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百年传承与现实启示
2021-08-10高晓娟刘宁宁
高晓娟 刘宁宁
摘要:考察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发展史,指出中国共产党具有历时性特征和共时性特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精神创造史和精神传承史,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革命道德、工作作风的革命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丰富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新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并在新时代得到升华。与时俱进是革命精神永恒的理论品格,百年党史是革命精神孕育的“生根地”,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成就伟业的重要法宝。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百年传承;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96(2021)04-092-07
基金项目: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2021年度校(院)青年招标项目“以党史学习教育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研究”(2021XJZB1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我国取得的一切发展成就与流淌在共产党人血液中的革命精神的支撑是分不开的。一部革命精神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党的奋斗史和发展史,是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取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历史,是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永葆生机活力、历经艰难困苦的考驗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在2021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考察革命精神的内涵、回溯革命精神的发展历程,总结革命精神百年传承的现实启示,有利于新时代更好地弘扬和培育革命精神,使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从狭义上来讲,是指党在革命时期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下形成的革命风范和精神品格,特指党在进行政治革命过程中铸就的革命精神。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泛指党在进行政治革命(改革)、经济革命(改革)、文化革命(改革)中创造的革命精神。本文探讨的是革命精神的广义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方面来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
(一)革命精神的历时性内涵
革命精神的历时性内涵是指以时间为线索,从动态的、纵向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及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具体精神形态的内涵、本质与特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革命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孕育和产生、丰富和发展、传承和创新必然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人民走过的百年奋斗历史。因此,革命精神的历时性内涵具体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革命意蕴和精神因子。根据不同的向度可以把这三大时期的革命精神分为人物革命精神、事件革命精神和空间革命精神。其中,人物革命精神是指以革命先辈、先进人物、模范集体命名的精神,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在历史实践中所彰显的革命风范,如白求恩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女排精神、杨善洲精神、孔繁森精神等。事件革命精神是指以重大历史事件命名的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些事件中的不凡历程,如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空间革命精神是指以重要地域命名的精神,彰显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某一地域一段时间内的革命运动,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实践中的阵地转换,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别山精神、北大荒精神、华西精神等。
(二)革命精神的共时性内涵
革命精神的共时性内涵是指以内容为线索,从静态的、横向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精神形态的共同性质和特征。虽然每一种革命精神形成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不同,在具体内涵上有所差别,但是这种差别是在统一中的差别。从主体来看,无论在哪个年代、无论是何种革命精神,都离不开党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党和人民群众始终都是革命精神的创造主体,同时也是革命精神的践行主体,这是革命精神具有相通性的内因;从整个历史长河来看,它们都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顽强拼搏的真实写照,这是革命精神具有内在关联和共生特质的外因。因此,革命精神的共时性内涵具体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的总体的革命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称为整体性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团结一致对外的协作精神,等等。时代孕育、呼唤、发展着精神,在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革命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谱系不断拓展,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但无论怎样变化,这些精神品质始终是革命精神的共同元素,始终是流淌在共产党人血液里的血脉基因。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和挑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创造出以人物、地名和事件等命名的各具特色的革命精神,但中国共产党不变的指导思想、政治信仰、工作作风、奋斗目标等决定了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革命精神具有一以贯之的共同内涵。因此,革命精神的历时性内涵和共时性内涵并不矛盾,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从不同维度考察的结果。总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巨大政治优势,凝聚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独特的革命理论、政治本色、道德观念、历史担当等,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精神支柱和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百年传承
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012年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时间节点,划分为4个历史时期。在这4个历史时期中,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救国大业、兴国大业、富国大业,并将在21世纪中叶完成强国大业。与此相对应,形成了以“革命斗争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为主题的革命精神。
(一)初步形成(1921—1949):形成了以“革命斗争精神”为主题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孕育生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紧密围绕革命斗争,积极投身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形成了以“革命斗争精神”为主题,以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为鲜明旗帜的革命精神谱系。
历史从哪里来,精神就从哪里来,追溯革命精神的雏形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标志着源头意义上的革命精神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活水。嘉兴南湖的“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红船精神也被称为“建党精神”,是建党精神的一项初始内容、一种内涵体现。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的概念,把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概括为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其中,首创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奋斗精神指的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奉献精神指的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这三种精神分别构成了红船精神的核心、支柱和本质。
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展开注入了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在继续斗争中以此为基石,培育和铸就了一系列革命精神,丰富了二者的内涵。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发挥革命首创精神,利用短短两年的时间在井冈山这块红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开辟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革命道路。因此,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在中国革命生死攸关之际,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火种,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形成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内涵的井冈山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视察江西时将这“二十四字精神”进一步凝练为“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问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使薪火相传的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长征时期,中央红军通过战略转移,为革命保存了力量,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是历史的豐碑,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一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将其定义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1]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壮大力量、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起点。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在延安这个“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解放战争的总后方”战斗了13个春秋,培育了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服务群众”为基本内涵的延安精神。西柏坡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全面胜利,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转折点面前,中国共产党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在继承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永远保持“赶考心态”的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为主要内容的西柏坡精神。
此外,八一精神,苏区精神,“抗大”精神,红岩精神,沂蒙精神,白求恩精神,以刘胡兰、李大钊等为代表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古田会议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具体精神形态,也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范畴,它们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具有代表性的革命精神相互统一,共同标注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形成。
(二)丰富发展(1949—1978):形成了以“艰苦创业精神”为主题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丰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在“以苏为鉴”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自己的建设发展道路。这一时期,党和人民面临物质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等严峻考验,许多困难亟待解决,在这一背景下,党担负起开国奠基的创业重任———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局面。在充满重重考验的建设道路上,中国共产党继续保持革命斗志,带领人民克服困难、排除万难,形成了以“艰苦创业精神”为主题的精神谱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捍卫民族利益、巩固新生政权的国际主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一周年之际,朝鲜战争爆发,我国受到了外国侵略的严重威胁,这对于百废待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经济雄厚、军事强大的美帝国主义的挑衅,党中央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在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暴、艰苦作战、舍生忘死,最终将美国侵略者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完成了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这一场残酷的战争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它的基本内涵包括“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其二是吃苦耐劳、自力更生、为民分忧的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三线精神。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河南林州、黑龙江大庆、黑龙江垦区等地艰苦跋涉,解决了太行山区人民多年的用水问题,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缓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粮食紧缺问题,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2]367的北大荒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3]31的大庆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4 ]347的红旗渠精神。之后,由于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步入曲折时期,但是我国劳动人民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积极响应党中央1964年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奋战在岗位上,为西部地区建成了一大批新兴工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科研机构等,谱写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5]45的三线精神。其三是鞠躬尽瘁、勤政为民、公而忘私的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雷锋和焦裕禄,他们凭借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理想追求成为社会主义的楷模,他们的言行事迹树起了一座令人信仰的道德丰碑,铸就了以“热爱祖国、心系人民、无私奉献、勇于奋斗”为共同内涵的精神。
此外,西迁精神、大寨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青藏铁路精神、铁人精神、好八连精神、兵团精神、王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具体精神形态,也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范畴,它们与以上三类精神共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万众一心、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奋发图强等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概言之就是艰苦创业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斗争精神。
(三)拓展创新(1978—2012):形成了以“改革创新精神”为主题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拓展创新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人民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6]113,在这一全新的社会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化解难事、收获喜事、办成大事,孕育和塑造了改革创新精神,实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
首先,改革创新精神的核心要义包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以小岗精神、特区精神为代表。1978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村民带头签订了大包干契约,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由此,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发展进入快车道,使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小岗村时指出:“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表明了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此外,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80年,党和国家作出了兴办经济特区的重大决策,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实验区,各经济特区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扬“敢闯敢干、埋头苦干”的改革精神,找寻解锁“现代化大国”的密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庆祝海南建省兴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将特区精神概括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7]其次,改革最本质的要求是创新,因此这一精神的核心要义还包括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以北京奥运精神、上海世博会精神为代表。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在籌办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践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产生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如鸟巢、水立方等里程碑建筑,融合中国文化的“祥云”火炬,网球比赛现场的“鹰眼”系统,媒体一站式服务,智能交通等,使北京奥运会呈现出有特色、高水平的特点,成为尽展我国创新实力的窗口。此外,北京奥运会还展现出了“为国争光、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继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举办了上海世博会,这是一场充分展示科技魅力、呈现科技文明的盛会,它用创新的理念和科技的实践,通过各具创意的展览展示向世界呈现了科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引领。此外,上海世博会还展现了“为国争光、全心为民、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严谨科学”的爱国精神、服务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和实干精神。
此外,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张家港精神、浦东精神、孔繁森精神、郭明义精神等具体精神形态也属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范畴,它们继承了革命年代的斗争精神,建设年代的艰苦创业精神,是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在不同领域、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呈现,贯穿于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的始终,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当代升华(2012年至今):形成了以“伟大奋斗精神”为主题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升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迎来了新时代,这一新阶段,既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为基础,又是对它的提升,赋予了中国共产党新的历史使命,即站在“新时期”历史成就的基础上,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使中国从富裕走向强大。在中国开启“强起来”的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奋斗”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8]。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孕育了伟大奋斗精神。首先,伟大奋斗精神突出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共产党人要勇于自我革命,要以自我革命精神来净化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自我革命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主题。这一革命精神的内涵可以从“‘守正为本、‘革故为先、‘鼎新为要”[9 ]三个层面来理解。其次,伟大奋斗精神表现为脱贫攻坚精神。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把消除贫困作为始终不变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采取结对帮扶、产业帮扶、移民搬迁帮扶、技能培训帮扶等扶贫举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10]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取得了全面胜利。最后,伟大奋斗精神表现为伟大抗疫精神。2020年春,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自部署、集中领导、统一指挥,迅速作出一系列工作安排。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上下同呼吸、共命运,携手并肩作战,形成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的最大“合力”,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11]的抗疫精神。
此外,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北斗精神、右玉精神、新的伟大斗争精神等具体精神形态,也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范畴,它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体现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与以上三种精神共同诠释了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得到升华。
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百年传承的现实启示
党的奋斗史和发展史就是一部炼就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历史,在波澜壮闊的百年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汗水、鲜血、智慧凝结成一系列革命精神。通过考察建党百年来革命精神的赓续发展,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现实启示。
(一)与时俱进是革命精神永恒的理论品格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同马克思主义一样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这正是革命精神历经几代人而不衰,随着时代发展而愈益成熟,表现出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的奥妙所在。
通过梳理革命精神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革命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展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革命精神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整体,是由若干具体精神形态组成的精神谱系,在这一谱系构架中,每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精神形态具有相对稳定性,围绕其展开的具体精神形态则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同时,各历史时期的精神形态自成体系,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和特征,各形态之间相互联系,前一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后一历史时期革命精神的源头活水,后者又是对前者的传承和发展,这种内在结构的继承性,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连续性。因此,革命精神是弘扬与培育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革命精神诞生至今已整整100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革命精神的创造性发展,不断丰富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扩充革命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既实现了革命精神的时间谱系延续,又实现了革命精神空间范围的延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反复强调革命精神的重要性,而且围绕革命文化、红色资源、革命理想等对革命精神进行了新阐述,构建了革命精神的新话语,使革命精神呈现出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特征。实践永无止境,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革命精神必将适应时代发展的行进步伐,反映时代特征,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赋予其体现时代发展新情况的新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是这一理论品格使革命精神能够恒久发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
(二)百年党史是革命精神孕育的“生根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记载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发展轨迹,凝结着前人的智慧与汗水,彰显着前人的精神与品质。纵观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百年演进历程可以发现,革命精神贯穿于百年党史全过程,印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岁月,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底色。
伟大的实践孕育形成伟大的精神,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中蕴含着丰厚的精神宝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100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宝贵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民族复兴之路伟大实践的结晶。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顽强拼搏,带领人民经历了充满艰辛的革命之路,走过了重重考验的建设之路,迎来了波澜壮阔的改革之路,在创造伟大历史的征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品质,铸就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党的革命精神具体体现在党的历史之中,始终贯穿于党的各个历史时期,是党历经百年风雨兼程,在火的洗礼、血的考验中创造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7月11日考察西柏坡时说:“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12]在100年的接续奋斗中,党的革命脚步从未停歇,播撒的革命精神种子不断生根发芽,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从党的光辉历史中,能够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伟大事业孕育和催生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干革命、搞建设、促改革、求复兴的实践历程,是革命精神孕育的“生根地”,是革命精神升华的“营养剂”,新时代共产党人要从党史中汲取精神上的“钙”,在重温历史中厚植革命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三)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成就伟业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革命精神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成就伟业,走向成功制胜的重要法宝。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沉重之际,在不断的挫折与斗争中成长起来,在不断的抉择与摸索中成熟起来,寻得了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新中国从百废待兴到繁荣富强,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背后,隐藏的是中国共产党困难不畏、勇气不移、信念不变、志气不堕的伟大革命精神。正如革命先辈李大钊所言:“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革命精神始终贯穿党的奋斗征程,激励党在千锤百炼中发展壮大,在风险考验中力挽狂澜,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充满艰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斗争精神驱使中国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熔铸淬炼中,投身大革命的洪流,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取得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夺取解放战争伟大胜利,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在重重考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艰苦创业精神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鼓舞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解了一件件难事,办好了一件件喜事和大事,成功应对了全球经济危机。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鞭策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应对风险挑战中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更谈不上革命的胜利。始于红船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拓展和创新的革命精神谱系,是共产党人血液中的不竭力量,是共产党人不断攻坚克难,创造彪炳史册的历史伟业的基因密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1).
[2]黄宏,高跃辉.北大荒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黄宏,盖立学.大庆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丁同民,郑中华,王军.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5]李杰.“三线”记忆:一个火热年代的记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4-14(1).
[8]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2-15(1).
[9]赵秀华.准确理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科学内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2):45-53.
[10]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1).
[1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1).
[12]习近平.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再访西柏坡侧记[N].人民日报,2013-07-14(1).
责任编辑:董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