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研究

2021-08-10田义胡晓梅程世昊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高校

田义 胡晓梅 程世昊

摘要:从加强高校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方法与途径入手,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深入剖析了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提出了立足可持续发展、多措施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供保障;把握成长规律、多渠道促进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着眼发展大局、多形式发挥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优势作用的选拔、推荐、培养、使用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助力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96(2021)04-027-05

基金项目:2021年沈阳市统战理论(调查)研究立项课题“加强高校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推动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统一战线和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政治任务。高等学校是汇集、培养和造就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摇篮和基地,也是重要的人才来源地。其中,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占全国民主党派总人数的15.8%[2],他们积极投身科教兴农、人才强校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实际行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目前,辽宁省和沈阳市各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中的民盟辽宁省委主委、民盟沈阳市委主委、民建辽宁省委主委、农工党辽宁省委主委、农工党沈阳市委主委、民进辽宁省委主委、民进沈阳市委主委、九三学社沈阳市委主委等均成长于高校或有过在高校工作的经历,占比为46.67%。由此可见,高等学校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成长搭建了平台,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近些年,在高校基层民主党派换届中,有的出现了党外后备干部“青黄不接”的情况,特别是“领军型”和年轻的高层次人才尤为缺乏,甚至出现了“拿着帽子找人”等问题。[3]因此,完善全链条工作机制,对加强高校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推动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进一步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总体情况以及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主要特点

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学校党委始终从重要法宝的战略定位、最大政治的战略高度、振兴发展的力量源泉上认识统战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完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选拔、推荐、培养、使用的全链条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代表性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目前,学校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具有以下特点。

(一)政治素质好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能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所在党派开展的“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对多党合作事业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强农兴农”为己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严于律己,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使命。

(二)学术造诣高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主要表现为一是学历高、职称高、年富力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富有开拓进取精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为各学科和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力量,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在各自专业领域内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是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业务骨干、专家学者,有些人还在学校管理岗位担任领导职务。他们事业心强,富有改革创新精神。二是这些同志社会交往广,参与社会活动多,与外界联系密切,有不少人有出国留学经历或海外关系,他们信息灵通、眼界开阔,有新思维、新观念,有些人还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这就为他们充分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开展建言献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三)参政意识强

近年来,随着学校“建设强盛沈农,办人民满意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凸显,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参政议政主观意愿和參政议政能力显著增强,他们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紧密围绕学校建设发展、乡村振兴、科技扶贫、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多建睿智之言、广献务实之策,为学校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发挥了独特的政治作用,为建设“全国一流、东北特色、沈农品质”的高水平大学和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迫切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知识层次高、见识广,关注社会民生问题,热心高校事业发展,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较高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他们追求“学术自由”,喜欢独立思考,善于运用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来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注重个人意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规模逐年缩小。部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后备人才匮乏、培养滞后,队伍发展后劲不足。当一些知名度较高、资历较深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由于年龄原因陆续退出社会兼职和工作岗位后,短期内很可能出现“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2.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和年轻代表人士不足,特别是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较少。领军人物主要是指在学术科研上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在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内部,各级人大、政协担任重要职务以及在校内担任中层以上干部的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5]目前来看,存在新老交替困难的问题,无论是在年龄结构,还是在级别层次上,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断层,领军人物在很多领域空缺,容易形成断档。

3.部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缺乏培养代表人士的长远规划和有效措施。一是这些代表人士多属于自然成长,往往是在一定岗位担任一定职务,或者学历层次高、工作成绩突出,才被党派发现、吸收、培养,最终成为党派代表人士队伍中的一员。二是在组织发展中注重规模扩张,却忽视了标准,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和培养重视不够。发展的大多数成员为年轻教师,更注重人数、学历、职称等问题,而对其思想素质状况、参政议政能力不甚了解,且人员分布较为集中,“近亲繁殖”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在民主党派各基层组织之间实现学科和专业的交叉融合,使得党派成员的整体素质受到较大的影响。

(二)原因分析

1.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源头活水”呈减少趋势。近年来,来校任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和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很大一部分人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数所占比例较低,进而导致了民主党派队伍壮大较为缓慢。

2.在学校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中,具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意识的高层次和年轻代表人士明显短缺。[6]主要表现为职称达不到副高级以上、缺乏行政管理经验等方面,特别在基层党派组织换届或者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人选时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选拔、推荐、培养、使用需要一定的周期,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工作机制,从而导致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年龄比例不协调。二是部分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业务能力突出,但参政议政和组织协调能力不强,整体素质亟须提高。

3.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在培养代表人士方面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够强烈。一是对校院两级党组织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加上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凝聚力较弱,开展的活动较少且不规范。因而,对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成长成熟也有一定的影响。二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主委和副主委视野不够开阔,对发展对象的考察不够全面和系统,这些主委和副主委大多数都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布在学校的二级学院或科研单位,他们接触到的可发展对象比较少,往往就在本单位教师中集中发展党派成员,或是急于接收外专业的教师加入,但对于发展对象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以及學科发展前景等情况了解不够充分。

三、完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选拔、推荐、培养、使用的全链条工作机制

(一)立足可持续发展,多措施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1.发挥好无党派人士“蓄水池”作用。建立健全由统战部协调、二级学院输送、组织部和教师工作部把关的工作机制,统筹安排好校内无党派和民主党派人才资源,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征求统战部意见后,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认真做好人才吸纳工作。

2.坚持“三纳入”和“两制度”。一是学校党委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从战略高度把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二是要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制度和联谊交友制度。校院领导班子成员要及时了解掌握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同他们多谈心、多接触、坦诚交朋友,认真倾听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7],引导他们主动正面发声,讲好沈农故事,传播沈农声音。

3.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负责,组织部、教师工作部和二级学院密切配合的工作思维,在全校范围内牢固树立“一盘棋”工作思想,努力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逐步完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选拔、推荐、培养、使用的全链条工作机制。

4.积极创造条件。学校党委单独设置统战部,配强专职统战工作队伍,逐年增加统战工作经费,建立民主党派工作室。民主党派基层主委享受中层干部相关待遇。支持民主党派骨干参加党派活动和学习培训,并报销全部费用。明确“高水平参政议政成果可以认定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等奖励政策。

(二)把握成长规律,多渠道促进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健康成长

1.广泛物色早发现。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三注重”“两经常”模式,充分体现民主党派特色,有计划地向民主党派推荐人才。[8]一是注重从教学科研一线、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引进人才中物色优秀党外人才,注重通过统战团体发现人才,注重从各种活动中发现人才。二是要经常与各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谈话,对得到党派内外普遍认可的成员予以重点关注;要经常与各二级学院党委书记谈话,对重点对象的业务发展后劲做到心中有数。坚持质量优先,从源头上把好民主党派的“入口关”,坚持吸纳高素质人才加入民主党派,努力实现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规模”和“质量”的有机统一。

2.及时选拔早培养。一是将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党委人才教育培训总体规划,选送民主党派骨干参加上级组织的统战工作培训,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多党合作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习培训。二是以民主党派负责人后备干部梯队建设为切入点,与民主党派市委协商,每个基层党派组织至少确定2名青年专家为基层负责人后备人选着力培养。

3.科学管理早担责。要认真贯彻落实“有意识地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政策,结合学校干部队伍总体情况,有计划地把一些有代表性、适合在党外发挥作用的高层次人才留在党外。同时,要切实发挥好学校留学人员联谊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办好“午间学术沙龙”活动,积极从海外归国教师中发现、选拔优秀人才,为培养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涵养水源”。

4.加强严格监督管理。学校党委要建立组织部、统战部、教师工作部联席会议制度,要经常针对队伍结构、配备规模、推荐人选、督促检查等问题进行沟通研究。统战部共享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年度考核结果,并负责对考评落后的人员进行专门提醒,使对党外干部的咬耳扯袖成为常态。

5.改进选拔任用方式。一是学校党委要根据干部任用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安排使用工作,努力做到使用上有梯队、选择上有空间。二是省(市)委组织部门应当进一步畅通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选拔任用渠道,加大高校与行政机关交流力度,为高校培养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提供更多更大的成长舞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着眼发展大局,多形式发挥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优势作用

1.积极建言献策。要坚持经常性、近距离广泛接触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带着真感情与他们交朋友,思想理念上做到“求同存异”,工作方式上做到“尊重包容”,政治引领上做到“坚守底线”,及时掌握他们的德、能、绩、效、廉等重要情况和师生口碑,并建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代表人士所在单位沟通交流机制,在日常管理、评优评先等工作上相互征求意见。同时,要认真倾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履职尽责、建言献策,为学校内涵式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2.全力服务“三农”。要坚持“走出校门做统战”,探索建立“校内+校外,岗位+基地”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培养模式。[8]学校与地方统战部门联合,先后在全省各地建立起多个统战工作基地,并通过选派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担任县区科技副职、科技顾问或科技特派员等形式服务地方“三农”工作,在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促进他们快速成长。[8]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通过服务“三农”,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练就了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和真本事,为学校党委后期做好安排使用奠定坚实的组织和人才基础。

3.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一是要重视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引领意义,通过校园网、校报、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体刊登党外人士先进事迹报道,以增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价值认同及情感共鸣。例如,2021年6月2日,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民盟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陈温福教授荣获民盟中央“杰出盟员”荣誉称号,民盟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副主委、辽宁省政协委员、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岳喜庆教授榮获民盟中央“优秀盟员”荣誉称号,岳教授还作为辽宁省唯一一名民盟中央“优秀盟员”代表出席表彰大会。陈温福院士的爱国精神、钻研精神、进取精神、团队精神、主人翁精神和先进事迹,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成员中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扎实推动了高校民主党派工作的深入开展。民盟沈阳农业大学委员会先后被民盟中央授予“组织发展工作先进集体”“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高校基层组织盟务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二是统战部通过“沈农统战”微信公众号于2020年10月下旬开始,陆续推出了“曹诚英教授的一件棉袄”“北迁68年,他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一生”“曹诚英教授在沈农的日子”“一代宗师陈恩凤”“蔬菜育种学先驱谭其猛”“中国草莓之母邓明琴”“中山陵园林设计者章守玉”“著名遗传育种学家龚几道”“沈农奠基功臣邓叔群院士”“山楂专家张育明”“农业生物统计学先驱赵仁镕”“著名蔬菜学家葛晓光”等老一辈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先进事迹,累计点击人数达30000余人,在校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

四、结语

中共中央于2021年9月10日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肝胆相照、携手前进的同心奋斗史。各民主党派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希望大家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弘扬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光荣传统,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不断夯实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因此,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既是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首要问题,又是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将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注重培养使用、加强监督管理、健全工作机制,坚持以政治坚定、代表性强、品行良好、热爱多党合作事业为标准,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过硬,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突出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既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和人才保证,又为助推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和辽宁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礼.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方法路径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1):63-69.

[2]熊劲松,李社云.搭建多种形式平台,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浅析高校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J].文史博览(理论),2014(10):47-49.

[3]刘自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途径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6):47-50.

[4]郑立人.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前进论坛,2012(1):40-41.

[5]胡爱军.加强高校党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上海高校为例[J].大陆桥视野,2020(10):96-97.

[6]陈志娟.新时期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5(8):62-63,103.

[7]阚秀玲.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J].世纪桥,2018(11):58-59.

[8]郭志宏,田义,许晓辉.地方农林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60-62.

责任编辑:王绍阳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高校
新形势下油田治安保卫工作难点及对策浅析
探究如何加强项目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如何加强医院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