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时代健康服务类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工作

2021-08-09孙丽娟赵民胜赵夫鑫

文教资料 2021年12期
关键词:工作路径立德树人新时代

孙丽娟 赵民胜 赵夫鑫

摘 要: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研究课题,涉及背景、内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模式、传统文化融合等多方面。健康服务类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人类健康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强调生命相托的至关重要性,应当着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结合高职院校特点,关注青年学生品德的培养,创新立德树人的方式方法,拓宽立德树人的工作路径,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关键词: 新时代 立德树人 工作路径

立德树人一直是具有全球性、时代性的国际教育发展与研究热点课题。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必然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研究课题。我国学术研究涉及立德树人的背景、内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模式、传统文化融合等多方面,成果丰硕。作为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无论是规模、在校生人数,还是每年的招生人数几乎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立德”更应当成为培养合格人才的第一步。2019年1月,国务院公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更是着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高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理当把立德树人当作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立德树人”思想的提出與发展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从改革开放初期对德育的拨乱反正,到1979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纪要》强调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办好社会主义学校的基本要求,再到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由此确立了党的教育方针。

这一方针虽经过一些修订,但根本方向并未改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要加强思想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育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是我国德育工作的一次重要价值定位。

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一步提升为“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坚持和巩固这一思想,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德育工作逐渐从满足社会需要转向“人”的需要。“立德树人”首先要使德育成就一个“人”,使一个人活得更像一个人。要在成“人”的基础上,再造就社会角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19年工作要点》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写好教育“奋进之笔”。《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新要求新部署上,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我国高等教育即将收官“十三五”、开篇“十四五”的新阶段,在我国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更应关注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关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工作路径。

新形势、新任务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全局,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创新手段和方式,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二、立德树人所面临的社会思潮和时代诉求

当下,国际形势变化深刻,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复杂。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群体尤其是青年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特征异质性强,日常行为表现更多样,价值选择更多元,接受信息知识的载体更丰富,大量不加筛选和甄别的信息蜂拥而至,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为青年学生创造力和个性培养创造了宽松而有益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促进其新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另一方面,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相随而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和心智,抵消和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019年伊始,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肯定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力度空前。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新阶段,面临升级专业设置架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服务发展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常态,要努力实现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高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质量提高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又重视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既重视单一就业能力的增强,又重视普适职业能力的培养;既训练学生掌握熟练技术技能,又培育坚定的职业精神。使学生不仅能够胜任单一工作岗位,还能适应职业岗位群;使学生不仅成为技能精湛的蓝领工人,还成为职业道德高尚工作作风严谨的高素质人才。

习近平同志所提出的“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使命,明确了旗帜,预示了未来。健康服务类高职院校强调生命相托的至关重要性,需要根据自身特征,通过高级健康服务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及与之相配套的课程内容体系、实践活动体系、孵化建设体系、师资建设体系等,实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健康服务类高职院校教育路径。如何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进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是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健康服务类高职院校构建全面的、内在关联的且能够相互支撑的可行路径网络,广泛调动校内外资源,坚持“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建立课内外、校内外、各门课程、各种人员等多种协同育人机制,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已经是大势所趋的时代诉求。

三、立德树人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要求

纵观前人对“立德”“树人”和“立德树人”内涵的描述,发现大多根据历史传承而来,推动“立德树人”进入学术视野。2007年8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对“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给出了明确指示。此后,关于“立德树人”的讨论方兴未艾。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立德”摆在“树人”之前,赋予“立德树人”新的理论内涵,提出更高的实践要求,将“立德树人”的理论意蕴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会议同时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全面性和立体性。健康服务类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关乎人类身心健康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需要摆脱职业教育传统的“造器”思维,树立新的“树人”理念,着眼学生的品行培育,关注学生内在修养的提高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立德”显然尤为重要。

“立德树人”本义即树立德业,培养人才。“立德”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关于“三不朽”的论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体现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人们的行为规范,任何时代都强调“德”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用得其所。新时代的“立德树人”说到底就是立社会主义之德,树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内涵。这种社会主义新型道德“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并且是为维护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①(45),是广大高校青年学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关键,也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

少年强则国强。伟大的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在一百年前明确指出青年对国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习近平同志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对青年进行思想意识指导,培养青年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青年人树立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奋斗的信念,要让青年人怀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面对世界风云的变化,不同的思想和文化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碰撞,青年人的思想是最先进的,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吸引的,学校理应要承担起培育青年人建立正确思想意识的重责,明确自己的任务不仅是教给青年学生文化知识,还要让青年人在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多元化格局时,能够明确自己身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③(45)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基本遵循。

立德树人教育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精神教育等内容。然而,由于受理念、机制、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往往偏于注重规范约束与社会调节功能,忽视对受教育者德性品质的涵育,致使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在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教育内容变得越来越空洞和制度化,在社会思潮的涌动下,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集体主义道德变得愈发难以坚守。上述种种迹象都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障碍。就个体而言,大学生的道德差异显著扩大,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社会道德失范的案例层出不穷,传统的义利观不断受到冲击。面对这些新情况,人们需要重新审视“立德树人”对人才培养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立德树人实践路径的研究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课题之一。高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除了使学生获得一技之长、提高专业素养外,还要关注青年学生品德的培养,关注立德树人工作路径的研究。

四、健康服务类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路径的探索

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是实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切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融合性、协调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价值追求、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等教育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领导,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围绕九大工程建设,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凝心聚力、铸魂育人,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如图1所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增强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理想信念固本工程

1.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党委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党日团日活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及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等多种方式,持之以恒地加强师生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使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实现师生全覆盖,强化理论武装;举行好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演讲,加强师生爱国主义教育;开好主题班会,加强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激励学生积极进取,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进行法制教育,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构建平安校园;倡导多读好书,引导师生从书中学到人生智慧、处事哲學,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2.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内容。组织开展《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让教职工用品德修养引导学生,用学识智慧激励学生;凝练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班级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学院的宣传栏、电子屏、校报及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故事、山西故事等内容,做到举目可见、抬足即观,达到入心入脑、知行合一的效果。

3.坚持党的领导,学院党委要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定期研究部署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开好学生座谈会,讲好形势与政策课。

(二)课堂教学加强工程

1.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持续开展好课堂辩论等教学改革,探索运用案例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健全课堂教育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持续开展“红色情景剧”“师生同讲运城故事”等实践教学活动。

2.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遴选一批思政课精品课程、精品课堂、精品课件,培育和推广一批思政課特色教学方法,推广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不断增进师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3.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梳理各门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坚持专业课讲授“五分钟德育融入”课堂教学改革,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思政课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三)思想阵地强化工程

1.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阵地管理,严格执行宣传阵地管理的规定要求,加强对讲座、报告会、研讨会、论坛等的引导和审批管理。

2.利用“互联网+”技术,持续开设好校园思政网及微平台思政课,及时推送时政热点和政治理论文章,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

3.完善网络教育机制,增强网络育人整体合力。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建立网络舆情监控、预警、应对和隐患排查化解机制,组织开展“网络文明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活动。

(四)三支队伍建设工程

1.按照省、市关于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三支队伍”建设的要求,配齐配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和专职组织员等思政工作队伍。实行专兼职结合,选聘优秀中层干部和优秀退休老教师作为兼职思政课教师,进一步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

2.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辅导员、专职组织员的教育培训。健全激励机制,制订落实相应培训计划,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信仰坚定、素质优良、能力水平高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五)青年学生修身工程

1.积极落实《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大学生文明公约》等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青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注重运用仪式礼仪,积极开展“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认真组织入党入团仪式,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每年结合国庆节、“七一”党的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和“五·四”“一二·九”等“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唱红色歌曲、赏红色影视、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演红色剧目、做红色公益等“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主题活动和特色庆祝活动,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明确新时代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将个人价值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3.从细化常规管理教育入手,加强学风建设和文明养成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文明守纪,讲政治、讲正气、讲风格、讲奉献,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倡导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倡导微行动、微公益,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六)师德师风改善工程

1.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重要内容,持续从立德树人、师德修养、家国情怀、初心使命、红色足迹等方面开展主题宣讲和创新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

2.制定并落实《师德师风考核办法》,严格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度,严把课堂教学政治关,坚持学术研究有底线、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发表有要求,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七)校园文化优化工程

1.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创造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广泛开展“文明处室”“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优化校风学风,培育校园精神;发挥校史、校训、校歌的育人功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师生党史、新中国史教育。深入挖掘和利用我市丰厚的红色资源,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不断发挥其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作用。

3.加强教工文化协会和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每学期进行一次社团活动汇报展演,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春季运动会和校园文化艺术节。鼓励和引导各系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一系一品”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4.开设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开发优秀传统文化校本教材,组织师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廉洁文化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校园文化活动。

(八)社会实践育人工程

1.整合实践资源,创新实践形式,不断强化劳动精神、加强劳动观念教育,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学雷锋志愿服务”“无偿献血”等传统经典项目,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积极探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和学生志愿服务评价认证机制。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探索建立学生思政员队伍,筛选一些思想素质好、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由教师进行知识辅导和实践训练,带领他们赴基层调查学习,然后在课堂内外结合亲身体现,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九)管理服务育人工程

1.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梳理学院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引导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

2.疏通“领导信箱”“征求意见座谈会”等民主渠道,积极帮助师生解决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在后勤保障服务、图书资料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安全保卫服务等工作领域提供靶向服务。

3.完善资助工作机制,坚持资助育人导向,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总之,学院党委统一领导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将工作任务、标准要求层层分解到责任人,按照序时进度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将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高纳入各处室(系部)、各党支部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听取专题汇报和进行专项督查,促进构建权责清晰、齐抓共管、分工明确、运转有序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以育人合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注释:

①骆郁廷,郭莉.“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和有效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7).

②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参考文献:

[1]丁凯,宋林泽.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机理及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0(6):101-105.

[2]樊爱霞.以得力措施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3):138-140.

[3]毛平.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构建思路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5):120-123.

*本文为以下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全国職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20QZJ221);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新时代健康服务类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路径研究”(课题编号GH-19314);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研究”(课题编号1910643)。

猜你喜欢

工作路径立德树人新时代
城市化进程中群众文化工作路径优化探讨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企业政工师工作路径的探析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优化考务管理工作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