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域下的新时代绿色发展研究
2021-08-10罗晶
罗晶
摘要: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角度来阐述系统推进绿色发展,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探索系统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径,并把系统思维用于新时代绿色发展研究,形成系统推进绿色发展的认识、思维方法和路径。确定新时代的绿色发展有别于单纯的环境问题治理和生态建设,明确了绿色发展是系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将绿色发展观落实、落细、落地,真正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系统论;新时代;绿色发展;习近平
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96(2021)04-083-04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体制创新研究”(19LLZD0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制度体系研究”(20ZDA022)。
系统思维及其指导下的系统治理是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基本理念和主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和推进绿色发展不仅是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为系统推进现代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必须形成对绿色发展的系统认识,运用系统思维方法系统推进绿色发展。
一、系统推进绿色发展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系统思维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提出“必须全面把握,统筹谋划”[1]69,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让人与自然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导和实践下,形成了系统推进绿色发展的认识。
(一)从人与自然关系来看,系统推进绿色发展通过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来实现
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构成了完整的人与自然发展的复合系统。自然孕育了生命,从生命起源和维持生命的条件来看,自然生态系统为最初生命的产生以及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如空气、水等基本自然环境条件。随着人类社会生命活动和生产活动的不断延伸,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已经形成相互依存的整体。习近平总书记从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来分析:“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2]85山水林田湖把人、田、水、山、土、树等有机联系起来,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迫切要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总布局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而且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党的十九大对复合生态系统的目标也作了初步规划:到2035年,随着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3]28-29。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3]29。总的来看,绿色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二)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系统推进绿色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诸多要素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一个部分遭到破坏,系统的其他部分甚至整个系统也会遭到破坏。世界各国只有一个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但地球的承载力是有极限的,面临生态危机的发达国家把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转移到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虽然短期内避免了对本国生态环境的破坏,但从长远和本质上来看,仍然无法改变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尊崇自然、同筑绿色发展之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在生态问题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存在侥幸和投机心理。一旦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极限被突破,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将面临失衡,世界各国都将面临共同的生态危机,全球气候变暖就是一个例子。因此,世界各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4]。在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之际,世界各国应团结起来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共同应对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共建人类绿色家园。中国共产党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极参与全球生态问题的系统治理,为建设人类家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系统推进绿色发展的思维方法
新时代的绿色发展既不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5]170。因此,新时代要树立一种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的指导下系统推进绿色发展。
(一)運用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关乎党和国家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谋篇布局。如何运用战略思维,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是一个根本性问题。绿色发展的全局战略制定得好,绿色发展的事业就会得到系统性推进。新时代的绿色发展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推进。
第一,绿色发展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抉择。一方面,中国经历经济粗放发展的历史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经济发展亦受到环境制约。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5]168。新时代践行绿色发展观、实施绿色发展是党和国家破解发展难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美丽中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和行动举措。第二,绿色发展关系中国在全球生态治理和建设中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全球性生态危机不仅仅是国际性环境问题,而且是夹杂着大国博弈的国际政治问题。一方面,与走完“黑色工业化”道路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未真正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地位,被要求承担与综合实力不相符合的国际责任与义务。另一方面,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应对的危机,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置身事外。面对这样的国际背景,实施绿色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顺应世界发展新趋势新潮流新风尚的现实要求,也是中国化解国际压力、彰显负责任大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动选择。
(二)运用系统思维
新时代的绿色发展不是仅仅针对生态和环境问题,而是在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所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
第一,自然生态系统治理需要遵循系统思维。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绝不能单纯地只顾及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而是要将整个进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自然部分看作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统筹该系统中的要素,比如山水林田湖等,发挥自然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共同作用。第二,人类社会系统是一种动态的、具体的、历史的存在,社会建设与发展也应遵循系统思维。历史上要么因为治理的功利心态、要么因为环境治理成本高、要么因为法律缺位,导致经济社会的发展未能完全跳出一边治理一边污染的怪圈。总结历史发展的教训,绿色发展不是注重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生态建设方面,而是以绿色价值引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具体包括:实行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变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培养契合绿色发展的绿色文化、倡导绿色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等。
(三)运用辩证思维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中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提出了要求,既要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又要协调好生态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系、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还要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发展大局。
第一,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总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山论”,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171等观点。第二,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绿色发展不局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某一个具体方面,而是增加了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生态维度和标准。绿色发展要求用联系的观点处理好生态建设范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他范畴的关系,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绿色变革”,使“绿色”的经济基础和“绿色”的上层建筑相适应。第三,坚持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统一。绿色发展的实施与推进,不仅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改善当代人的生活环境,还是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优质环境的重要举措。第四,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生态问题不仅指中国国内社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还包括国际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这就要求绿色发展不仅要着眼国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还要在国际生态治理问题研究、科学技术助力、发展模式创新等方面形成长期的协商与沟通机制,健全共同而有区别的国际责任制度规定,形成完善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
三、系统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令人瞩目,但是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生态代价”和“生态欠账”累积得越来越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绿色发展要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就要实施和推进绿色发展。系统推进绿色发展的认识和思维方法,决定了绿色发展的系统性,有利于形成系统推进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一)实施系统保护、系统治理,实现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生态建设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基础的系統工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基本环境和生态前提。一方面,要系统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自然界提供的原材料分为“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包括了土地肥力、渔产丰富的水域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包括了森林、矿藏、金属、煤炭等。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绿色发展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系统治理生态问题。2013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首次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提出要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整体推进生态治理,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色发展观要求人类实践活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要在自然承载力和修复力的限度内生产生活。从“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7]534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230的科学论断来看,绿色发展深化了生产力的内涵,注重实现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将绿色价值融于党的执政理念和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绿色发展成为“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7]532,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7]534。因此,系统推进绿色发展就是要把绿色发展的理念和价值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全过程,以绿色经济、绿色政治、绿色文化、绿色社会、绿色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共同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最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9]1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最大限度和最大范围地实现生态惠民、利民、为民。
(三)积极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世界各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当前,全球性生态问题和生态危机超越了主权国国界,不再是某一个或几个国家、地区管辖范围内的问题,而是国际性的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问题早已将世界各国未来的发展命运和前途联系起来。新时代不仅要着眼于把绿色发展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各个环节,还要注重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拓展绿色发展的民族战线,丰富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要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目标内涵概括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5]219,“清洁美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增加了生态标准。在应对气候变暖等全球性生态问题上,绿色发展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一方面推进国内绿色发展进程,另一方面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和履行国际义务,不断增强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形成推动世界绿色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
新时代的绿色发展有别于单纯的环境问题治理和生态建设,明确了绿色发展是系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新时代的绿色发展,既注重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又重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更好地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将绿色发展观落实、落细、落地,真正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新时代的绿色发展要求合理安排好生活空间、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在二〇一九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4-29(2).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7]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