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1-08-09常应斌

学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小学教育

常应斌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深化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还有待加强,农村学生的素质与城镇学生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数量较多。因此,在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纠正、改善、思考、研究,以改变当前学困生学习的整体状态。本文将简要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提出小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

中圖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0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08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这类学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在小学教育领域,教师和家长往往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学困生、如何解决他们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关系到小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如果不能真正解决学生学习困难这一现状,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学生本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以及背后潜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找到解决学困生学习困难问题的关键策略。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钱学森先生在《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明确指出,学习困难是指学生的智力情况正常但学习效果较为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大部分学困生无法正常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无法获得满意的学习成绩,这对学生的学习生涯产生了较大阻碍。因此,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势在必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国的幼儿教育缺乏相对科学的教育体系,学生在幼儿阶段获取的知识有限,导致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出现学习障碍。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大部分学生的自身基础薄弱,且缺乏一定上进心,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无法在独立学习的环境中完成教师的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困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不愿意独立思考与学习,然而小学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

其次,大部分学生的智力情况都是正常的,但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困难,这些困难大大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部分学生面对困难不愿意主动解决问题,也不愿相信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愿意寻求他人的帮助,这导致学生对今后的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从而产生学习困难的现象,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进程。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学困生的主要特征之一。

最后,部分学困生对于学习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学习是为了家长与教师,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课堂学习的情绪十分低落。除此之外,部分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往往在学习面前处于逃避的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求捷径,这就导致学困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知识存储量严重不足,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进行学习知识的迁移,学困生头脑内的知识网络处于零散无序的状态,很难做到举一反三,更缺乏触类旁通的能力。

二、小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贯彻分层教育模式

首先,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切忌以成绩划分学生的层次,避免人为制造学困生的现象。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不应局限于学习成绩,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终极目标。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明确分析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深入发掘学生背后的成长潜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克服前行路上的阻碍,促进学困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应该坚持教育公平,将教育公平原则贯彻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教育公平对于小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关系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适当将教学的目光转移到学困生身上,关心班级中的学习弱势群体,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与呵护,教师的鼓励与关心能够给学困生带来学习的动力。

最后,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个性化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学习的队伍。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平均学习水平制定教学方案,合理调整教学节奏,实现分类指导,保障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同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根据学生具体的认知规律来设计,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所能接受的教学模式也大不相同。因此,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帮助学困生掌握最佳学习模式,构建完整的学习结构,既要照顾到学困生的学习需求,又要保障班级整体的学习效率。

(二)坚持家校合力,共促学困生转化

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家长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变得更加简单便捷。因此,学校应该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保障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家长所熟知,学生的情感变化得到关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学校与家长应该齐心协力,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现在家长与教师面前,提高了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效率。

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家长应该理智地与孩子交流,深入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排忧解惑,解决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困难。家长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孩子心悦诚服,而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学校与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传达先进的、与时代发展需求相符合的教育理念,鼓励家长积极了解学生的成长状态,相信在家校双方的通力合作下,可以有效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猜你喜欢

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小学教育
探索如何转化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教育策略
不抛弃,不放弃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