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关于高校防范境外宗教渗透的思考

2021-08-10黄爱萍余俊渠杜环欢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黄爱萍 余俊渠 杜环欢

摘要: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防范境外宗教渗透中的重要地位,强调高校在防范境外宗教渗透教育方面所要遵循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团结师生、坚持创新教育等原则。提出基于传授和约束并用的规范教育,基于自律与监管并用的强力教育,基于说服与疏导并用的人文教育,基于对话和回应并用的培养教育等高校防范境外宗教渗透教育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境外宗教渗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96(2021)04-069-04

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教学生活化视阈下增强地方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2 0JDSZK014);2020年度广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研究”(GD20CM K08);2020年广东高校党建研究会课题“辩证思维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研究”(2020BK142)。

境外宗教渗透是指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从事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活动和宣传,与我们争夺信教群众,争夺思想阵地,企图“西化”“分化”我国。[1]70境外宗教渗透目的在于在意识形态领域同我们争夺群众[2]61,防范渗透是一场复杂的斗争。随着开放办学、文化交流、国际合作等日益增多,多股境外宗教势力,把我国高校作为宗教渗透的主要地点。高校使命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传播的重要形式。回答好“树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要站在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的高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防范境外宗教渗透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防范境外宗教渗透中的重要地位

现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集团,根据社会意识形态的要求和内容,运用各种方式对政治共同体成员施加政治的、理论的、精神的、心理的综合影响,以达成对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奋斗目标的共识和相对一致的行动。[3]6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意识形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帮助师生避免陷入境外宗教形式多样的渗透陷阱。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防范渗透教育的重要领域和基本形式

马克思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开放办学、文化交流、网络开放空间等现实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师生接收信息的良莠不齐,特别是对思想价值体系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会产生不良影响,存在被同化的风险。

就高校教师而言,具有海外留学或境外访学经历的群体,其爱国主义情感认同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度认知呈现二元分化,对有关国家时政大势的小道消息和各种预判容易偏听偏信,对个人生活工作状况的比较心理和情绪主动输出倾向明显,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可程度和接受意愿较低。[4]这部分教师有潜在被渗透的风险。被敌对势力利用的部分外籍教师或受邀讲学专家,会借“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等名义,在课堂教学或讲座报告中介绍宗教信仰,利用课外时间邀请学生到家中或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有意识的传教活动。[5]就大学生而言,反动势力往往利用民族感情、民族意识争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煽动西藏和新疆“独立”。少数交流生、归国留学生、外语院校或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社会兼职等过程中,较多通过现场和互联网接触外国人和外国文化,也是境外敌对势力开展渗透的对象。

境外宗教渗透冲击主流信仰和扰乱思想舆论,企图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中,党的教育事业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年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多元思潮并存博弈的时代,信仰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点。他们思想不稳定,社会经验不足,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被某些宗教宣传的所谓“人文关怀”“向善”和“道德劝诫”的普世价值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迷惑和动摇。境外反动势力利用互联网及校内传递反动书刊、音像制品和传单等攻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校园活动赞助、出国留学资助等经济手段拉拢、培植代理人,扭曲青年的政治信仰和价值取向。通过训诫、教养与榜样,几乎可以在任何人的心里铭刻上某种对概括性行为的敬意,使他的举止在每一个场合都尚可称为端正合宜。[6]15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对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广泛认同;要对学生进行政治知识教育,培养他们辨别是非、防范渗透的能力;提供适当参与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依法表达诉求,确保广大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顺利进行。

(三)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化解矛盾、促进团结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价值引领调整人们的精神信仰,整合社会心理,集聚进取动力;它通过以人为本的关怀行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矛盾,促进团结。[7]16-17目前,有些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家族因素自小对宗教有着深厚的情感,并且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自欠发达地区或困难家庭,他们与其他同学在语言沟通上存在隔阂,在学习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有些归国教师个人生活和工作状况不能适应,心理落差大,情绪失落。师生诸如此类的心理困扰和现实困难,容易被反动势力所掌握和利用。开展反境外宗教渗透,依托的不仅仅是政治知识的一般传授,还要对青年内在精神影响、实际行动引领,包括自上而下的了解民意的相关信息、自下而上的群体和个人需求得到表达的机会等。思想政治教育凸顯人文关怀,能唤起师生的主体性,是一种柔性的、隐形的政治手段,在塑造人的精神信仰、心理结构、凝聚共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二、高校防范境外宗教渗透教育的原则遵循

宗教问题尤其关系到政治安全和政权巩固,敌对势力出于其利益考量和意识形态偏见,把宗教作为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突破口。[8]我国对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保持高度警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以及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等对防范宗教渗透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另外,还有一些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高校如何做好防范校园传教的相关政策文件。抓好高校防范境外宗教渗透工作,要坚持如下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党对反渗透工作的领导是“根本所在、命脉所在”[9]76。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首先是思想政治领导。[11]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都与社会制度密不可分,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育人理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教育。

(二)坚持团结师生

面对复杂多样的意识形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在行使意识形态领导权和管理权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化、一刀切。[11]高校要把团结师生作为思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土信教师生是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海归教师是我国科技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抵御宗教渗透要有规范化要求,在坚决反对和批判反主流意识形态言论的同时,在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把握和尊重不违反规定的信教师生的合法权益。处理高校师生信教问题,不要动辄上纲上线搞对立歧视,才能有效团结师生。

(三)坚持教育创新

思想信仰问题属于精神世界和意识形态范畴。时代不同,对象不同,方法不同。单纯进行灌输,生搬硬套,对思想问题采用简单一言堂的处理方式,进行没有交流的教育,不利于引导师生认清境外反动宗教渗透的本质,甚至会起反作用,伤害师生感情。另外,反渗透知识和理论的传授水平的高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讲故事能力与受教育者所见社会实事或者个人经验是否符合,是否能有针对性地回答和解决师生的现实问题、生活学习难题,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高校防范渗透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工作技巧,改变行政和说教方式,区别普通师生、作为重点工作对象的师生,分类开展工作,接地气地开展工作。

三、高校防范境外宗教渗透教育对策

防范境外宗教渗透,高校要把坚定的政治方向和依法治校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活动中,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要钻研团结师生群众的方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在一起,提高防范境外宗教渗透的实效。

(一)基于传授和约束并用的规范教育

高校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规则意识的培育,离不开系统和科学的知识传授。阐明知识性的“理”,要成为高校教师和青年学生培养中重要的一课。

1.通过思政课堂讲好基础知识和原理。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法规政策、无神论常识、境外宗教渗透形势教育,对正常宗教活动与非法活动进行区分,看到境外宗教渗透的文化侵略和政治恶意的企图。强化师生党员和共青团员的红线纪律教育,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要坚决拥护党的纲领,都不得信仰宗教。

2.明确校园重点禁止行为。严禁师生建立宗教团体;严禁讲经说教,发展教徒;严禁设宗教活动场所和做宗教仪式。教育师生在公共场所和宿舍区域,不明示具有宗教色彩的服饰和图片;不散播宗教书刊。

(二)基于自律與监管并用的强力教育

要深刻认识反渗透工作的复杂形势,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让有信仰的人去讲好思想认识的“魂”,守牢意识形态的文化阵地,打造学生接受教育的晴朗精神家园。

1.教育者先受教育为抵御宗教渗透提供思想保障。把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的质量关,抛弃为一时数量增长而罔顾危害校园安全的政绩观念。增强全体师生的政治敏锐性,在院校各级干部和教职工培训会、党支部组织生活、学生党员和干部、班团主题活动中加强反渗透教育。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充分发挥十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推进三全育人,引导教职员工在本职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

2.严格阵地管理,坚决抵制利用宗教进行思想文化侵蚀。加强学术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活动的监管,严格把关境外人员的讲学、研讨活动;严格审批境外经费资助的研究项目;严格审核国外原版教材、国外网络教育资源和图书馆外文文献。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和官媒、自媒体舆情信息收集工作,掌握宗教网络渗透态势。掌控和严格审批学生社团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慎防披着资助、赞助等外衣的非法传教活动进入校园。

(三)基于说服与疏导并用的人文教育

要团结广大师生,形成抵御和防范境外宗教渗透的广泛群众基础。通过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发挥好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操守相结合的第一课堂作用,注重第二课堂的文化传承的思想引领,帮助学生更好“懂”与“信”。

1.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开展课程思政。任课教师都应承担抵御与防范境外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教育职责。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思政,细化通识课、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的隐性思政。教师要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进一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12]

2.用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讲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3]349传播好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不断增强自觉抵御境外文化侵害的免疫力。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辉形象的故事,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能在青年血液中融入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强化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反渗透思想教育中,高校要善用以上三种资源,通过组织班级、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增强师生文化自觉,促进对反境外宗教渗透教育的认同和内化。

(四)基于对话和回应并用的培养教育

脱离师生实际情况的教育是空洞的,是无生命力的。加强对高校特殊群体师生问题的具体分析,以人为本,建立交流机制和平台,通过对话和解决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展沟通,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渗透举措。

1.了解重点防范对象的思想状况,开展思想引领和情感交流。对于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国外留学生以及外教,建立个人档案。在包容和尊重前提下,向他们普及我国宗教法律法规知识,为他们依法开展学习和工作提供指导。通过开设课程、讲座、体验活动、参观等形式让他们了解和掌握鲜活有用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希望他们担当交流使者,搭建友谊桥梁。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风俗和饮食习惯,帮助他们融入学校和当地社会,防止把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学生人为隔离开来。利用座谈调研、检查宿舍、谈心谈话等各种时机,进一步加强与少数民族学生、信教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关心他们学习生活情况,摸清思想状况,沟通对话,疏导情绪。

2.关注和解决师生实际问题和困难,吸收他们参与学校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14]硬性的规范和约束是必要的,但缺乏对师生有温度、有弹性的情感关注。要主动帮助党外中青年教师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归国留学人员提高学用结合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发挥所学所长。按照《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规定,应当选拔配备党外干部担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符合条件的党外干部可以担任行政正职。在日常要推进民汉合住工作,促进民汉学生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做好学业困难、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工作;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学生管理,担任学生干部,把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参考文献

[1]国家宗教事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学习读本[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

[2]国家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宗教政策法规文件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

[3]邱柏生,董雅华.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胡庆亮.统一战线视阈下加强高校海归教师政治引領的逻辑与进路[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4):47-52.

[5]杨延圣,邢乐勤.宗教渗透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8(5):79-84,163.

[6]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谢宗林,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7]董雅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问题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8]孙春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J].中国宗教,2016(8):6-10.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10]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8(2).

[11]钟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体会[EB/OL].[2021-10-16].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219/c40531-30805699. html.

[12]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7-69.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4]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EB/OL].[2021-10-16].http://politics.people.com.cn/n/ 2015/0520/c1024-27031847.html.

责任编辑:赵洪波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