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AC合并胆囊结石及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2021-08-09贾波
贾波
摘 要:目的 探讨对慢性萎缩性胆囊炎(AC)并胆囊结石患者通过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博兴县中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0例慢性AC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作为本次所要研究的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开展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方式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实验组相比显著较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AC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预后良好,患者病情改善较为明显,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临床值得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慢性AC并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3-0038-02
临床中胆囊炎的类型属于较为常见的慢性AC合并胆囊结石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由于患者的胆囊壁组织以及三角发生纤维化,导致胆囊组织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现象,进而造成胆囊壁浆膜下的间隙消失,胆囊组织失去其基本功能[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临床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慢性AC合并胆囊结石疾病,其手术方式由常规开腹切除术逐渐发展成较为先进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其腹腔镜手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胆囊切口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目前此治疗方式已被广泛应用[2]。本文主要对2016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120例慢性AC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通过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博兴县中医医院接收诊治的120例患有慢性AC合并胆囊结石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超声及胆系CT检测结果显示,胆囊位置均发生萎缩现象,且胆囊均出现不同大小的结石,胆汁暗区已消失。其中参照组患者中男性占42例,女性占18例,年龄为40~76岁,平均年龄为(59.08±10.95)岁,患病时长为2~8年,平均患病时长为(4.52±1.43)年;实验组患者中男性占39例,女性占21例,年龄为41~77岁,平均年龄为(58.20±11.61)岁,患病时长为2~9年,平均患病时长为(4.35±1.91)年。试验前,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两组患者及家属全部自愿签字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疼痛史。
排除标准:临床感染较为严重、存在心肺功能异常、胆管结石严重异常、肝肾功能严重异常。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给予改组患者开展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OC),手术前,行硬膜外麻醉,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取患者右上经腹直肌或上腹右侧肋缘下行纵向切口,入腹探查确定患者的肝脏及周围组织无其它病变后,采取钝性分离的方式分离腹直肌和皮下组织,直至将胆囊全部露至在视野内,并将胆囊全部切除。切除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并放置引流管,最后关闭腹腔,并逐层缝合。
1.3.2 实验组
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在腹腔镜下将胆囊切除,术前,行全身麻醉,起效后,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将全自动气腹机的参数值设定为13mmHg,采用常规3孔法与患者的腹部处将器械安放好,入腹探查患者胆囊外脏器有无其它受损病变,若有粘连将粘连的组织进行分离,露至胆囊后,观察患者胆囊若出现张力过高,此时,应通过刺针降低压力,便于提抓患者的胆囊。并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将winslow孔和肝胆三角后壁显露出来,并剥离脂肪组织和浆膜层,通过胆囊管的显露确定胆囊动脉及胆囊管后夹闭后再将其离断。将胆囊通过钝性并锐性分离切除,随后通过电剥离子方法操作,首先分离胆囊动脉,其次将胆囊血管切断,术中结合患者实际病症及病情变化,对特殊患者行胆囊管造影。
1.4 评定标准
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评定标准主要通过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随后根据治疗后的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数据中的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表现,数据间的对比分析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n(%)]进行表现,数据间的对比分析使用χ2进行检验。P<0.05证明数据中所对比的数值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效果对比
通过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其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對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其中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占总例数的6.67%,而参照组发生并发症占总例数的20.00%,两组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与参照组,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AC并胆结石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多发的胆囊炎疾病,且此病的发病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临床中对于慢性AC合并胆囊结石疾病的治疗常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并通过腹腔镜观察有无其它微小病变组织,而此手术方式最关键的一点则是关于解剖胆囊三角,确定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三者间的关联,由于慢性AC并胆结石疾病反复发作,而造成纤维组织增生[3-5] ,由于局部解剖结构的变异会给胆管造成很大损伤。通过腹腔镜检查更易确定胆囊萎缩的具体情况及胆系管道关系,并在腹腔镜下更方便手术操作,此手术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面积显著较小于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且术后恢复较快,患者痛苦较小,治疗效率较为显著[6]。
通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表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慢性AC并胆囊结石不仅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且术中出血量也明显较少,另外,手术结束后患者患并发症的几率明前低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慢性AC并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显著,预后恢复情况较好,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侯勇,刘丽英.腹腔镜治疗AC并胆囊结石54例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1):167.
[2]王秀峰.腹腔镜治疗慢性AC并胆囊结石54例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4):20+23.
[3]焦勇,张钧,雍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AC的临床比较[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02):161.
[4]张立明.AC并胆囊结石的腹腔镜治疗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02):81.
[5]吴敏,漆倩荣,邹宇洁.腹腔镜术后应用醋酸曲普瑞林治疗慢性AC并胆囊结石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56(08):1733-1734.
[6]吴莺,郎雁,杜欣,高悦.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口服避孕药的方法治疗轻度慢性AC并胆囊结石合并不孕症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35(0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