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微RNA-143-3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轴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2021-08-10高美丽赵翠娟牛昊书
段 聿,陈 吉,崔 宏,高美丽,赵翠娟,牛昊书,王 举
(1.内蒙古包钢医院消化内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7)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1]。虽然人们的饮食结构在不断调整,但胃癌的发病率仍呈升高趋势,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3]。有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可在表观遗传学、转录及翻译等多个层面实现基因表达的调控,从而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研究证实,lnc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rothelial carcinoma antigen 1,UCA1)在胆囊癌、膀胱癌等肿瘤中存在差异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常作为癌症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标志物,可能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5-6]。目前关于lncRNA UCA1参与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胃癌细胞BGC-823中高表达的lncRNA UCA1基因,并观察lncRNA UCA1低表达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试剂与仪器胃癌细胞株BGC-823购自上海生命科学院细胞库;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购自上海羽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ipofectamineTM2000试剂盒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二喹啉甲酸(bicinchoninic acid,BCA)蛋白定量分析试剂盒购自广州迈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试剂盒购自德国QIAGEN公司,一步法反转录试剂盒购自北京百奥莱博科技有限公司;DMI3000B型倒置荧光显微镜购自德国Leica公司,Step One Puls Real Time PCR仪购自美国ABI公司,800TS酶标仪购自美国Biotek公司,silncRNA UCA1(5′-ACGUGUACGGAACUGACGU-3′)、control-si序列(5′-CGUAUGGCUAGUGCUGAGC-3′)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培养胃癌BGC-823细胞接种至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于37 ℃、含体积分数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1.2.2 细胞转染及分组收集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BGC-823细胞,胰蛋白酶消化、重悬,以每孔3×104个接种至24孔板,并分为对照组、空载组和沉默组,每组5个复孔。继续于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24 h。将5 μL silncRNA UCA1(100 pmol)与 245 μL无血清不含双抗培养基混匀(A液),将5 μL lipofectamineTM2000与 245 μL不含血清不含双抗培养基混匀(B液),A、B液均静置5 min后混匀,静置20 min;沉默组:将A、B混合液加入细胞培养板,常温孵育30 min,37 ℃继续同条件培养48 h,于光镜下和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空载组:用control-si代替silncRNA UCA1同法转染BGC-823细胞;对照组细胞不做处理。
1.2.3 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收集稳定转染的BGC-823细胞及对照组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3×107L-1,接种于96孔板,每孔100 μL,每组5个复孔,培养至24、48、72 h时,分别加入10 μL CCK-8溶液,培养4 h后弃去上层培养液,使用酶标仪于波长 45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吸光度值越大,代表细胞增殖能力越强。
1.2.4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收集稳定转染的BGC-823细胞及对照组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3×107L-1,接种至6孔板,每孔2.5 mL,每组5个复孔,继续培养至细胞再次融合为单层细胞时,用50 μL无菌吸头于培养板中间划一直线,用细胞培养液轻轻吹洗直线边缘,保证边缘整齐,加入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计算各组细胞迁移率。迁移率=(0 h划痕宽度-培养24 h后划痕宽度)/0 h划痕宽度×100%。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
1.2.5 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杯状结构的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稳定转染的BGC-823细胞及对照组细胞的侵袭能力。杯底滤膜由RPMI-1640培养基稀释的人工基质均匀涂布,37 ℃恒温培养箱放置30 min后干燥,在小室的下室加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 h的BGC-823细胞上清液,上室加入BGC-823单细胞悬液,培养24 h后弃上清,镊子小心夹取滤膜,放入体积分数3.7%甲醇中固定,然后结晶紫染色,随机取5个视野,拍照并计数侵袭至滤膜背后的细胞数目。实验重复5次,取平均值。
1.2.6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检测BGC-823细胞中lncRNA UCA1、微RNA(microRNA,miR)-143-3p、FGF1基因表达各组细胞贴壁生长至约为6孔培养板底面积的95%时,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细胞,TRIzol法提取细胞中总R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鉴定RNA样本完整性,反转录法获得互补链cDNA;根据SYBR PremixEX Taq试剂盒说明书进行RT-qPCR。引物序列:UCA1正向引物序列为5′-AGTCATGCTGTGACTGATGCG-3′,反向引物序列为5′-AAGTGCTGCCTGTGACCTGCG-3′;FGF1正向引物序列为5′-CGATGCTGTAGTGCTGATGTC-3′,反向引物序列为5′-GGTGATGTCCCGTGATGTCGT-3′;甘油醛-3-磷酸脱氨酶(glyceraldehyde-3-phosphote dehydrogenase,GAPDH)正向引物序列为5′-GTAGCTGTGCCAAGTGCCATG-3′,反向引物序列为5′-CCTGATGCTGGTAGTGATCGT-3′;miRNA-143-3p正向引物序列为5′-TAGTGCGTAGCTGATGCCTGC-3′,反向引物序列为5′-CTGATGCTGGTAGTCGAACTG-3′;U6正向引物序列为5′-ATGCTGATGCTGATGGCTGGA-3′,反向引物序列为5′-CCTAGAATGTGCGTGGATGAT-3′。反应体系:Taq酶11.0 μL,10.0 μmol·L-1上下游引物各1.0 μL,cDNA 2.0 μL,双蒸水(double distilled water,ddH2O) 10.0 μL;反应条件:95 ℃预变性2 min;94 ℃变性5 s,60 ℃退火35 s,72 ℃延伸30 s,重复40个循环。以GAPDH和U6为内参,采用2-△△Ct法计算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2 结果
2.1 转染效率调节激发光于绿光,暗视野下可见转入silncRNA UCA1或空载siRNA的BGC-823细胞发绿色荧光,未转入则无荧光(图1),转染效率约为80%,可用于后续实验研究。
A:沉默组光镜下图片;B:沉默组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图片;C:空载组光镜下图片;D:空载组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图片。
2.2 3组细胞增殖能力比较结果见表1。培养24、48、72 h时,沉默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空载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各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细胞增殖能力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proliferation ability of cell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2.3 3组细胞迁移能力比较结果见图2。对照组、空载组及沉默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71.44±6.19)%、(70.87±6.12)%、(42.31±5.18)%。沉默组细胞迁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空载组细胞迁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对照组;B:空载组;C:沉默组。
2.4 3组细胞侵袭能力比较结果见图3。对照组、空载组和沉默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26.33±10.00)、(127.33±11.33)、(61.00±5.33)个。沉默组细胞穿膜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空载组穿膜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对照组;B:空载组;C:沉默组。
2.5 3组细胞中lncRNA UCA1、miR-143-3p、FGF1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结果见表2。沉默组细胞中lncRNA UCA1、FGF1基因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miR-143-3p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空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空载组细胞中lncRNA UCA1、miR-143-3p、FGF1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3组细胞lncRNA UCA1、miR-143-3p、FGF1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relative expressions of lncRNA UCA1,miR-143-3p and FGF1 genes of cell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发现,胃癌的发病原因除幽门螺杆菌感染、酗酒等因素外,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驱动的转录组异常等[7-8]。有研究发现,在胃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约140多种基因表达紊乱或基因表达产物发生变异[9]。lncRNA是一种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长度约20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lncRNA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调控恶性肿瘤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等生物学活动,如修饰组蛋白、重塑染色体、调控miRNA等,但具体调控机制仍不明确[10]。因此,探讨lncRNA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调控作用对临床上胃癌的治疗有重要价值。
UCA1属于竞争性内源RNA,在膀胱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呈异常高表达,可通过吸附miRNA间接调控靶基因表达,进而调控细胞周期、诱导上皮间质转化,提高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11-12]。ZHAO等[13]研究表明,lncRNA UCA1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且与肿瘤分级密切相关;体外实验还证实,lncRNA UCA1可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D1转录促进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蔡华荣等[14]研究表明,下调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中lncRNA UCA1的表达可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沉默胃癌细胞BGC-823中lncRNA UCA1表达后,其各时间点的增殖能力、细胞迁移率和穿膜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与ZHAO等[13]和蔡华荣等[14]研究结果一致,证实抑制lncRNA UCA1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研究表明,lncRNA拥有多种调控模式,某些lncRNA分子转录后可通过调控下游基因转录发挥信号传递作用,如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lncRNA可通过吸附miRNA调控下游靶基因,进而影响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活动[15-16]。LUO等[17]研究表明,lncRNA UCA1可能通过调节miR-143及其下游高迁移率族蛋白B1调控膀胱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沉默组细胞中lncRNA UCA1、FGF1基因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miR-143-3p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空载组,提示lncRNA UCA1/miR-143-3p/FGF1轴可能是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重要机制,进一步证实lncRNA UCA1可能通过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影响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综上所述,lncRNA UCA1低表达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通过调控lncRNA UCA1/miR-143-3p/FGF1轴发挥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探讨是否存在其他miRNA及下游mRNA参与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