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2021-08-09赵小荣

学周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指导核心素养

赵小荣

摘 要:思想政治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引导,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人格,提升个人道德品质的有效措施。现阶段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教师忽视学生的思想态度、情感发展等,因此需要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的基本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思政;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1-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1.037

按照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脱离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束缚,帮助学生拓展思想,深化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内容之后,将个人意见积极地融入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对个人的思想品质、行为态度的调整都有积极影响。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初中思政课程教学指导,能够使学生的体验感不断提升,在积极的互动交流探索过程中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

一、现阶段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學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亟待转变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有重要的影响。在良好的课程教学观念下,当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与引导时,各阶段的课程教学活动都能有序进行,稳定的教学秩序是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情感观念的必要条件。现阶段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开展的课程教学活动已有多年,但部分地区在学生教育指导阶段仍然受制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使用灌输性引导的课程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相关内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降低,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进步影响有限。

(二)未能满足社会需要

现代社会对义务教育工作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引导阶段,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在课程探索分析过程中的能力发展,对社会发展进步以及意识形态转变的关注度不够,很难适应初中生的发展进步需要。为避免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及工作过程中受到不良影响,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封闭式、模式化的课程教学模式。避免学生在社会实践阶段对生活形态、事物规律等判断错误,不能体会到思政课程与社会生活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原有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三)社会不良思想影响

当代初中生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学生接触各类思想、文化的条件也逐渐增多。一些社会不良思想侵入到青少年的认知体系中,会出现对个人思想的影响[1]。而且,因为文化宣传与推广度不足,学生对我国的政治结构以及传统文化、社会文明的关注度明显降低。这对教师来讲也是极大的挑战,需要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帮助学生获得个人能力发展的机会。

(四)初中生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

初中生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阶段如果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在内在学习动力的影响下,不断增强个人的自主学习意识。现阶段不少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拓展意识不足,会出现未能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开发利用各类教学资源的情况,很难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教师沿用传统课程教学方法不利于适应现代学习需求,长此以往,会令学生会产生对课程知识内容的错误认知与理解。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阶段加强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举措

(一)核心素养培养关注学生主体发展

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知识讲解期间,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断创新与改良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指导模式。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课程教学形式,采用保守且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各类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忽视学生对学习的体验。初中生本身处于叛逆期,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可见学生的兴趣培养受制于各类影响因素,课程教学效果也很难达到目标要求。所以教师在课程实践教学引导阶段,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入手,寻找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形式表达出来,将静态的文字知识转变为动态的趣味化内容,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排斥心理逐步降低,帮助他们激发求知欲与探索欲望。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思想的发展有关键的影响,在学习及实践阶段,学生品格的培养需要教师结合该阶段的学生心理及思想特征有序进行。将课程教学阶段的趣味性、有针对性的内容体现在课堂教学阶段,有效渗透核心素养培养。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课程的基础知识内容,注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化理解,在课程知识渗透性的分析与探索阶段,学生能够完成理论基础知识的转化,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起来,突出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应用价值。教师需要将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法治案例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体会思政课程学习的关键切入点[2]。学生在情感代入以及实践探索过程中,足以展现课程内容的优势及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阶段,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将自己的看法精准地表达出来,不同学生在问题剖析阶段的思考角度不同,也可以避免教师陷入机械化的理论引导阶段,此时的课程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帮助学生有效地培养自己的政治素养,有效应用课程知识。

(三)注重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

为保障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优化和改进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更为灵活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课程教学活动的多元化。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阶段的方法如今极为普遍,要想真正关注学生的阅读学习探索,需要结合不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需要确立起信息化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优化应用信息,实现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整合利用。这样交替使用网络平台以及教学课件等,学生在了解社会热点新闻以及数字化资源发展实际的情形下,能够有效地明确各个阶段的课程学习知识点,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的适应性。教师要建立起教学网络平台并加以优化,让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与实践探索阶段,打破课堂的局限性,将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逐步养成个人的良好品质及道德思想意识,经过新奇的课程教学方法的启迪,有效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条件,逐渐提升课内外学习的联系。

猜你喜欢

教学指导核心素养
中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指导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日语「逆接」接续词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