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评价
2021-08-09倪博文肖红强
倪博文 肖红强
摘 要:目的 探究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威海市立医院2012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接收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当中抽选52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26例,分别为患者实施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和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治疗,对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应用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髋关节功能;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2-0064-03
因老年人常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且有行动不便的情况存在,使得股骨粗隆间骨折高发,近年来该疾病的临床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社会的到来而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1]。疾病的发生同外力因素有关,手术为主要治疗措施,但是多数老年患者有内科疾病合并存在,且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加之手术以后需要长时间卧床静养,极易提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的风险[2]。如何选择一种安全性高、利于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术式为目前临床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旨在探析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的应用效果,以供今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作为参考,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在威海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当中,52例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2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占26例。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对照组:根据性别,男、女性例数各占18例、8例;年龄上限值为90岁,年龄下限值为62岁,年龄平均值(71.69±1.36)岁;依据Evans分型,Ⅲ型患者占10例,Ⅳ型患者占9例,Ⅴ型患者占7例。观察组:根据性别,男性例数占20例,女性例数占6例;年龄上限值为88岁,年龄下限值为63岁,年龄平均值(71.55±1.47)岁;依据Evans分型,Ⅲ型、Ⅳ型及Ⅴ型患者例数分别为12例、8例及6例。组间资料数据相比对(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在60岁以上有外伤史的患者;影像学检查确诊且Evans分型在Ⅲ-Ⅴ型的患者;新鲜骨折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对研究知情并且签署同意書自愿纳入的患者。
排除标准:多发性骨折患者;患处有发育畸形或者外伤史存在的患者;无法耐受手术及麻醉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借助C臂X线机的指导为患者开展牵引和复位治疗,在股骨外侧取长度10cm左右的切口,取动力髋螺钉置入并且妥善固定。手术以后留置引流管并且开展负压引流工作,逐层将切口缝合。
观察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治疗,麻醉和闭合复位方式与对照组相同,手术切口长度为4cm,在股骨大转子顶上取切口,将大粗隆顶点充分暴露以后,取导针置入,确保导针进入至骨髓腔当中,根据导针方向开展扩髓治疗,随后置入合适的抗螺旋髓内钉。将主钉的位置确定以后,利用导向套筒,将头钉导针套入,同时将远端螺钉锁定,于股骨头软骨头下置入螺旋刀片,同时逐渐将牵引松开,留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切口。
术后48~72h拔除引流管,完善抗感染治疗措施。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于术后3个月应用MerleD′Aubigne评分法评定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满分为18分,以得分越高代表越占据优势。②分析组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髋内翻、内固定切出、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数据在分析和汇总以后均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计量资料(髋关节功能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以[n(%)]代表计数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卡方检验。若P<0.05,则提示两组数据相比对差异明显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更高,其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于对照组则明显更短(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骨科疾病,老年人为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因老年人群通常有不同程度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病和骨质疏松,提升疾病临床治疗的难度。目前临床主要通过为骨折部位实施牢固的内固定治疗,同时开展良好的复位,以促进功能的恢复[3]。
手术为目前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动力髋螺钉手术以及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为目前临床中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用术式[4],其中动力髋螺钉手术虽然可以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但是应用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极易出现内固定失败以及髋内翻等情况,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以及生活质量,且该术式的切口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不适合应用于老年人群中[5]。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是髓内系统在Gamma钉基础上改良而来的手术治疗措施,可以减少手术的出血量,促进术后骨折的愈合[6]。该术式的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螺旋刀片与股骨头可紧密的错合,以提升抗旋转的作用以及支撑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其可以压紧骨松质,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中[7]。
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表明,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该术式通过牵引闭合复位,不会将骨折顶端暴露,减小手术操作对患者血供产生的影响,且可促进骨折愈合。与此同时,该术式为中心固定,其承受轴的压力较均匀,且涉及与生理力学原理较为相符[8]。除此之外,该术式的手术切口较小,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出血量以及剥离的范围,相对而言更适合老年人群。
总而言之,将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应用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可以获得可观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应用于今后临床中。
参考文献
[1]郭冬义,陈超.股骨近端外侧锁钉钢板辅助前侧短重建钢板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优劣性对比[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03):243-247.
[2]张轩轩,李宝丰,章莹,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Meta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06):903-907.
[3]邵锋,吴俊涛,张春旺,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5(02):122-124,128.
[4]王保西,王立,李海啸.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对骨密度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83-84.
[5]刘夕友,洪有志,孙家财,等.Ⅲ型标准伽马(γ)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老年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18,39(08):107-109.
[6]朱涛,周瞳瞳,谢军,等.侧卧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04):399-400.
[7]倪志強.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05):86-88.
[8]明敏,杨增敏,陈其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放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Evans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近期疗效观察[J].临床外科杂志,2018,26(08):59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