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问题意识,培养质疑能力

2021-08-09刘华杰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探究老师课堂

刘华杰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一语道破了教师的本职工作:传授做人之道,教授学术之业,解答求学之惑。

学生在求学之路上遇到困惑,乃意料之中之事;孩子在课堂之中提出问题,亦理所当然之为。这是教育的常识,更是教育的规律。但反观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学生害怕老师提问题,老师惧怕学生出难题,一时间,谈“题”色变!本应该是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弄来弄去,却成了一个影响教育的“大问题”,一个困扰教师的“大难题”。

学生害怕老师提问题,原因何在?根源在于颠倒的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内,教师是主导,学生是配角。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倘若教师提问的问题,在学生能力的范围之内,一问一答,倒也“相映成趣”。但一旦跨越了学生的能力,超越了孩子的水平,学生回答不上来,便成了老师的“自讨没趣”。于是,教师便成了教学的“主角”,成了课堂的“主人”。撇开所提问题的范围、水平等不谈,先来试想这几个问题:教师提的问题有价值吗?教师所提得问题是学生“期待”解决的吗?我想很多教师的回答是心虚的。因为您所提得这些问题,可能未能顾及学情水平,或许真的无关学生兴趣,一句话,您所提出的问题,可能只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学生自己的问题。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生本教育理念呼吁:一切相信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是学生,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内心最为真实的感受,鼓励学生讲出最为朴实的话语,将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在自己的“地盘”里,自己做主,自主探究,调动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课堂的高效率。由此看来,学习中的问题,应该由学生来提出;课堂中的疑惑,理应由孩子来解答。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疑惑由孩子自己解答,真正实现了能力培养。一句话,这样的问题,接地气儿!教师不再是问题的提出者,而是解决问题的指导者;教师不再是疑惑的发现者,而是解答疑惑的帮助者。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害怕老师提问题”,或许也就不是问题了!

老师惧怕学生出难题,又是为何?根源在于担心有损自己的师道尊严。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己会,能顺利解答,这等“助人为乐”的好事还是多多益善的好;倘若孩子提出的问题自己不会,一时无言以对,这等“丢人现眼”的糗事还是少之又少的妙。其实,教师大可不必将这个“问题”看得这么“重”了。孔夫子学富五车,不也经常被弟子们问得哑口无言吗?不也时常被徒弟们追问得一时语塞吗?但这丝毫不动摇他老人家在弟子们心中的地位,丝毫不影响这位教育家在世界上的声誉。因为他坚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生提出问题,孩子遇到困惑,自己能解答的,悉心指导,耐心解答。如果不知道,谦虚地说一声:“对不起,孩子,我不知道。但或许我能幫你解答,我们一起研究吧!”课后,积极为学生“献言献策”,热情为孩子“指点迷津”,再多的困惑也会迎刃而解,再大的“问题”也就不会成为问题了。经历这般“磨难”之时,历经此番“波折”以后,学生不仅不会埋怨老师,反而会感激老师,为老师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所折服,更为教师诲人不倦的职业操守所佩服。尔后,亲其师,信其道,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便不再是遥不可及了。

欢迎学生向老师提问题,可以真实做到掌握学情;欢迎老师向学生提问题,可以有效实现点拨升华。欢迎提问题,放弃的是“霸权”,赢得的是民主;交出的是教条,得到的是灵活;避免的是说教,提倡的是探究;摒弃的是“专制”,倡导的是合作……

欢迎提问题,但愿这个问题不再是成为困扰教师和学生的“大问题”。

猜你喜欢

探究老师课堂
欢乐的课堂
设问引导探究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写字大课堂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六·一放假么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