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改进探究
2021-08-09张天霖廖玉珍
张天霖 廖玉珍
【摘 要】过去,我国教育系统更关注理论教育,不重视实践运用。学生虽然能够在考试中拿到高分,但是平时却不知道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没有学以致用和动手实践能力。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兴趣引导和激发,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小学科学教育重点一直是实验教学,教师需要协调实验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以小学科学实验教育为例,为小学科学实验教育策略的改进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实验教育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部分与环节。趣味的动手实践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互动、动手、观察等能力。实验环节的增加和应用,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知识原理。
一、小学科学介绍
我国教育系统中,义务教育是最重要的构成。小学是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小学教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走进知识,爱上学习过程,了解知识和生活的关系。小学科学可以看做是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学科的综合,是启蒙性课程,整体宏观的概述了自然科学的神奇与奥秘,理论层不深,内容相对简单。即便如此,宏观性的概述与视角,仍旧能够让学生了解自然与科学。
二、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为主体学生比较被动
一些小学科学教师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为防止学生因错误操作受伤,教师更倾向于自己操作,让学生观察的方法进行实验。不过这样的实验却没有学生的亲自参与。小学阶段学生没有形成学习自主性,没有外界因素的约束和要求,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即便观察,学生也很难像初中生、高中生一样联系实际,思考与感悟知识原理。学生在演示实验的观察中,只看到了趣味性的娱乐内容,没有进入到实验当中,思考实验的原理。
(二)实验流程不够规范
因为年龄小,社会阅历不够丰富,所以小学生在实验操作的时候,经常出现错误。担心犯错的学生有些时候会一错再错,不仅容易导致实验器材损坏,很多时候还会打击学生信心甚至让学生受伤。
(三)实验内容和生活关联不够紧密
因小学生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所以面对抽象化问题的时候,无法深刻理解知识与问题。实验唯有贴合实际,才能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产生学习自信,放下戒备。可是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单调的从课本中选择实验内容与方法,没有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使用生活案例,带领学生进行生活小实验。学生无法精准理解知识,没有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自然不能准确记忆知识,影响最后的实验效果。
三、创新改进小学科学实验的意义
(一)克服操作准备困难展现实验价值
创新改进小学科学实验的过程中,重点是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实验思路与实验方法。实验教学期间,应重点处理和解决实验材料操作难、装置老化、价格高、不易获取材料的问题。通过简化实验过程与方法,尽可能降低学生的实验难度,高效化完成实验教育。这样学生便能克服实验操作与准备困难,高效率实验,展现实验教育价值。
(二)保护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小学阶段学生大多充满了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教学期间,教师创新改进科学实验,有助于保护学生求知欲与好奇心,使学生形成科学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展开实验探索和探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趣味性与意义性。
(三)集思广益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改进实验过程中,结合师生共同智慧十分重要。创新改进实验期间,教师需要使用多样方法、思路和材料展开科学探究,感受创新乐趣。该过程教师应创造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用不同的方式提出研究办法和思路。在师生互动中集思广益,构成全新的实验办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使用新型材料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充分利用循环材料克服实验资源不足问题
在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改进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实验装置和材料,用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環保意识。比如选择生活中的各种废弃品:饮料瓶、包装盒、报纸等。这些废品的再次利用,不仅能够节约实验资金与资源的投入,同时还能体现新时期环保绿色理念,意义重大。
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创新改进方法
(一)自主实验协同操作
教师在实验教学改进优化中,应当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学生才能放手大胆操作。当然让学生成为实验主人公,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任学生自行操作。教师需要在旁协助,讲解实验的标准流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用小组合作方法模拟实验,特别是自主分配合作,提升学生合作能力与默契性。
学生在自主实验中,动手实践,对知识建立深刻印象,锻炼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学生主动尝试才能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即便学生的操作失误,同样也会成为学生的宝贵经验,可以避免学生后续再犯,实现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增加学生实验知识认知。配合小组合作方法,学生交流经验和心得,相互借鉴对方的学习思路,减少实验错误发生概率,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协调能力、合作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品质。
如在《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实验中,教师提前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之后为每个小组安排一名能力比较出众且具有领导力的学生作为组长。正式实验前,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煮饺子、煮鸡蛋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中看到饺子刚放进锅里的时候,沉在水下,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饺子浮了起来,学生感到十分神奇。此时教师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不同材料在水中沉浮情况,之后拿出各种各样的材料,先让学生猜测沉浮情况,再请各个小组上讲台选择想要用于实验的材料。之后学生拿着实验材料展开实验。学生拿到泡沫板、纸壳、铁块、木片、一把石头、一把食盐、两个大烧杯以后展开了实验。有的小组使用不同材料的横向对比实验方法,即一个烧杯里面放置泡沫板,一个烧杯里面放置铁块,之后观察哪一种材料可以沉浮。有的学生使用纵向对比方法,将两个泡沫板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观察增加多少块石头以后,泡沫板才会沉入水底。不同小组的实验方法不一样,学生的交流点也大不相同。学生在结束组内交流与分析以后,展开了对其他实验方法的思考。小组和小组之间集思广益,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纷纷加入到交流过程,叙述实验材料沉浮的原因和材料接触水面面积大小、重量、密度、水中盐分浓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