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2021-08-09张德宏
张德宏
摘 要: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不断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朗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重任。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朗读能力,才能够真正有效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基于此,文章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讨论,意在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4-01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61
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语文学习十分有利。
一、创造良好的朗读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学生在进行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需要通过一些外界要素去激发。图片、声音、视频等感官刺激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更加感性。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朗读教学情境,进而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在此过程中,声音、图片、视频以及实物等教学工具的运用都能够实现创造良好的朗读教学情境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合理地应用,以此保证学生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快速进入朗读状态。
在创设良好的朗读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要在朗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设朗读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够使朗读教学情境充分发挥作用价值;其二,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点创设朗读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朗读情境当中;其三,在创设朗读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借助于角色扮演教学法进行朗读教学,这样能够使整个朗读过程更加生动形象。
二、帮助学生摆脱朗读情绪,树立朗读自信心
实际上,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对于朗读会存在畏惧情绪,这是阻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之处。很多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学生的朗读是否发音标准,是否能够巧妙地表达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但是却没有重视帮助学生摆脱朗读的恐惧情绪,使得学生的朗读能力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朗读实际上是一个将情感放大的过程,与普通的语言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对情感进行加工,通过更加活泼生动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而很多学生却认为朗读过程过于夸张,特别是在其他人面前进行朗读时,会受到太多人的关注,因而导致一部分学生不习惯朗读,一部分学生对于朗读产生恐惧心理。
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摆脱朗读恐惧情绪,树立朗读自信心。基于此,在实际的朗读教学过程中,即使是学生的发音不够标准、情感的掌握也不够准确,只要学生敢于进行表达,敢于朗读,那么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精神方面的肯定以及认可,并且要运用严格的标准去约束学生。对于对朗读具有恐惧情绪的学生而言,教师一定要多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并且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适应朗读行为,自然而然就能够摆脱朗读的恐惧心理,最终实现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教师注重提升朗读能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都会将教师作为模仿的对象,作为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因此,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使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断提升。
首先,教师应该做到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情真挚、发音标准、音色美妙,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教师的影响而开展朗读学习,并且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进行朗读训练,久而久之就能够形成自己的朗读技巧。
其次,教师应形成良好的朗读练习习惯,在朗读经验不断累积的基础上,教师的朗读技巧也会越来越熟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影响学生。为了能够提高教师的朗读能力,学校应重视积极开展相关的朗读培训教育工作,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开展相关的朗读比赛。只有教师本身具备良好的朗读能力,拥有良好的朗读技巧,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表达,积累更多的朗读经验。而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开展朗读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比赛,展现自己的朗读能力,进而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如此,自然而然使學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四、正确认知朗读的重要意义,增加学生的朗读时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一定要注重转变自身对于阅读教学的认知,正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教学环节,正确地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意义,明确朗读教学环节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这样,教师就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另外,学校也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促使教师能够认真地履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而有效落实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朗读教学环节进行创新以及优化,合理地分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间。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40分钟,建立在教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朗读教学可以分配到5分钟到10分钟时间。在此时间段之内,教师一定要运用合理有效的朗读教学方法,将朗读教学环节每一分钟的作用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