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整本书阅读指导,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21-08-09张友文
张友文
摘 要:借助整本书阅读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是每位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探究的关键课题。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量,但就目前我国小学阅读教学的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必须加以改革,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4-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28
语文是学习语言的必要途径,阅读是让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新课程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有了新的要求。所以应该重视阅读,在广泛的阅读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让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等品质得到提升,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整本书阅读属于新型学习方法,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标准和要求,通过整本书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切实养成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知
良好的阅读可以给学生提供基本的世界发展观念,让学生了解除了数学学科之外的文学世界,同样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见识,增加对世界的认知,开阔学生的视野[1]。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指导学生进行感兴趣的课外整本书阅读,利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制订相关的学习计划和合理的阅读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
(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从口语表达过渡到书面表达,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形成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整本书阅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语言,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和借鉴,形成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比如,学生在读到某位作家的作品,感触很多,受到感染,就会在日记当中模仿这位作家,形成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发展自己的语言,这种学习方式和阅读习惯将会伴随学生一生,不断给学生提供帮助。
(三)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不具有思维性,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一边思考一边阅读,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思想感悟,才是阅读要达到的真正效果。通过阅读,学生获得了大量信息和知识,再结合自身的对比和反思,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让自己的思想不断成长并趋于成熟。整本书的阅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不同作品之间的人物对比,不同作品的比较,通过记笔记和写读后感等书面方式整理自己的思想,进行记录后再表达出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和明确,同时也能养成思考的好习惯[2]。
二、小学教师指导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现状
(一)小学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态度和时间安排
大多数教师都会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时候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阅读,帮助学生把课堂中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式合理应用在课外整本书阅读上。不定期的检查和询问学生读后的感受和理解,也能对学生起到监督的作用,避免学生半途而废或者假读。但有一小部分教师不会参与学生课外整本书的阅读,他们认为既然是课外阅读,就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其自由发挥,没有对其进行指导和引导,导致学生课外阅读时不用心,阅读的书籍五花八门,有的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和整体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的态度也決定着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最终效果。另外,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繁重,所以一部分教师不是很愿意花费时间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整本书,认为那样既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又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耽误了自己的工作。
(二)是否需要设置专门的整本书阅读课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设置了专门的阅读课,让教师专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进行统一指导和解答。但也有教师持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完全可以利用自习课或者语文课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和课外整本书阅读的区别,不够重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和目的。
(三)教师指导方法有缺陷
小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主要是帮助小学生规定阅读的书籍范围,指导其制订符合自己的阅读计划,引导其明确运用的阅读方法以及阅读后及时交流分享。但在实际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一个点,重点关注阅读范围,忽略了其他方面,或者重视阅读而忽略了阅读方法。因此,这样的指导方法往往使学生在课外整本书的阅读中没有正确和有效的引导,达不到整本书阅读的真正目的。只关注其中的一点,比如阅读方法,那么学生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就不会关注阅读的其他方面,不会养成阅读后交流分享的习惯,也不会制订相应的阅读计划。同时,小学教师没有准确及时地跟踪学生阅读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及时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及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评价,只是单纯地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感觉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准确性,使之无法达到指导的真正目的。
三、小学教师指导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在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阅读材料的选择,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及时和准确的指导,不能任凭学生自己自由选择。因为小学生理解和判断能力相对较弱,无法正确选择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大多数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比如,某一个学生喜欢《水浒传》,但是《水浒传》人物众多,故事情节也不太适合小学生,其语言难度也相对较高,学生阅读和理解不太完整,达不到整本书阅读的效果,不符合小学生自身阅读的需求,所以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其特点、喜好和兴趣,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图画书;中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自然科学作品等;高年级学生可以适当开阔视野,增加阅读范围,可以适当选择《寄小读者》《格林童话》等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书籍,教师同时也要给学生以合适的建议,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在保留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合理的建议,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