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2021-08-09鲁君

关键词:作风建设乡村振兴

摘 要:干部作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其作风是否过硬,直接关系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当前,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仍然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理论学习不够重视、服务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等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努力把扶贫领域干部的优良作风继承下来,发扬下去,筑牢思想作风、树立良好学风、严实工作作风、锤炼领导作风,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21)04-0024-09

收稿日期:2021-01-20  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21.04.0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XKS014)

作者简介:鲁君,女,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村基层党建。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1]。干部作风重在建设,贵在自觉。激发干部自觉投身新时代、体现新担当、创造新作为的内生动力,是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驰而不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使干部作风呈现新气象,为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保障。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如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培养扎根农村、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将面临新目标与新要求。

1.由绝对贫困的全面消除转向相对贫困的常态化治理,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在作风上有“新突破”。针对贫困群众“两不愁”已基本解决,“三保障”还存在薄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格落实“四不摘”的要求,确保群众脱贫摘帽后仍能长期稳定受益,延伸脱贫成果。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中实时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既要解决整体脱贫地区中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等紧迫问题,又要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之后,推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丽乡村生活要求长远目标达成,需要农村基层干部在作风上有新突破,多管齐下继续攻坚。

2.百年乡村振兴实践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发展,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在作风上有“大转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城乡融合、产业振兴与“四化”同步,解决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同步状况。乡村振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工程和长期工程,要求农村基层干部把做好“三农”工作放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作风大转变带动责任意识大增强、服务效能大提升,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3.扶贫工作中反复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要求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2019年全国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8.5万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仍有发生,个别地区‘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2],个别干部挤占挪用、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吃“回扣”、拿“红包”、送“人情”等“微腐败”事件时有发生。彻底改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坚决刹住“四风”,开展专项治理和廉洁风险防控必须久久为功,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

近五年来,伴随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学术界密切关注扶贫领域干部作风建设问题,学者们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扶贫领域干部作风建设重要性研究。众多学者一致认为干部作风建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保障。吴强、李春会认为作风建设是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保障,加强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是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落细落实的重要一环[3-4]。房灵敏认为干部作风问题严重影响脱贫攻坚的进程和成效,在脱贫攻坚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干部,必然是作风过硬的干部[5]。申国华认为脱贫攻坚战中,无论是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促进领导干部“思想减负”、树立正确政绩观、为基层松绑减负,还是选派“硬干部”、采取“硬措施”、啃下“硬骨头”,都需要干部队伍过硬作风作保障[6]。

2.扶贫干部作风问题及其成因研究。莫光辉、过勇认为在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小部分干部仍存在“四个意识”不强、学习风气不浓、群众观念淡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突出等作风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内在素质水平低下和思想认识弱化以及外在工作压力和干部选拔机制不健全等所致[7-8]。廖金萍等指出公共权力“私用化”的行为是基层扶贫出现的“微腐败”现象的本质原因,信息拥堵、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容易诱发不良作风[9]。

3.加强扶贫领域干部作风建设对策研究。对扶贫领域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建立监督制度、强化激励考评机制等方面。殷路路等针对“微腐败”问题,建议对基层干部强化监督问责、畅通成长渠道,在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创新表扬方式等方面精准治理[10]。张芷婧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工作部署、拓展干部培训、严格督促检查、严肃追责问责等方面强化干部责任担当。扭转不良风气要把经常性教育和经常性谈心谈话结合起来,纠正泛滥式的督促检查,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以提升扶贫成效[11]。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扶贫领域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问题原因等进行了宏观、中观层面较丰富的研究,但针对如何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路径研究,多见外在因素对个人的管理和约束,较笼统、较宽泛,少见弘扬扶贫领域干部优良作风经验,以及为应对脱贫攻坚胜利后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如何激发干部内生动力、锤炼过硬作风途径方法的研究。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为理论依据,以扶贫干部优良作风先进事迹为事实依据,坚持从系统观念出发,找准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四個着力点,探析农村基层干部应如何保持和发扬脱贫攻坚中的优良作风,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队伍基础。

二、当前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

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但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使得当前农村基层干部作风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

1.在思想作风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党员意识不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信念坚定才能不忘初心。面对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沉渣泛起。面对体制转轨、利益多元、思想多样的发展趋势,一些党员干部信仰迷失、信念淡化,党性原则逐渐丧失,开始追求享受,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12],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的学习和落实,宗旨意识淡薄,存在官本位思想[13]。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自我革命精神淡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有的检视问题能力退化,患得患失、讳疾忌医;有的批评能力弱化,明哲保身、装聋作哑;有的骄奢腐化,目中无纪甚至顶风违纪,违反党的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屡禁不止。”[14]12-13在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一些党员干部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引进党内的政治生态,表现在具体行为上的本位主义,当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总是站在个人立场或驻村单位角度,不顾及村民和国家整体利益;表现在党性修养上的党员意识淡化、党纪政纪法纪意识淡薄,为名所累、为利所惑,与党的性质、党的宗旨背道而驰。

2.在学风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理论学习不够重视,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理论创新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这就要求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必须永不自满,自觉养成扎实的学风,学懂弄通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在实践中,一些同志放松对自己的学习要求,觉得依靠现有的工作经验就能够搞好工作,所以平时不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和时代发展新知识的学习[13]。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党员、干部对理论学习不重视,把自学变不学;有的想起来就学一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拿学习来装门面,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有的学习碎片化、随意化,感兴趣的就学、不感兴趣的就不学。”[14]11一些干部认为经验比理论重要,干活比读书重要,认为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也能完成脱贫任务,认为现有的知识已足够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一些干部学习和应用不统一、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学一套、说一套,干的又是另一套,不愿向村民请教学习,不了解市场需求变化,不掌握驻村村史和贫困户信息;有的干部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思想,借口工作忙、任务重,没空学,不愿把学习作为终身必修课,对学习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不能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贫困治理观,不能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有的干部学而不思,对乡村发展缺乏预见性和超前性的思考与规划,在农村产业创新过程中不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思考解决的办法,怨天尤人、懈怠放弃。

3.在工作作风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服务意识不强,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实干兴邦,空谈误国”,部分基层干部受成长经历、社会环境和政治生态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政绩观和求真务实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党员干部贪图虚名,工作中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短期行为,在不正确的政绩观指引下,不顾实际制造“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不少基层干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高高在上、不想作为、不会作为[12]。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干部队伍也存在种种复杂情况,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多、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14]104,“现在,有些部门门好进、脸好看、话好说了,但办事不灵了”[14]106,“有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甚至是假作为的问题”[14]116。有的干部认为“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面对上级决策部署,敷衍了事,缺乏“立即办、用心办”的落实态度和服务意识;调研不求真,“坐在车里看、固定路线转、围着饭桌谈”的“走秀式”调研成为少数干部的应付措施,这样的调研摸不清村民真实的情况、看不见村里存在的问题、听不到村民内心的呼声,找不到农产品滞销的真正原因、提不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意见,造成了扶贫对象的“不精准”,使扶贫工作“偏题”。

4.在领导作风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干部责任意识不强,缺乏敢于担当的精神。干部敢于担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如果没有敢担当的气魄和善作为的本领,便不能化压力为动力,更不可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上致富之路[15]。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主要依靠力量,高度的责任意识、强烈的担当精神是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基本要求。“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农民对实现美好生活更有信心、期望更高,干部面临的任务就更艰巨,承担的责任也更重大。但在实践中,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不愿担当、面对矛盾不敢迎难而上的现象仍然存在,“基层干部存在着工作倦怠、工作态度消极的现象,缺乏担当作为的问题十分突出”[16]。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做‘老好人‘太平官‘墙头草,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信奉‘多栽花少种刺,遇到困难不伸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只想争功不想揽过,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有的是‘庙里的泥菩萨,经不起风雨,遇到矛盾惊慌失措,遇见斗争直打摆子。”[14]14在广大农村领域,面对高期望、高要求,少数干部不顾大局、不谋长远,看到脱贫攻坚的初步成绩就放松、懈怠,面对疫情的考验“一问三不知”,缺乏敏锐性和警觉性;有的干部不愿直面问题和矛盾,对特困区、特困户以及脱贫攻坚最后难啃的“硬骨头”,不敢涉险滩、攻坚冰,干部之间推诿扯皮“踢皮球”,规避责任;还有的干部走亲情路线,不讲纪律不讲规矩,对亲戚、老乡“网开一面”“开便利之門”,甘愿被“小圈子”围猎,“拜码头”“搭天线”,部分人之间“互惠互利”的腐败现象滋生。

三、发扬扶贫领域干部优良作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加强党性修养,不忘为民初心,筑牢思想作风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首位,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说到底就是干部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特别强调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人民情怀”,信念如磐石方能“风雨不动安如山”,情怀深切方能“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广大扶贫干部始终牢记共产党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秉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始终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胜信念和决心,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为决胜全面小康、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也为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夯实思想基础。

1.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本质上是其“党性”的体现,在脱贫攻坚一线锤炼党性,更能深刻认识到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坚定理想信念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做到有追求、有境界”[17]。 农村基层干部要使“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在思想深处扎根,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思想上高度统一、政治上清醒坚定、学习上及时跟进、行动上坚决有力,克服软弱涣散、清除精神污染,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无缝衔接”。其次,牢记党员身份、增强党员意识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是普通人民群众中的先行者、代表者,应努力响应党中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主动承担精准扶贫、乡村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党性意识,经常对标对表,以更高的政治自觉、更强的政治担当、更严的政治要求,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争当结对帮扶、定责帮扶的“新标杆”,争做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建设的“排头兵”。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用新时代“愚公精神”担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的领头人、拓路人、探索者,带领村民历经7年在绝壁凿出“天路”,历经13年培植贫瘠土地上的扶贫产业,探索天坑深处的乡村旅游,在解决群众疾苦中锤炼党员作风,在带领村民奔向“康庄大道”中树立党员形象,增强了党内党外对党的政治认同[18]。

2.厚植为民情怀,恪守初心使命。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困难群众时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1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为带领群众把美好愿望变为现实、把设想变成实际,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深入了解贫困户情况,手绘当地地图,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为了及时有效与群众沟通,她主动学习当地的桂柳话方言,流利完整地用方言与贫困户交流,清晰地记录了每一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一年后贫困发生率从她上任时的22.88%降至2.71%[20]。广大扶贫干部不忘为民初心,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用心用情、踏踏实实地为民服务、为民履职、为民尽责,圆满完成了党交给的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21]“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就要不断制定新的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22]在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有把脱贫攻坚中“化民之忧、办民之需、谋民之利”的情操和主动关心爱护贫困群众的情怀传递下去,努力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使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努力保障其義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才能为“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树立良好学风

重视学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独特的精神气质,无数革命前辈在学习的过程中锤炼了自己,为党的事业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扶贫干部切实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把握政策标准、熟悉农村工作,解决农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加强学习,增长才干。在学习中增长才干,要把读书学习作为新时代扶贫工作的内容和基本功,唯有常怀“空杯心态”,认真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习近平调研指导过的贫困村脱贫纪实》《习近平在宁德》《摆脱贫困》等著作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才能真正做到对共同富裕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才能时刻不忘将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巩固拓展、才能为接续推进脱贫地区良好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在学习中增长才干,还要主动向脱贫攻坚先进学、向奉献基层干部学、向勤劳致富能手学,把握规律,创新方式,将这项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做实、做好,不断“充电”才能为基层工作“蓄能”。

1.在群众中学智慧、长才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启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要把广大基层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3]农村基层干部应大力弘扬向群众学智慧的作风,坚持创新发展扶贫攻坚中的“枫桥经验”,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履职水平,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在扶贫工作中,许多干部虚心进农家、学农话、干农活、解农难、帮农富,在与群众交谈中深入了解脱贫致富路上的实际困难和阻碍,在与群众沟通中找到了更多更好解决群众难题的方法。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新义村驻村第一书记刘超坚持广泛征求村民意愿,探寻脱贫致富新路子,通过积极驻村走访,主动向村民了解村史,与农户交流讨论,探索出了以“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确立了以苗木、花卉种植、家畜养殖及销售为主的特色产业,建成20亩林下养鸡场,提升贫困户增收点,顺利带领群众脱贫致富[24]。

2.在实践中悟真知、积经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固化人民主体地位认知结构的根本途径。决胜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证明,干部要把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意见、办法拿到群众中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加深自己对理论的理解、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自愿接受先进思想和技术的培训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为防止返贫、建立后续帮扶的长效机制夯实基础。许多扶贫干部在反复实践中清晰认识贫困地区生产什么、为谁生产、如何生产的问题,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地特色的发展道路。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王庙镇孙庄村支部书记宋文彬认真总结该村发展大棚蔬菜失败的教训,虚心向专家求教,带领群众熟练掌握了适合孙庄村碱性土壤种植农作物的技术,实现了生态宜居与产业兴旺相结合的融合发展[25]。打通堵点、补齐短板,破解乡村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改善供给质量,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加深了干部群众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赢得了干部群众对“易地搬迁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受灾人员生活救助”等政策的肯定与支持,带动了贫困地区加强农民科技教育、提升自我“造血功能”、依托“学习强国App”打造“线上+线下”学习新模式的积极性,营造了以问题为导向学以致用的浓厚学习氛围,更使“振兴乡村教育”成为农村基层干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的重要抓手。

(三)坚持实事求是,提升履职能力,严实工作作风

“实事求是”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实事、得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好脱贫攻坚正确方向。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實,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21]他要求扶贫干部要抓住“六个精准”,做到扶贫“落得快、落得实”,与贫困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用实际行动带领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真正把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基层、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每一位农民身上。

1.整治不正之风,清除“绊脚石”,真抓实干振兴乡村。尽管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但由于大病、残疾、灾害、产业失败、就业不稳和疫情暴发等多方面原因,约有500万人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为实现贫困人口动态清零,“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不能丢。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防止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弹回潮,农村基层干部要摒弃“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思想,对于那些认为扶贫工作只是为完成上级的考核任务,认为完成今年脱贫任务就万事大吉而疲倦厌战、盲目乐观、麻痹大意的干部,需谨记帮扶不是“填表”、考察不是“留影”,要坚决消除“数字式”“盆景式”“指标式”“算账式”脱贫。六年坚守扶贫一线的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张渠伟,使渠县130个贫困村脱贫、整县摘帽,身患“耳石症”和“青光眼”,他一手拿眼药水,一手抓工作,昼夜坚守攻坚一线,总结出“九比九看”“铁军扶贫”和“六个一”社会扶贫易地搬迁“五个三”等扶贫模式,成为渠县脱贫摘帽的“加速器”,他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和历史担当诠释了什么样的干部才是“优秀扶贫干部”[2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三严三实,就是要言必行、行必果,做到行胜于言、言行一致,不是搞个形式、签个字就完了。”[27] 45-46对待上级的决策部署,干部要用心、用力,要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的服务精神,少些开会发文、多些实地调查,少些“口头军令状”、多些行动实效;对待需帮扶的群众,要俯下身子察实情、解民忧,摆正主与仆的位置,把百姓安居乐业、群众认可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树立“实干出政绩”的工作观念,提振扎根乡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发汇聚乡村发展活力的正能量。

2.深入走访调研,把脉“开药方”,用心规划振兴乡村。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实情、发现问题的关键,是科学决策、解决问题、合理规划的必要前提。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和落实,离不开每一位扶贫干部长期辛勤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攻坚战就要用攻坚战的办法打,关键在准、实两个字。只有打得准,发出的力才能到位;只有干得实,打得准才能有力有效。”[28]“宁德扶贫”的成功经验之所以成为人人称赞和学习的典范,离不开习近平同志带领地委专属一班人历时3个月走遍9个县的调查、思考与研究,“弱鸟”的准确定位为其找到方向,有方向就有了突破口和努力的目标,挖山筑路打下经济发展基础,“志智”双扶打下教育发展基础,终于使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面脱贫。原原本本地把政策落实好,真真实实地把情况摸清楚,“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29],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推进乡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宁德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只有在调查研究中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精准调研生产、生态、生活实际,了解群众的困难,发现潜在的矛盾和问题,明辨是非、识别真伪、弄清缘由,才能提高事前预防的能力、减少既成事实的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才能更好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让乡村建设工作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提质增效和农村的高质量发展。

3.提高办事效率,打造“示范窗口”,改革创新振兴乡村。2020年面对疫情下扶贫农产品滞销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农村基层干部精心部署疫情防控期间商业促销活动,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打造“科学管理的示范窗口” “农业品牌的示范窗口”,既为脱贫攻坚最后收官提供保障,又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新载体。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积极学习和运用好互联网技术,通过邀请电商专家讲解销售网站的平台运营模式,运用供求规律进行市场评估,商讨制定项目计划、出台运营方案、普及销售技巧,打造了立足本地的“互联网+农产品”的销售模式[30]。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时,夸赞当地群众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由陕央企组建的助力脱贫攻坚“合力团”,利用现代农业集约化投入打造的“智能联栋木耳大棚”使柞水木耳成为脱贫致富的“金耳朵”,借助“电商”这个新业态,金米村的村民在阿里巴巴、淘宝网等大型线上营销企业进行专场推销、网红推销、活动推销,使山野木耳成为当地实施产业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载体[31]。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农村建设的根本,许多扶贫干部带领群众用优质的产品和创新的步伐面对市场调整,打出联动“组合拳”。他们通过指导农户给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不断提高土壤肥效,使农作物增加产量、提升质量,打造“科技进步的示范窗口”;通过邀请农业科技专家和种田能手进行科技种植技能培训,使先进种植生产技术进村入户,打造“一流服务的示范窗口”;通过研判当地产业资源和市场需求基础,使传统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并以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创立农林牧副渔多种产品品牌、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培养壮大农村电商人才等方式集中发力,使新兴产业充分融入区域产业格局,打造“创先争优的示范窗口”。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是“十四五”期间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工作。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需要借鉴致富先进经验做实产业发展;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培育返乡农民工、入乡科技人员等创业主体,需要寻找新思路,打开新局面。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确保创新投入保障到位、创新政策落实到位、创新机制建设到位、创新监督管理到位,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具备现代科学思想和创新理念,深刻认识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挖掘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

(四)树立责任意识,奋力担当作为,锤炼领导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32]众多扶贫干部始终把这一使命牢记心上、把责任担在肩上,坚持扎根农村、贴近农户,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

1.心怀“国之大者”,树立大局观。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农村基层干部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和理解“三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3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从全局的高度、用长远的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历史任务,新任务又提出了新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農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村基层干部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必须与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相适应,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服务大局,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国家发展规划、乡村振兴多作贡献。农村基层干部,一方面要清楚认识到自己作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担负着团结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重大责任,是凝聚广大群众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引导者。另一方面,助力乡村振兴,不应局限于当前一时的脱贫,要有长远眼光,树立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要把新发展理念运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例如,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34],深刻认识“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35],在实践中不断为乡村振兴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创建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

2.忠诚干净担当,加强规矩观。守规矩是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文情怀的认同,以及自觉内化和外化的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时强调:“要通过较真碰硬的考核,树导向、言规矩、压责任,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质量。”[27]118农村基层干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主体,对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负有领导责任,必须充分发挥率先垂范作用,树立规则意识,守住做人底线和从政底线,更加规范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涌现出许多先进干部典型,他们懂规则、敬规则、守规则,不触法纪、不负群众、不辱使命。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扶贫办原主任郑贵章,坚守原则、忠于本职,不吃群众一口饭、不拿群众一分钱,在他任职期间,连续多年无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等问题,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36]。这些扶贫干部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在扶贫工作中从不接受吃请、礼品,在精准识别贫困户中,从不搞“人情户”,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开展考核评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各地高度重视对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表现优异的集体和真帮实扶的干部群众通报表扬,鼓励其再创佳绩、再立新功,形成了讲规矩、守规矩、敢担当的正确导向。“要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37]使领导干部明白“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38]从这些年考核过程看,国务院扶贫办严把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关,通过层层检查评估等有力措施,使农村基层干部攻坚能力明显提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治理成效显著,体现了党中央严明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的要求。

守规矩是支撑敢担当的“理”,理直才能气壮,按规矩办事、按纪律和规律办事。有一支守规矩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在志同道合的同志关系中步调一致前进,才能激发敢担当的内生动力,才能在面对任何困难、任何局面时都能形成强大战斗合力。自2013年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基层扶贫干部为脱贫攻坚作出了重大贡献,截至2020年底,共有1 800多名扶贫工作者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在展现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中实现了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一分权力,十分责任”,农村基层干部要时刻谨记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考量忠诚品质,不断提升检验忠诚度的标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忠于党忠于人民,“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39]。

四、结 语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农村基层干部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筑牢思想作风;常学常新,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树立良好学风;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真抓實干出新绩,保持优秀工作作风;不断提升领导发展能力、组织工作能力、执行落实能力、为民服务能力,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锤炼过硬领导作风。

作风建设没有终点,确保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需要农村基层干部自觉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思考和谋划工作,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的乡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党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可靠的“战斗力”、促进乡村繁荣发展的“主心骨”和“领路人”,农村基层干部必须传承好党的优良作风,使党的根基更加牢固、血脉更加浓厚、力量源泉不竭,必须保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意志,努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未来。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8.

[2] 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3-07(02).

[3] 吴强.严格作风治理 确保脱贫攻坚成效[J].行政管理改革,2018(8):22-25.

[4] 李春会.在持续改进作风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J].人民论坛,2020(15):165-167.

[5] 房灵敏.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J].党建,2020(4):16-17.

[6] 申国华.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是脱贫攻坚的关键[J].红旗文稿,2020(14):48.

[7] 莫光辉.精准反腐:脱贫攻坚战的政治生态保障——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九[J].行政论坛,2017,24(1):40-46.

[8] 过勇.以过硬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6):74-76.

[9] 廖金萍,廖晓明.基层扶贫“微腐败”: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基于交易成本政治学分析框架[J].求实,2020(2):37-45.

[10] 殷路路,李丹青.基层扶贫干部“微腐败”行为分析与精准治理[J].领导科学,2018(36):10-12.

[11] 张芷婧.全面脱贫从何抓起[J].人民论坛,2019(15):52-53.

[12] 桑学成.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路径[J].学海,2017(5):5-9.

[13] 朱明刚.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探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2):13-15.

[14]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15] 陈斌.让干部敢担当善作为[J].人民论坛, 2019(1):60-61.

[16] 郭晟豪.基层干部何以担当作为?测量、动机与前因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0(6):924-934.

[17]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32.

[18] 陈达平.毛相林:敢向绝壁要天路[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03-08(07).

[19] 兰红光.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 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千家万户[N].人民日报,2012-12-31(01).

[20] 庞革平.以生命诠释初心[N].人民日报,2021-02-20(06).

[21] 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3.

[22] 人民日报评论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N].人民日报,2020-12-07(05).

[23] 习近平.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0(02).

[24] 高瑞.种养殖基地让村民“年年有余”[N].西安日报,2020-04-26(02).

[25] 刘臻.上访村摘穷帽奔小康[N].德州日报,2020-08-18(06).

[26] 田乙斯.我市3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N].达州日报,2020-11-25(01).

[27]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8] 李涛.认清形势 聚焦精准 深化帮扶 确保实效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N].人民日报,2016-07-22(01).

[29]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386.

[30] 谭超.电商助力农牧民脱贫奔小康[N].鄂尔多斯日报,2020-12-18(02).

[31] 原韬雄.小木耳,科技赋能展前景[N].人民日报,2021-03-30(05).

[3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33] 张洋.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报,2021-01-12(01).

[3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09.

[3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21(01).

[36] 武萌.鄭贵章:决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N].河北经济日报,2019-07-27(03).

[37]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2).

[38]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J].人民检察,2015(4):1.

[3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2-22(01).

The Style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Cadres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U Jun

(School of Marxism,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710048,China)

Abstract:The issue of cadres work style is related to the support of the people and the life and the death of the Party.As the backbon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whether the rural grassroots cadres have a strong styl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decision and deployment in the countryside as well a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At present,there are still vulnerable spots and urgent problems waiting to be solved in the work style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cadres,such as lack of firm ideals and beliefs, short of emphasis on theoretical study,inadequate service awareness, and absence of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To deep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dre work style,we should strive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fine work style of cadres in the field of poverty alleviation,build a firm ideological style,establish a good and strict style of study,and train a tempered leadership style to provide a strong style guarantee for the overall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grassroots cadres;style construction

(责任编辑:王倩)

猜你喜欢

作风建设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国有企业作风建设方法路径研究
分析飞行教学中的作风建设及其安全意识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坚持严以用权 提高党员干部担责能力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