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1-08-09高亚军

学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生物教学培养策略

高亚军

摘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他们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不仅是初中阶段生物学科的教学需要,更是新课改对整体教育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是使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以明确的目标为方向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文章以此为背景,对培养探究能力的价值与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针对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0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4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基础教育在关注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和知识水平发展情况之外,愈发关注其学习能力的形成情况。因此,培养初中生的自主意识、探究能力、创新素养等工作成为当前初中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对知识展开探究,以提高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素质,最终使其在良好知识获取能力的支持下深化整体学习成效。但是,在现阶段初中生物课堂上,该教学目标的实现仍面临着一些阻碍,这就要求教师应正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价值和问题所在,并积极地在实践中探索应对之法。

一、初中生物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价值与教学困境

纵观当代社会环境,经济与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社会需要发生了一定变化。对于人才,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具备单一文化知识的人才远没有同时具备良好探究能力等综合素养协同发展的人才更受欢迎。这也就意味着,为让初中生在日后能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教师必须紧抓这一能力培养的黄金期大力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生物是一门集理论性知识与探究性内容为一身的综合性学科,对它的学习不仅应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上升到实验与实践层次。借助该学科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背后的生物内涵展开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探究思维,还能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意识,对学生逻辑思维、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极高的促进意义,更是能够助力其终生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仍旧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学生的地位过于被动、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不合适等。就学生地位被动来说,“应试”理念在过去的很长时间一直在主导着基础教育工作,受该思想影响,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经常会将更多关注放在结果上,对学生成绩做出比较严格的要求,从而忽略了“教”和“学”的过程。这便导致了一个问题,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位置,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对知识的学习是机械性的、是几乎以接受为主,缺乏思考的。久而久之,由于思考受到限制,其思维得不到发展,也无法真正感受到生物的独特魅力,甚至会在“为取得好成绩而努力”的学习过程中对生物探究产生厌倦情绪,不再愿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探究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再者,就教师的教学方法来说,虽然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新课改已经提出了一段时间,但思维的转变与方法的调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因此,仍旧有一部分教师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会采取传统刻板的教学方法,甚至直接忽略了“实验”的重要地位,这在无形中阻碍了学生对知识本质的探究,限制了他们的能力发展。

二、初中生物學生探究能力培养路径

(一)明确目标,科学准备

目标是“教”和“学”的出发点,既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教学手段,又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需要和努力方向。尤其是面对初中阶段这部分已经形成了一定自主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学生,通过确定合理的目标,能够为其主动学习提供一定科学指导,对其学习学科知识、发展个人能力大有帮助。同时,考虑到生物学科知识本身存在的综合性特征,教师也必须在各项教学活动开展前制定明确的阶段性目标,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合适的指导。因此,教师应将培养初中生的探究能力视为生物学科教学在基础知识传授之外的根本目标,并围绕该根本目标在每一次教学活动开始前设计合理的阶段性小目标,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探究[1]。这样一来,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通过不断地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并获得能力的积极发展。

(二)基于文本,铺垫基础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围绕教材展开,任何脱离教材的“教”与“学”,都必然是低效或无效的,只有围绕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才能使“教”和“学”更加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才能促进学生在现阶段生物学习领域的正向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初中生物课堂上,师生对教材的应用情况略显不足。一些教师为节约课堂时间直接以自身过往经验为基础,将围绕教材展开分析得到的结论告诉给学生,忽略了让学生独立阅读教材文本并发现其生物本质的过程。表面上看,课堂时间利用率大大提高,然而在实际上,学生的探究能力根本得不到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也停留在表层。因此,从该问题出发,教师应加强对教材的使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材料,让他们自行对教材文本内容展开探究,提示他们对文本信息进行梳理、对比、记录。如此,通过独立阅读文本,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自主的过程,他们更容易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魅力所在,也更容易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探究能力自然可以在该过程中得到提高,后续深度教学能够在该高效铺垫的支持下顺利推进。

(三)激活思维,鼓励提问

与小学生几乎处在形象思维状态中不同的是,初中生正值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中间时期,他们在该阶段的成长目标,不仅仅是掌握文化知识、提高探究能力,还包括发展思维水平。因此,教师在借助学科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思维的引导。换言之,意识决定行动,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行为。以培养该能力为目标,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意识到探究的重要意义,激活学生探究学习思维,再鼓励学生围绕生物知识提出问题,进而以问题促进发现,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深层次学习,实现探究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协同发展[2]。在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围绕知识提出问题,摒弃教师传统的提问方法。这样一来,学生提问的过程也是发现的过程,他们能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对知识形成新的理解,同时深化自身探究素养。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生物教学培养策略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