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1-08-09张文妍
张文妍
摘 要:目的 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吕梁市人民医院儿科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儿80例为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患儿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家属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SAS评分(24.1±5.0)分低于对照组(52.6±5.8)分,观察组患儿家属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和家属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能明显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轻患儿治疗期间家属的焦虑抑郁症状。
关键词:儿科;护理管理;风险防范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2-0082-03
医院中儿科收治的患者均是婴幼儿、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等阶段的小儿,主要涉及儿童的呼吸和消化、循环及免疫等疾病的防治,由于儿童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度高,体内各大脏器发育较为稚嫩,患病后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概率较大,所以临床上对儿科的治护工作非常关注[1-2]。近年社会各界对儿科风险事件防范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因此提出更多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防范式护理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手段,多个研究指出该项护理模式能明显减少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并能有效提高儿科护理管理的效果[3]。为了解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次将吕梁市人民医院用不同方法干预的80例儿科患儿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儿科护理管理的作用与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吕梁市人民医院儿科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間收治的患儿80例为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患儿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13岁,平均(5.7±0.3)岁;病程5d~2个月,平均(1.5±0.4)个月。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14岁,平均(5.6±0.5)岁;病程4d~2个月,平均(1.6±0.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住院治疗的儿科患者;②智力正常;③重大脏器无器质性损伤。
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重大脏器疾病者;②具有血液疾病者;③患儿及(或)家属依从性欠佳者。
1.3 方法
对照组依规定行常规护理,给患儿提供基础护理,遵医嘱给患儿正确用药,为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常规的疾病和健康知识宣教,指导家属正确的照顾患儿,对患儿的日常饮食和生活进行合理的指导。
观察组风险防范式护理:①风险防范式护理小组成立。以儿科为单位组建风险防范式护理小组,小组内包括护理部的主任和护士长与一线护理人员,注意一线护理人员要符合≥8年的年资,并具备专业的证书和岗位职业证书等。②儿科护理风险评估。将循证医学理论作为儿科护理风险评估指导,对儿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本次分析得出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护理及时性、记录内容准确性和护理安全性等,常见的风险包括家属对治护内容不了解、磕碰等,用药和输液亦容易出现护理差错或技术问题,根据获得的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护理。③风险防范护理。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和家属的具体情况,根据患儿的病情和机体状况为其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将制定的护理方案打印成流程表,分发给患儿的家属,给患儿的护理工作均按照护理流程表展开,在护理的过程中及时给患儿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护理内容的针对性和个体化,发现异常问题时即刻告诉医生,保证患儿能第一时间得到正确处理;遵医嘱给患儿按时按量的用药,如果患儿出现异常问题,则即刻与医生沟通,协助医生给患儿做对症处理,避免患儿的异常情况持续加重。④家属疾病与健康知识教育。与患儿的家属积极交流,使家属进一步了解患儿的病情,知晓各项临床治疗和护理操作的重要性。嘱咐家属各方面注意事项,提高家属的警惕性,发现异常时即刻告诉医务人员,保证患儿得到第一时间的处理。将医院自制的小儿常见疾病防护小册子分发给家属,指导家属认真阅读,懂得如何配合医务人员,保证患儿的病情持续稳定的恢复。告诉家属注意日常饮食,保证患儿的身体状况能得到有效恢复,每天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不断加强患儿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保证患儿的病情持续恢复。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儿在护理中发生的风险事件,包括记录差错和操作误差、投诉事件以及医患纠纷与住院时间,调查家属在患儿围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SAS评分以50分为界限,得分高说明焦虑症状严重,SDS评分以53分为界限,得分高说明抑郁症状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围治疗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家属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儿科中的大多数患儿在接受临床治疗与护理时不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配合度,故而临床工作中极易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宁晓红[5]指出儿科病房中因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较低和操作水平欠佳造成的风险事件非常关键,这也是儿科护理与治疗效果降低的一方面原因。
刘芳芳[6]指出风险防范式管理对儿科护理管理工作的效果提高作用明显,医患纠纷发生率为1.7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3.79%,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本次施行的风险防范式护理明显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仅1例(2.5%)出现记录差错,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5.0%,同时在患儿治疗期间家属的心理状态稳定,未出现过度焦虑或抑郁的问题,大约(7.5±0.2)d时间患儿病情恢复并出院,与上述研究结果差异不大。
笔者认为本次施行的风险防范式护理强调医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加强,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亦强调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依据循证医学分析和总结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风险等,再以获得的结果为指导为患儿制定适宜的护理服务,注重每项护理服务的针对性及个体化,强调为每位患儿提供更为细致和精细化的护理,从各个方面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患儿的病情尽早恢复。
参考文献
[1]俞玲亚.儿科开展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措施与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0):130-131.
[2]马贺贺,赵月梅.提高儿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2):121-122.
[3]李艳.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7):60-61.
[4]黄利群,姚绍玲,袁美美,等.预见式风险管控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61):202-204.
[5]宁晓红.浅析儿科病房的护理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3):29-30+33.
[6]刘芳芳.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对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7):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