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凌云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

2021-08-10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6期
关键词:油茶树低产结实

郭 枫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林业局,广西 百色 533199)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油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在南方地区活跃生长,主要野生的地形为低山丘陵,适宜油茶生长的地区是中低海拔地区,油茶属于山茶科植物,更是我国较为主要的产油树种之一。油茶的用途极广,且油茶产量高、质量好,因此一直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我国油茶的种植可以追溯到2300余年前,油茶种植最初的用途就是满足人们对油茶的食用性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于油茶的需求与喜爱只增不减,尤其是产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的高营养价值油茶得到了人们的大力追捧。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广西凌云县开始大量种植油茶,但是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茶油的产量降低,难以实现预期的种植目标。因此,积极探讨凌云县油茶低产的原因,找到合适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寻求对油茶种植经济效益的提高途径,才能加快广西凌云县的油茶种植产业发展速度,增加油茶产量。

1.1.1 凌云县油茶产业发展概况

凌云县是广西极具代表性的重要油茶产业发展地。全县面积有205万平方千米,林地面积17.21万公顷,其中油茶林地种植面积有1.94万公顷。其中80%以上的油茶林地均为老油茶林地,油茶林地面积占整个林业用地的10%左右,凌云县的油茶林地种植总面积位居广西壮族自治区第8名。广西凌云县的油茶种植范围较广,分布在凌云县中的8个乡镇和91个村庄。凌云县主要采用的油茶产业管理模式就是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大多数农户选择任由油茶自然生长,也很少有农户会针对油茶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人为地干预管理及改造。正是因为缺乏油茶的种植管理技术,从根本上导致凌云县的油茶产量较低,这不仅会影响油茶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制约着该县油茶产业的长远发展。近些年,油茶种植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油茶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也引起了中央与政府的重视,开始从各个层面出台多项与油茶种植相关的优惠政策与扶持政策。同时,我国的食用油市场存在着更加严重的供需矛盾,所以凌云县的农户也提升了对油茶产业的认识。在我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凌云县抓住了国家给予的发展机遇,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油茶种植产业。将国家启动的油茶产业发展项目作为契机,尽可能地争取具有特色的油茶建设发展项目,充分落实国家出台的各种扶持政策,快速改造凌云县油茶低产林的现状,增加油茶产量,提升油茶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推动凌云县的油茶产业进步。由此可见,凌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状况比较客观,进行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有着积极的意义。

1.1.2 凌云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概况

对凌云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概况进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效果极为明显。例如,凌云县尤镇磨贤村近几年在政府的引导下,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在地理环境的基础上转变了油茶林产业经营管理模式,开始大力发展在石山区域的油茶种植产业,群众对油茶低产林的改造积极性很高。目前,磨贤村新增油茶林面积高达1200亩,总产值能够达到120万。全村有565户村民开始发展油茶产业,其中有226户是贫困户,依靠油茶产业每年能够得到2万元至5万元左右的收入,已经帮助217户贫困户成功致富,特别是,有一部分贫困户在成功脱贫的基础上盖了新房,买了小车。又例如,泗城镇的上蒙村,也是凌云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的试点地区,走进这片油茶林,能够看到大量的油茶果将油茶树压弯了腰。经过低产林改造后,油茶树结果更多,且油茶果的油质极为饱满。上蒙村在很多年以前就开始种植油茶树了,在没有进行低产改造之前,每亩油茶林仅仅能给农户带来不到400元的收入。即便如此,老一辈的思想陈旧,当政府部门首次提出改造政策之前,只有一小部分的种植户愿意配合油茶树的品种更新,低产改造后,每亩油茶林能给农户带来900多元的收入,100多亩的油茶林年收入达到了10万元,真正使油茶林种植户迈向了小康生活。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接受了油茶林低产改造工程,并且因为国家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民不再担忧资金问题及技术问题。双达村也是较具有代表性的油茶低产林改造试点。经过油茶产业合作社对油茶低产林改造的牵头,双达村早在2013年就完成了超过4000亩油茶低产林的改造工作,群众增收高达350元。主要采取的油茶发展模式为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四方协作,引导农户入股合作社,并按照入股的比例进行分红,成功帮助260户贫困户脱贫。由此可见,凌云县已经将油茶产业的发展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在县内建设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鼓励农民参与进油茶发展建设过程中,截至目前,凌云县全县的油茶总种植面积高达29.1万亩,油茶产值4.2亿元,成功帮助2800户、10000人实现脱贫。

1.1.3 凌云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1.1.3.1 垦复

据研究发现,凌云县主要采用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之一就是垦复,具体如下:在冬季时,对种植油茶林的区域土壤进行深垦操作,使土壤得到更强地熟化,并对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改良,保证土壤的营养及肥力符合油茶林生长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清除林地上的杂草,消除越冬生存的病虫害。在夏季时,必须尽可能的对土壤所具备的抗旱性进行增强,起到促进油茶林植株健康生长的作用,同时也能产生保花、保果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夏季的垦复工作需要浅挖,而冬季的垦复工作需要深挖。也就是说深挖操作集中在12月份至第二年的3月份之间,通常采用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浅挖的垦复方式。

1.1.3.2 优化林分结构

优化林分结构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开展,分别是修剪油茶林枝叶、控制油茶种植密度以及疏林补植。首先,修枝剪形是优化林分结构的基础操作,油茶树结果以后,会有短暂的休眠期,直到来年春季时才会萌发春梢,此时进行油茶植株修枝剪形工作最为适宜。具体的修枝剪形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先完成油茶植株下半部分枝叶的修剪工作,第二步开始修剪油茶植株的中上部位置,在修剪时,需要先修剪油茶植株树冠内部位置,随后再修剪树冠外部位置。在修剪枝叶时,必须保证修剪掉全部不利于植株生长的枝条,包括已经枯死的枝条、已经衰老的枝条、受到病虫害问题侵扰的枝条、下垂的枝条以及寄生的枝条等等,进而实现对油茶植株结构的优化培育。其次要在符合油茶植株实际生长情况的前提下开展油茶植株交叉枝的修剪工作。经过修枝剪形后的油茶林将会获得更高质量的通风条件,透光性能也得到了提升。在完成油茶植株的修枝剪形操作后,还需要对油茶林的管理工作进行强化。不仅如此,油茶林的种植密度控制也很重要。如果油茶林的植株种植过为密集,则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疏伐,例如伐除一些病死、坏死、老死、不结果、感染病虫害的植株,保证油茶林能够呈现出均匀的林分结构。在选择保留的油茶树植株时,要在掌握当地油茶种植的具体品种前提下保留适合林地条件生长的植株,通常植株种植密度控制在每公顷1100株左右。最后就是进行疏林补植操作,具体补植的范围是所有面积大于9平方米的油茶林空地。选择良种油茶苗木,苗木应在两年生以上,进而保证油茶树苗木的高度达到40厘米。在对油茶林进行整地时,可以采用挖大穴的整地方式,在每个大穴中都施加一定肥料,例如施加0.5千克的复合肥与0.5千克的有机肥,并将其作为油茶苗基肥。在雨季来临时,对油茶苗木进行移栽,在移栽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苗木的完整性,同时确保苗木根舒苗正,在移栽完成后,填土压实基坑,使苗木能够按照正常的方向生长。除此之外,还要在每年进行垦复操作时格外注意补植油茶苗木的哺育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保证补植苗木的生长速度,达到优化林分结构的目的。

1.1.3.3 油茶树品种改造

油茶树品种改造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选育优良的苗木品种,在凌云县现有的油茶种植品种基础上,大面积地引进更多优良品种的油茶树,并在诸多油茶树品种中筛选培育具有较高结果量与出油率的品种。调查研究发现,凌云县引进了经过林科院专业认证的优良品种岑软2、3号,在凌云县油茶种植区域内推广应用,同时全面地观察了新引进油茶品种的种植状况、生长速度、开花时间以及结果数量。在多个试点林地进行种植后发现,所有新引进的油茶品种都展现出了远超于现有油茶品种的生长形式,同时油茶树的挂果率大幅度提升,使凌云县的油茶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升,激发了农户改造油茶低产林的积极性。第二个步骤是进行预植更新,预植更新操作的基础条件是油茶种植的良好立地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改造并不具备整齐林相的油茶植株,主要的改造对象有郁闭度小于0.5的油茶植株、树龄较老的油茶林植株。对油茶林整地改造的比例最好控制在每公顷1100株左右,在全部完成油茶林的整地改造处理一年后,逐渐伐除原有的植株,进而保证新品种的植株得到更加茁壮地生长。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油茶是我国独有的木本油料资源之一,又可称为茶油树,主要用于茶油生产,茶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了90%,有利于调节人体的血脂,并增强人体免疫力。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远多于其他植物油,同时维生素E的含量也更高。正因如此,茶油一直被称为是东方橄榄油,但是实际上,茶油的营养价值已经超过了橄榄油。除此之外,油茶树具有极强的抗污染能力,不仅能够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甚至还有着调节气候的效果。茶油一直以来是我国大力推广提倡食用的植物油品种之一。油茶的种子具有较高的油脂量,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通过种植油茶,能够有效地帮助贫困户成功脱贫。对油茶在我国的栽培历史进行研究发现,油茶种植技术的发展已经长达2000余年,油茶种植在具有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具有生态价值,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良树种。油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有着广泛的栽培记录,但是因为农民的油茶管理能力较差,管理方式粗放,导致出现了林相衰败的情况,同时油茶的结果数量低。所以,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升油茶产量,帮助农户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有利于推进农村农业综合开发,实现更高质量的粮油安全,帮助农民增收。凌云县油茶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无限的发展空间,目前该县仍有50%以上的油茶低产林,的油茶低产林数量甚至占到了70%左右,油茶低产林的产量低、经营管理水平差,难以达到预期的效益目标。油茶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之一就是提升油茶林带来的经济效益。

2.研究方法

2.1 调查林分概况

林分指的是林区的内部结构特征,通过对凌云县油茶林林分概况进行调查,掌握凌云县的油茶树种构成情况、林型、林龄等基础信息。凌云县油茶林主要采用的是人工林的种植结构,这个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油茶人工林面积指数,同时也影响着油茶林对自然资源的竞争与格局。人工林的结构不同将会导致组成群落的物种不同,同时,通过人工林内植物本身的呼吸作用,土壤里微生物活动情况,最终实现人工林的改变。凌云县油茶林调查样地的油茶林建造历史较为久远,为了更好地研究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效果,特选择25年生的油茶林进行低产改造研究。低产改造前的凌云县油茶林品相不齐,品种不同,管理低效,产量低且效益差。树体的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林区的林分结构、油茶林木生长状况进行反应,按计算油茶样地的植株密度大概为每百平方米18株,这对于树龄较大的油茶林来说,密度过大且林分结构较差。同时,样地内的茶油缺株情况较为严重,油茶植株分布不合理,土地利用情况也不理想,从而造成了油茶林结实层面积小的结果,不利于增加油茶结果量。

2.2 样地调查

根据凌云县油茶林的实际情况,分别在凌云县加尤镇磨贤村场坝屯和泗城镇上蒙村的中蒙、尾龙等屯选择25年生的低产油茶林设置3个样地,样地面积400平方米。2020年5月调查样地油茶林各品种春梢生长情况,2020年10月调查样地油茶结实量,经过样地对比调查,可以发现油茶林因林分立地条件不同,其春梢生长及秋季结实量有很大区别,调查情况详见下表:

样地调查对比分析表 单位:m、株、枝、cm、kg

样地调查后,将凌云县油茶林低产的原因总结,以下三点:第一点是油茶林种植的油茶品种混杂,且树龄过高。油茶主要采用的是长期的天然杂交、异花授粉型植物,因此油茶林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油茶林品种类型多样性较强,结果的质量差距大,整个油茶林中的林木花期不一致,成熟期也不一致。导致凌云县油茶林地管理难度成比例上升。不仅如此,在油茶林木上采摘的油茶果实不具备均匀的成熟度,直接影响着油茶籽的实际出油率。第二点是油茶林地的经营管理过于粗糙。由于凌云县油茶低产林长期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还有一部分油茶林处于长期无人管理经营的状态,油茶林木生长情况不理想,油茶结果量低,林木品相与品种混乱,林区内杂草丛生,甚至油茶林处于荒芜状态,无人管理。即便油茶林有人专门进行管理,采用的管理经营方式也较为落后,不再适用于目前对凌云县油茶林的管理需求。绝大多数的油茶林管理技术只采用一年一除草的技术,并未进行垦复、施肥、除草、修剪、整形等操作,使油茶树的产量降低,最终会有大量的油茶林成为野生油茶林的状态。第三点是油茶产品的加工技术水平差,对油茶树及果实的实际利用水平较差。目前,凌云县种植的油茶树主要用于加工生产油茶,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凌云县内绝大多数的油茶生产采用的都是作坊式生产模式,不仅不利于对油茶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还会导致油茶加工技术水平低下,质量不高。油茶产品加工技术的落后,油茶树的出油率下降,同时生产出来的茶油质量并不理想。除此之外,油茶生产仅仅对茶油进行了利用,而油茶树结果产生的茶壳及茶油生产后留下的茶粕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大量的宝贵油茶副产品资源浪费,难以发挥油茶的整体优势,综合效益大打折扣,使广西凌云县油茶产业的长远发展受到限制。

2.3 数据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是多点区域试验统计分析法。有两个类别,分别是经过低产改造的油茶林及未经低产改造的油茶林,选择多个样地进行比较试验,每个样地都设为两个区域,进行随机试验。可以将试验的线性模型概括如下:每个类别的观测值=群体平均值+该类别的效应值+试验地点的效应值+类别品种*地点的效应值+该地点内的区组效应值+随机误差值。由此进行试验的方差分析。如果在方差分析中,各个效应值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就可以对各个效应值进行多重二次比较,进而对各个品种之间或各个地区间存在的差异进行检验,前提是需要计算出各个效应值的标准误差。方差分析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不同试验类别对地点的适应性,但是却不能对稳定性进行直观地反映,此时可以定义一个相对变异系数,计算出对应的离差平方和,进而评价其稳定性。各个试验品种与试验地区的互作方差直接反映出该试验品种在这个特定地区的稳定性,如果互作方差值小,证明该品种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稳定性。但是对不同品种的互作方差进行比较并不能对其稳定性的好坏进行评价,因此还需要引入相对变异系数来加强对稳定性评价的科学性。

3.结果与分析

3.1 油茶低产林改造对25年生油茶林春稍生长的影响

油茶树是一种喜光、向阳生长的耐旱植物,通过一系列油茶低产林改造后,油茶林的种植密度、林分结构都得到了适当的调整,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油茶低产林的光照难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油茶林木的叶面积指数,进而促进了油茶林春稍生长的质量。首先油茶低产林改造有效地推动了枝条的生长发育,在进行油茶低产林的改造过程中,分别实施垦复、优化林分结构、油茶树品种改造等操作,实践研究表明,应用不同的低产林改造技术能够对油茶树春稍生长起到积极的效果,包括春梢数量、春稍的平均长度、平均基径以及花芽数量。从表1可知,未改造的油茶林与已改造的油茶林之间对比,未改造过的油茶林,平均每株油茶树上的春梢数量为18枝,春稍平均长度为69厘米,平均基径为0.33厘米;改造过的油茶林,平均每株油茶树上的春梢数量为26枝,春稍平均长度为82厘米,平均基径为0.5厘米。这组数据也证实了我们的推论:油茶低产林改造有利于油茶林春稍生长。油茶林春梢数量、长度与基径都是影响油茶林结实量的重要因素,春梢数量越多,油茶林的结实量越大,由此可见,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表1 25年生油茶林春稍生长比较表

3.2 油茶低产林改造对25年生油茶林结实量的影响

3.2.1 垦复改造技术对油茶林结实量的影响

不同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将会对油茶的结果量产生不同的影响,相同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措施,不同的改造方式也会影响油茶的实际产量。相比较而言,采用综合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措施对产量带来的影响要显著地高于采用单一的改造措施。例如最为常见的垦复改造技术,单纯的采取冬挖的方式或单独采取夏耕的方式在油茶产量的影响上都不及采用冬挖+夏耕的方式,这种综合性的垦复方式会比未进行垦复的油茶林增加69.95%的结实量。夏耕的方式虽然也对提升油茶林结实量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产量的提高幅度并不理想,仅能达到增产23.38%左右的效果。不同的垦复方式类型之间一定或多或少地存在诸多不同之处,经过相关试验研究证明,最为有效的油茶低产林改造垦复方式是夏季浅垦结合冬季深垦的方式,使油茶林结实量得到最大幅度的提升。

3.2.2 施肥改造技术对油茶林结实量的影响

对于采取的施肥措施进行研究,试验发现,在春季对茶油林进行施肥操作能够更加明显的提高油茶林结实量,与不施肥的油茶林相比较,结实量上升了60.23%左右,与其他两种施肥方式相比较具有明地优势。相比较而言,在夏季进行施肥处理时对油茶林结实量的影响幅度较小,仅比未施肥的油茶林增长36.53%。对于油茶低产林的综合改造措施进行研究发现,同时采用抚育除草、密林疏伐、修剪整枝、垦复深挖、施肥等多种改造措施的处理方式更有利于实现油茶林结果量的提升,增长率达到了单一改造措施的343.10%。由此可见,不同类型的油茶林施肥方式都是有利于增加油茶林结果量的,但是不同的施肥方式提升量并不同。对试验选取的三块油茶林样地的结实量进行调查,得到表2数据:未改造的油茶林,三块样地的油茶林结实量分别为26.6千克、50.7千克、254.2千克;改造过的油茶林,三块样地的油茶林结实量分别为682.5千克、524.7千克、627.5千克。低产改造后的油茶林结实量是未进行低产改造油茶林结实量的600%左右,具有显著的改造价值。

表2 25年生油茶林结实量比较表

3.3 油茶低产林改造的经济效益分析

对试验样地进行分析发现,凌云县油茶林地内所种植的油茶品种较为优良,因此并不需要对凌云县油茶林的品种进行改良。主要造成凌云县油茶低产的原因来自于对林区过于粗放的管理,而在国家政府的指导与帮助下,凌云县开始正式实施油茶低产改造工作,具体的措施包括改良油茶林地土壤条件、对林地杂草进行清理、整形修枝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等。经过走访调查,凌云县的油茶林在低产改造之前,全县内的平均鲜果产量每公顷仅有750kg左右。经过综合低产改造措施之后,第一年全县内的平均鲜果产量就达到了每公顷2900kg,第二年达到了每公顷5000kg,第三年平均鲜果产量达到了每公顷8782kg,仅前三年的平均鲜果产量增幅达到了649.52%,这些数据表明,通过低产改造措施,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凌云县现有的油茶林低产问题,具有极为明显的增产效果。通过计算可知,凌云县经过油茶林低产改造后,前三年油茶林的总鲜果产量达到了每公顷16682kg,目前油茶鲜果的价格在每千克两元左右,每公顷油茶鲜果能给种植户带来的收益为33364元。一般情况下,凌云县油茶林的垦复成本+施肥成本+修剪成本+综合管理成本约为每公顷21000元,因此,每公顷净收入为12364元。不仅如此,油茶林种植的经济效益会随着改造进程的深入而逐年增加,在经过前三年的油茶林精心管理与改造后,油茶林在第四年开始就正式进入了油茶的盛产阶段,其给种植户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会更加明显。对凌云县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成本与获得收益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油茶低产林的前三年每公顷改造成本在63000元左右,而带来的平均收益大约为每公顷100092元,扣除成本后,三年每公顷的净收益约为37092元左右。除此之外,凌云县还可以将茶渣等油茶副产品资源进行二次利用,帮助农户获得更高经济效益,使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成功脱贫,迈向小康,同时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贡献。

4.结论

4.1 油茶低产林改造对油茶林春稍生长有显著的影响

低产林改造技术对油茶林春梢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未改造过的油茶林每株油茶树上的春梢数量为18枝、平均长度为69厘米、平均基径为0.33厘米,改造过的油茶林,每株油茶树上的春梢数量为26枝、春稍平均长度为82厘米、平均基径为0.5厘米。春梢数量增加44.4%、长度增长18.8%、基径增大51.5%,为开花挂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 油茶低产林改造对油茶林结实量有显著的影响

垦复改造技术对油茶低产林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夏耕的方式增产23.38%,冬挖+夏耕的综合性的垦复方式增产69.95%,综合性的垦复技术效果最好。

施肥改造技术对油茶低产林有非常显著的增产效果,春季施肥的油茶林结实量增加60.23%,夏季施肥的油茶林结实量增加36.53%,春夏秋复合式施肥的油茶林结实量增加600%,复合式施肥增产效果最好。

4.3 油茶低产林改造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凌云县的油茶林在低产改造之前,全县内的平均鲜果产量每公顷仅有750kg。综合低产改造后,第一年全县内的平均鲜果产量就达到了每公顷2900kg,第二年达到了每公顷5000kg,第三年平均鲜果产量达到了每公顷8782kg,前三年鲜果产量达到了每公顷16682kg。以油茶鲜果的价格在每千克两元计,年平均每公顷油茶鲜果能给种植户带来的收益为33364元,去掉成本(垦复+施肥+修剪+综合管理)21000元,每公顷每年净收入为12364元,经济效果非常显著。

猜你喜欢

油茶树低产结实
浅谈油茶树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油茶树不结果?有一点原因要注意
茶耳
Super Strong Beard 超级结实的大胡子
林下种植低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
找出结实的绳子
结实的纸筒
关于鸡东县国有林场低产林改造的要点
浅谈低产低效井改善产能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