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传统文化传播新思路

2021-08-09车行洲

学周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新媒体受众

车行洲

摘 要:现阶段,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教育问题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如何在网络环境下保证传统文化的延续,成为社会热议话题。本文通过对比新旧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方式,总结新媒体相较传统媒介传播的优点,以证实传统文化利用新媒体实现传播和教育的可行性。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特有的传播仪式并加以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媒体宣传吸引受众、受众转型建立文化圈层的新思路。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新媒体;受众;仪式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2-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2.002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彰显民族自信的标识,近年来受到的关注度逐渐提高。通过媒体宣传,传统文化在国内达到了普及,但自身的继承依旧处在困境之中。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文化迎来巨大机遇,曲艺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并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在国内外取得了良好的风评。本文通过结合当代信息传播特点分析曲艺文化利用新媒体崛起的原因,探寻新媒体环境下曲艺文化的传播方法,以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教育提供新思路。

一、传统文化传播及教育的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其历史特色与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生活逐渐疏离,其中包括认同感、传播方式、接受程度等。在过去,传统文化的传播局限于文字记载、老一辈言传身教,其有效传播和传授基于传统文化继承人能以习得的“独特本领”立足于社会,保证自身生存。

传统文化的学习条件苛刻,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以曲艺为代表的舞台表演类传统文化的教育有以下几个共同点:其一,学习过程耗费时间长,一般要自幼开始且不能半途而废。其二,有着系统的选拔标准,对学员的选拔要求高。其三,由于传统文化表演市场疲软,演出机会少、票价及上座率低,前期学习投入的费用相较于出师之后的收入要高出很多。学习难度大、耗费时间长、不能满足自身生存等因素掣肘大部分青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是以兴趣爱好进行培养,对于将其真正地继承下去显得力不从心。另外,一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仅存在于老一辈人的记忆当中,广大青年接受起来有较大难度。以上种种,都造成了传统文化如今的生存困境。

在广播电视媒体崛起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继续生存。在这一时期,人们主要通过听广播、看电视来获取信息。传统文化又具有明显的视听语言和表演性,这些特点恰恰适应广电媒体的传播需要。受众也非常喜爱以传统文化为主的节目,传统文化也利用广电媒体实现自身的完整演绎及良好的传播效果。但伴随科技的进步,收音机和电视渐渐被手机取代。生活的快节奏,让受众获取信息的时间呈碎片化。对于内容故事情节紧凑、追求演绎完整性的传统文化来说,片段化的信息传播效果大不如前。

为改善碎片化传播的现状、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一部分艺术家走上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舞台。在节目之中传统文化因无法保证传播的完整性受到舆论影响,艺术家们也慢慢变成节目标新立异的招牌,传统文化类节目传播和普及的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广播电视媒体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显得力不从心。由于时代的发展,大众视野得到充分拓展,受众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传统的媒介传播方式已不再适应传统文化传播和教育的需要。

二、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实现传播和教育的可行性

新媒体是近年来取得迅速发展的新兴媒介,这类媒体的出发点是运用互联网来为受众进行传播服务。其与传播的“全民生产”能力相整合,把“共享”二字最大化,带给受众最巨大的能量。从发展态势看,越来越多的电视剧、电影及综艺节目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从收视效果看,这些新媒体独播栏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其借助场景技术实时了解受众的动态变化,为受众提供精准的场景体验[2]。可见新媒体较于传统媒体的优越性。

新媒体综艺节目爆火的背后隐藏的是大众审美的变化,曲艺文化本身带有娱乐搞笑的成分,新媒体通过将相声最为搞笑的部分片段化展现在受众面前,综艺节目将传统文化的庄严性进行削弱,放大其娱乐成分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从而实现信息的传播。

传统文化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受众欣赏的大都是能激发自身文化自信的优秀节目。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并不局限于“手艺”的延续,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虽然大众审美更接受稍加娱乐的传统文化,但恒定不变的是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受众看到的不只是娱乐的欢笑,也包括傳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取向。新媒体只要把握好传播的尺度,不让传统文化走上娱乐化的窠臼,就能通过新媒体稳定地传播信息,实现传统文化教育普及。

在保留曲艺文化的庄严性、放大其娱乐成分的同时,受众能更深刻地感受曲艺的语言魅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新媒体促使表演者与受众更加自然、亲切的互动,通过截取精彩片段改善了碎片化信息传播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受众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能通过新媒体迅速查找到完整的表演获取完整的信息,同时使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得到提升。

三、传统文化利用新媒介实现传播和教育的方法

(一)建立传统文化青年圈层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核心受众是传播信息及内涵的主力军。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核心受众也关系到其潜在继承者的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拥有一批忠实粉丝,但以中年人、老年人居多。“德云女孩”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也让传统文化粉丝趋于年轻化,而其中女性占比较大,这也为传统文化青年圈层的建立打下了根基,为传统文化的教育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新媒体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