死亡,体表和四肢可见多处溃烂、充血及出血。解剖可见肝脏肿胀、脾脏上有针尖状的白点,肠道上有弥漫性出血。经实验室检测,诊断为嗜水气单胞菌和大鲵虹彩病毒混合感染。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大鲵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1 病料的采集及相关耗材
1.1 病料的采集
病料采集于山西省某单位。大鲵死亡后立即采集病料,放于自封袋内,置于-20℃冰箱中冻存。
1.2 主要试剂
常规药敏纸片,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DNA Marker、Ex Taq,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产品;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产品。
1.3 主要仪器
PCR仪,美国MJ公司产品;多用途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厂产品,DYY-12型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美国UVP公司产品。
1.4 引物的合成
根据虹彩病毒主要核衣壳蛋白(MCP)基因序列设物,引物序列为如下,F:5'-GACTTGGCCACT⁃TATGAC-3',R:5'-GTCTCTGGAGAAGAAGAA-3',引物由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合成。
2 实验室检测
2.1 细菌分离培养及染色镜检
无菌条件下采集肝脏组织,划线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血平板培养基上,置于37℃培养24 h,然后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染色及镜检;另外,挑取单个菌落划线进行纯化培养。
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菌落呈淡黄色、边缘整齐、微凸、圆形。
经革兰氏染色后,在镜下观察,可见菌落为革兰氏阴性,形状呈短杆状,略呈弧状,两端钝圆,单个分散排列。
2.2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以抑菌圈直径(mm)作为判断标准。选择10种常规药敏纸片法测定抗菌素对分离菌株的抗药谱,接种分离菌株,然后将药敏纸片贴在培养基上,置于37℃培养24 h,测定抑菌圈直径。
分离菌株对10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该菌株对头孢曲松钠、恩诺沙星敏感,对阿米卡星和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具有耐药性。
表1 药敏试验结果
2.3 细菌生化试验
挑取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可疑的菌落,再接种到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置于培养箱中37℃,培养24 h后,挑取2个菌落到2 mL 0.9%的生理盐水中,制成McFarland(麦氏比浊法)0.5浊度的菌悬液,再用灭菌管接种到生化发酵管内,石蜡封口。于培养箱中37℃培养,24 h后进行判定。
生化试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分离的细菌能够使葡萄糖产气,发酵甘露醇、蔗糖、阿拉伯糖、水杨苷,不能发酵乳糖和肌醇,水解七叶苷,吲哚试验为阳性,V-P试验为阳性,鸟氨酸脱羧为阴性。与第8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对照,符合的嗜水气单胞菌生化鉴定特征。
表2 生化鉴定结果
2.4 PCR检测
称取病死大鲵的肝脏组织1 g,利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预期扩增片段大小为510 bp。PCR反应总体积为20 μL,包括10 μmol·L-1的上、下游引物各0.5 μL,DNA模板1.0 μL,Mix 8 μL,去离子水10 μL。反应程序为:95℃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2℃退火30 s,72℃延伸30 s,30个循环;最后72℃再延伸10 min。PCR产物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从患病大鲵肝脏组织提取的基因组中均扩增出约510 bp的DNA片段,见图1,与预期结果一致。将扩增产物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测序,将测序结果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发现该序列和GenBank中虹彩病毒的主要核衣壳蛋白编码基因有高度同源性,核苷酸相似性达98%,确定患病大鲵感染虹彩病毒。
图1 PCR产物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3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解剖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确断患病大鲵为嗜水气单胞菌和大鲵虹彩病毒混合感染。
4 防治措施
用聚维酮碘对饲养环境和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患病大鲵进行单独隔离饲养,肌肉注射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
对未发现症状的大鲵进行预防:首先使用1‰高锰酸钾或2%聚维酮碘浸泡30 min,然后再加入黄芪多糖、维生素C、头孢曲松钠、电解多维进行浸泡。对投喂的泥鳅用2%聚维酮碘浸泡30 min,冲洗干净后再投喂。经过上述方法预防后,病情达到有效的控制。
5 讨论
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域中[7],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引起鱼类及其他水产动物发病的一种重要的致病菌[8-11]。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容易使水体内营养成分过剩,造成水体污染,嗜水气单胞菌会大量的繁殖,由于环境的恶化造成,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造成嗜水气单胞菌入侵机体引发动物感染[12]。同时当饲养密度过大、养殖水体循环缓慢,从而为嗜水气单胞菌的增殖和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已经有多名研究者相继报道了大鲵感染蛙虹彩病毒和(或)嗜水气单胞菌[3-4],对大鲵的养殖场造成很大的危害。大鲵虹彩病毒感染后死亡率达90%以上,并且还没商品化的疫苗可以使用[6]。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饵料的消毒和新引入大鲵的隔离检疫工作。
同时需要建立大鲵疾病的快速诊断技术,来指导临床上的疾病治疗。在本例病例上,细菌的鉴定采用了传统的形态学鉴定和生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进行药敏试验来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指导。使用了PCR技术对大鲵虹彩病毒进行了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敏感性高,结果准确,容易推广。鉴于该病的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可以对新引入的大鲵,利用PCR技术进行检测,虹彩病毒确定为阴性后方可混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