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共艺术中的文化建筑

2021-08-09王俊美孙鲁宁

艺术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历史发展现代艺术城市

王俊美 孙鲁宁

摘要: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的特色,它包含着城市的地域特色,并以艺术文化的形式融入实际的城市之中,是独一无二的。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发展中,需要一些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去清晰城市之间的差异,更需要利用这些艺术差异增强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本文以全椒县太平文化为例,分析研究其中的艺术特色,旨在为城市发展提供学习经验。

关键词:城市;特色;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现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公共艺术并不是只属于艺术家和设计师,它属于城市的每一个市民,它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其变化之中,也终将服务于城市和人民,设计艺术沟通艺术与生活[1]。公共艺术并不是把自己个人的作品想法等直接搬出来运用到实际的城市之中,而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是在概念和寓意中融入城市地域特色的作品,是地域特色的代表。大多数的公共艺术的作品都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可以套用的固定公式。现在有很多城市的发展都出现趋同的现象,这是一个让人不安的现象,如果人们所生活的城市是千篇一律的,那就更需要艺术审美以及精神文化去赋予物质作为物质本身所没有的文化价值,去告知人们,他们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设计师应以此为基础探讨沉浸式设计的体验诉求及其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运用和表达方法[2]。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城市要依据自生的条件发展特色化的不同风格的公共艺术作品,让城市具有有代表性的建筑等艺术装置作品,产生独特的记忆点,形成多样化的城市体系。剖析其艺术价值[3],能够增强当地市民对于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的归属感,体会不同城市的差异,认识世界的精彩。

1 艺术创作背景赋予艺术作品以意义

城市发展步伐加快,一些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旧城正面临危机[4],目前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和特色逐渐消失[5]。然而在过去,人们往往能够通过一些经典的建筑雕塑作品就认出那所城市,那个时候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仅仅具有建筑雕塑装置本身的作用,它们被赋予了一定的精神文化艺术元素,更具有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价值[6],是更加追求融合地方民俗元素的城市景观设计[7]。

2 公共艺术建筑——以全椒县太平桥为例

太平桥位于安徽省全椒县,如今的太平桥原名叫贺鲁桥,清朝时期改叫太平桥。太平桥在以往是一个交通要道,是人们出行的必经之地,太平桥经历了前前后后三次大的修整重建,太平桥的第二次修正重建于1992年后期开始并在1994年建成,第二次修整重建后的太平桥适应了现代工业化发展的建筑形式[8],形成了独特的设计语言体系[9]。当时的太平桥既留存了传统桥梁建筑的特色形式,又增添了现代的先进的用钢索斜拉桥梁的结构,有90米长,3.56米宽。桥的两头各有一块牌匾,分别是“江淮背腹”“吴楚冲衢”,说明了传统元素对于现代设计的重要性[10]。如今人们所知晓的太平桥是在2010年由全椒县人民政府顺应民意后决定重新建造的太平桥。对其方位走向和布局进行研究[11],可以发现这次重新修建的太平桥采用了比较合理的三跨连续型梁的廊桥方案,与之前的桥梁相比更加坚固美观,总宽达16米,其中廊桥中间的桥面宽为8米,两侧的廊道宽各为3.6米。地面是花岗岩,并且在此基础上布置了四角重檐亭4座,寓意着一年的四季轮回,将传统的建筑形式与当代造型技艺进行集合,创新传统的设计方式[12]。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关注和追随木雕文化[13],太平桥每一边的长廊都有24根圆形原木立柱,代表了中国农历中的二十四个节气,桥梁中间的中跨桥两侧布置了连廊,构建了一种具有古香古色韵味的桥梁,廊桥上的木雕十分精致。桥梁两旁是大量的浮雕花卉的石板,生动形象,每一个石板雕刻都毫不含糊,几十块大型浮雕石板装饰着桥的两旁,桥的两端又有祥云形状的雕刻,加强了雕像作为叙事表达载体的沟通能力[14],从而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具有东方传统建筑韵味的现代桥梁。太平桥的修整改造不仅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本质而且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艺术文化。

借助建筑周边环境的人文特色[15],太平文化所衍生出来的还有太平阁。如今的太平阁并非往日的太平阁,最初的太平阁毁于战火之中,现在的太平阁是在原址上进行新一轮复建而出现的,在建造器材上采用了桉树,寓意着平安太平,其形状四面五角,寓意着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太平阁九丈九尺,表现古代中国最大的数字“九”,取极大之意,也是最为吉祥的一个数字。如今,太平阁已然跻身中国第五大名阁,它以建筑为主体,将雕刻、绘画、书法文学融为一体[16]。

3 太平民俗文化的产生原因及演变

“走太平”是全椒縣最特殊、最长久的一个传统民俗。《汉书》记载有“澄日太平”的内容,这就是全椒走太平的最早记载,人们都走太平桥为自己和家人祈求新的一年身体健健康康。走太平的民俗从东汉时期开始,一直传承到如今,“走太平”已经被列为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桥就是太平文化的物质体现,它可以清晰地表明太平文化所代表的内涵意义,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太平文化。全椒走太平的民俗传承到今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转变[17]。

4 传统文化对于艺术的重要性

走太平的影响越来越大,范围也越来越广,影响全椒县附近的一些城镇乡村乃至省市,并且成了古时淮河以南地区所共有的民俗。在现在走太平的习俗依然十分红火,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鲜明特色[18],在每年的正月十六这一天,众人走太平桥,祈求亲人家庭一年的平安幸福健康。

在后来的全椒县城市规划中,管理者极其重视太平桥附近一带,太平桥文化更是在2019年后被推上了全椒县文化产业的巅峰。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19],城市规划局在三代桥梁重新修改建造后期的建设中,将太平文化作为主题建造了襄河一带的太平文化广场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20]。从装饰形式的角度分析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变[21],襄河一带的文化长廊采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孝文化等元素创造了许许多多的雕像,深入探讨了相关景观的开发与设计[22],使现代设计更具文化内涵[23]。选择的植物设计配置方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24],并严格整治了当地的绿化,重点考虑了多种绿化技术对建筑对本身的要求及影响[25]。公共艺术的作用就应该像太平文化一样,让民族精神扎根在每一个椒陵人的心中,当人们提及太平文化,人们就可以很清晰地认出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艺术作品的形式有很多,太平桥本身即是一件富有别样内涵的公共艺术建筑作品,其以现代设计思维为主导,突破了实用性的价值约束[26]。太平桥文化所衍生的襄河一带的雕塑作品、传统长廊、文化广场等都融入了现代景观设计理念[27],都是公共艺术。

正是这些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造就了今天的太平文化,它凝结着古人智慧的精华[28]。

设计离不开艺术与文化[29],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都十分注重艺术设计作品与生活、文化的结合。公共艺术建筑雕塑要在当地的文化、历史发展以及人文习俗中孕育而生,为当地的文化宣扬做出巨大贡献[30]。不是公共艺术作品造就了不同的城市,是不同的城市存在着的不同文化习俗造就了形色各异的公共艺术作品。

5 结语

每一件作品都有属于他们的地方,将任何一个公共艺术作品随随便便搬到一座城市之中是不合理的,是没有依据的,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是依据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按照当地的特色进行城市发展规划建造当地的城市公共艺术文化,就一定能创造出多样化的城市。

参考文献:

[1] 黄瑞,杨杰.浅谈吕尧臣紫砂艺术对设计艺术发展的启发[J].美术教育研究,2020(6):63-64.

[2] 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2-93.

[3] 季嘉琦,田晓冬.当代语境下传统手工地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如皋丝毯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32-33.

[4] 赵晓晴,熊瑶,吴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街巷改造设计中的传承[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84-85,87.

[5] 濮香玉,熊瑶.基于地域文化的特色田园乡村景观设计研究——以邳州市授贤村景观设计为例[J].大众文艺,2018(23):66-67.

[6] 秦韬玉,历群,吴燕飞.餐饮场所设计——杨柳古村茶室设计[J].大众文艺,2019(20):120-121.

[7] 徐文静,张宁.论民俗元素在特色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潍坊风筝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52-53.

[8] 任宏,蒋晖.浅谈密斯·凡·德·罗对现代建筑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92-93,98.

[9] 郭贝,蒋晖.浅析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理念[J].美术教育研究,2020(8):85-86.

[10] 周卫臣,孙献华.浅谈敦煌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8):63-64.

[11] 丁书垚,缪玲.风水学对中国传统寺庙景观设计的影响——以南京牛首山佛顶寺为例[J].艺海,2020(5):156-157.

[12] 倪庆,李雪艳,于成景.南京云锦的创新设计与演变[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32-33.

[13] 曹亦南,熊瑶.中国传统门窗木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4):110-111.

[14] 吴馨宇,田晓冬,萨兴联.公共景观空间雕塑情感化叙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6):71-72.

[15] 赵哲,黄维彦.基于地域文化的书屋空间环境设计——南京老城南旧屋改造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01-102,116.

[16] 倪君,汪瑞霞.祠堂文化背景下的古镇文化传承——以惠山古镇为例[J].艺海,2020(5):138-139.

[17] 马媛,蒋晖.论明朝江南地区城市发展下的妆奁研究[J].大众文艺,2019(19):68-69.

[18] 张海怡,蒋晖.从《上元灯彩图》中分析上元民俗及灯饰[J].美术教育研究,2020(4):43-44.

[19] 熊瑶,严妍,张秀.生态文明背景下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湖南株洲天池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08-109.

[20] 吴礼程,金晓雯,胡静.对城市开放性公园的探讨——以河西中央公园为例[J].大众文艺,2018(20):220-221.

[21] 陈银波,邢若晨.淺谈苏扇装饰形式的历史演变[J].美术教育研究,2020(4):47-48.

[22] 李元媛.苏南地区城市中家庭户外共享空间的设计[J].大众文艺,2018(23):95-96.

[23] 湛磊,曹静文,帅琴,等.传统唐卡纹样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8(23):54.

[24] 李欣,王夕倩,钱丽红.现代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美学[J].艺海,2020(5):88-89.

[25] 丁振兴,叶洁楠.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中的集成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6):89-90.

[26] 董文君,孙献华.木版年画和现代纤维软雕塑的契合[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75-76.

[27] 王千意,黄滢.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设计——以常州梅林村为例[J].设计,2018(23):67-69.

[28] 钱利,田晓冬.浅谈中国现代标志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2):62-63.

[29] 吴礼程,王青青,金晓雯.艺术与文化推动设计发展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2):60-61.

[30] 何晓寒,李永昌.浅析乡村景观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8(22):107-108.

作者简介:王俊美(2001—),女,安徽滁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孙鲁宁(1971—),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系本文指导教师,研究方向:公共艺术、室内设计。

猜你喜欢

历史发展现代艺术城市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民俗艺术文字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实验动画与现代艺术语境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国家能力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社会学五元素浅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