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指向下小学语文教师育德能力提升探究
2021-08-09王爱美
王爱美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基于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其道德境界,让学生能够成长为新时代背景下有胸襟有抱负的全新人才。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更应该发挥出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教育作用,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语文老师个人的育德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受到的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展开对小学语文老师育德能力的研究,以期提高老师的育德能力,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育德能力;德育教育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各个学科的教学不仅仅只停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小学语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对于语文老师的育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应该认识到要先成才必先成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因此,老师的教学应该更注重育人。语文老师在提升自己专业能力时,也要注重对于自身德育能力的提升。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具备更高的德育价值。就教学经验上来说,当老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时,看到的并不仅仅只是冰冷的文字组合,更多的是在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以及思想。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在说明自己的情感时,往往都会引用经典的诗文,这样的行为和语文老师借助每一篇教学文章,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行为是相一致的。从理论层面上来看,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阅读上就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写作上就是让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需要学生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情感,所以语文老师除了要教授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小学生能够学会做人,以做人为前提进行学习,才能够为社会培養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否则老师也就失去了其育人的作用,教育也丧失了其真正的价值。因此育德能力并不是语文老师教学能力之外的额外能力,而是包含在教学能力之内的重要能力,语文老师想要提高自己的育德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自身对于课程的认知程度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所以语文老师自身对于语文课程抱有怎样的看法和认知,决定了其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的。部分老师并没有正确的认知语文课程的特点和性质,或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这一理论的思考,只是将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知识教授者,只专注于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观点其实是狭隘的,语文老师如果连自己所教科目的特性都不了解,那么更无从谈及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的效果了。语文老师应该要充分认知到,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只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审美品位,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等等。就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大部分老师仍然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片面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特性,这也就导致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过于片面,只看重自身的语文考试成绩,并没有真正的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学出现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语文老师本身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缺乏正确的认知,也正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解,所以才会让语文老师放弃在专业上的追求,丧失职业操守,没有承担起提高学生思想意识水平的使命。在应试考试的压力下,语文沦为考试的工具,让原本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魅力的学科,变成了应试教育下冰冷的分数,所以语文教学的效果才会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因此语文老师首先要提高自身对于语文课程的认知,正确的认识到语文课程的性质,提高自身的职业警惕性,拒绝错误教学观念的影响,顶住各方的压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将德育教育纳入到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切实提高自身的育德能力,并且积极的革新教学方式,让语文成为育人和教文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二、提高自身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部分语文老师所教学内容仅仅停留于教材,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中对于语文的课程内容,也没有作出明确的说明,这就导致语文课程的内容和课程资源比较模糊,但是相对的,其开放性也更大,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老师育德能力的高下,在某一个角度上来看,也体现在其对于语文课程内容和资源的开发能力上。面对同样一篇教学内容,有的老师只强调让学生记住文章的大意,中心思想,重点字词等知识点,而有些老师却能够把握到文章的核心教学价值,充分的利用其中的教学资源,挖掘出课文中所包含的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能够在文章阅读过程当中,感悟到文章中的中心思想,感受到文章中优秀品格的熏陶,引发学生的共鸣,升华学生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也反映出了二者教学能力的高低,对于课程内容开发和相关资源的利用,显示了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水平的高低。好的老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到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又能够提高自身的感受能力、辨别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甚至提高其领悟能力和批判能力。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于教材的研究,挖掘出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既掌握到了语文知识,又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思想情操和文化素养,语文的学习并不仅仅只局限于知识的学习,也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德育的过程。
三、提高自身的文本阅读能力
想要依靠语文教学来达到良好的育德效果,就不能仅靠老师空洞的说教,而是需要老师从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中,提炼出情感和思想来实现了,所以语文老师本身对于教材中文本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育德能力的高低。语文老师自身对文章进行阅读时,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指向,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这就需要老师从语文的角度来解读文章,揭露出文章中最根本的语文特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就需要老师挖掘出文章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语文课中承担着育德的责任,所以老师要融会贯通语言文字和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通过阅读文本和作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实现学生精神上的富足。语文老师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出文本中独特的个性,如果脱离学生,学生的情感则找不到依托,因此无法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老师想要提高自身的育德能力,就需要提升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小学语文教材秉持的是以育人为中心的原则,为了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性,有针对性的融入了一些德育的素材,老师可以结合文本的特点,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先通读课文,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