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条件限制法在小场地教学中的运用

2021-08-09陈侠袁春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场地运球线段

陈侠 袁春

现阶段部分老城区学校受场地条件限制,无法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在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战术之初,体育教师采用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知,提高学生快速且准确掌握运动技能的能力。主要从练习的时间、空间、器材及体育教师自身特长等进行有条件限制的教学方法。在小场地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采用条件限制法的目的是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它指向性强,解决问题精准,因此,在小场地学校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条件限制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在小场地现有的条件下,体育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内容特点、教学对象心理与生理特点、教师个人专业特长等条件,注意器材、场地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选择合理有效的条件限制法,就可以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一、围绕技术教学目标,选择条件限制法

技能教学、身体素质和技术与战术的学练等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除了通过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指导等达成教学目标,更应通过学生的自主练习达成。教学目标是制订教学方法的关键,在小场地学校,围绕技术教学目标选择条件限制法时,应将场地条件和器材特点考虑在内,为高效达成技能目标创造条件。如,《四年级(水平二)300m~400m跑》教学内容,制订的技能目标是:在跑的过程中,呼吸节奏与跑的节奏相配合,学生的体力要分配合理。那么,如何利于小场地达成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可根据这一教学目标,运用条件限制法进行教学设计。如,可利用学校小场地上现有的小篮球场地线段、小排球场地线段、小足球场地线段及其他已经存在的线段,在不同线段区间设计跑动路线并限制跑动速度。即利用小篮球场的长、宽、中线、中圈和三分线设计跑动路线:要求在边线和端线处学生集体按节奏快速跑,进入中线、三分线时要求慢跑,进入中圈要求快速走,小组长可以带领组员自主选择行进路线,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根据事前制订的练习方案自主练习,利用小篮球场地上的各种线段,设计出线段区间的跑速(快慢)、形式(走跑)等,对300m~400m跑的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也可以用不同节奏的音乐配合场地线段进行教学。如,跑至中线线段区间时,设定慢节奏音乐,以慢跑的形式跑动,到达中圈线段区间时,设定快节奏音乐,以快速跑的形式跑动,要求学生的步伐与音乐节奏相配合。

在练习时间和空间上限制学生跑动的节奏。采用在练习方向上限制学生活动的范围、多种条件限制法相互配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明确知道体力是如何分配的。因此,采用上述条件限制法,对于学生掌握合理分配体力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作用。

二、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条件限制法

教学内容的特点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较大制约。各学段学习的内容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体育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就有所区别。在教授不同学段、不同内容时要求不同,即使教同学段、同单元,但不同课时,体育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校小场地的特点,在器材上多创新,采用与教学内容、小场地相符的教学方法。

1.远度教学内容

场地条件不足会对一些运动项目的教学带来较大的阻碍或影响,如,助跑投掷垒球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及爆发力有着其他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因教学项目需要的场地较大,在小场地学校教授这一内容,实施难度较大。那么,如何在小场地开展此类教学内容呢?笔者从器材上加以考虑:限制器材重量,使用投掷羽毛球代替垒球,以此限制投掷物的远度;用摔纸炮进行动作的模仿练习,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地面投掷,解决场地小的问题;用持垒球对学校的墙壁投掷等方式进行投掷教学。

再如,执教教师在教授《四年级(水平二)上步投掷沙包》时,应分析此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为投掷远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投掷技术动作,并能有效掷远,需要较大的练习场地。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体育教师应考虑学校的场地小、班级人数多等问题,此外,还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研究探讨。体育教师在确保学校的墙壁符合投掷要求后,可以让学生面对墙壁投掷,以此解决练习场地的问题。还可以在墙壁上设置不同高度的标志线或标志物,帮助学生解决出手角度的问题,同时,这也方便学生捡沙包,提高了练习密度。另外,可以将2名学生分为1组,利用快速挥臂击打布条的练习方法进行出手速度和爆发力等方面的练习。如此看来,即使在小场地进行投掷教学,只要体育教师采用合理的条件限制法,也可以达成教学任务或目标。

2.球类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借用器材,改变练习方向、距离、次数等,有效解决学生易犯错误动作的问题。以足球教学为例,如果初学者难以掌握脚背与球的接触位置,会导致运球方向不正,此时可采用以下条件限制法:学生成4列横队站位,每名学生前后左右间隔距离2m左右。体育教师准备若干个实心球,先让初学者用脚背正面与实心球接触,反复踢实心球,体会正确的运球部位,然后再让学生沿地上的直线进行运球练习。又如,在进行足球运球教学时,初学者脚背触球力量难以控制,会导致学生或踢得过远,或不敢触球,此时可采用以下条件限制法:要求学生在一定距离内增加脚触球的次数。在1m内脚触球5次或6次,用触球的次数控制学生在运球过程中力量的大小,反复练习后,可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逐步提高练习要求。再如,初學者运球时,往往触球后身体后仰、停顿一下后再向前跑,这会导致球与人分离,此时除了采用以上条件限制法以外,还应要求学生在触球时身体重心下降、前倾,触球后,触球脚与球滚动的方向同向落地,反复练习,直至完全正确地掌握技术动作。

运用条件限制法,解决了学生运球时易犯错误动作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练效果,从而达成教学任务或目标。

三、依据学生年龄阶段,选择条件限制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动机和运动能力等因素直接制约着小场地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因此,体育教师要对以下几种水平段进行认真分析,并注意在条件限制法的选择上应符合学生年龄段特点。

水平一的学生在认知上仅停留在动作表象上,具有爱模仿、易激动、自控能力较差、柔韧素质较好、动作协调性较差等特点,在运动认知上还处于较低阶段,未形成课堂常规意识,对于场地的大小还没有概念。因此,针对水平一的学生应多采用情境教学法,即,设定教学情境,限制练习范围(“池塘”“花园”“小树林”)等,为防止学生随意跑动,可利用情境限制他们的练习范围,这也是在小场地组织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水平二的学生在认知上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自控能力和竞争意识有所增强,但还不稳定,需要体育教师进一步启发与引导。针对此水平段的学生,体育教师应依据学校场地条件,在规则上进行限制。如,在教授足球运球这一教学内容时,如果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比赛,大多数学生难以控制住球,会导致学生在小场地内追着球跑,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体育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规则要求:在练习区域(限定具体场地大小,如,在2m×2m的场地)范围内,看谁脚部触球的次数多。体育教师制订规则后,学生们受到了条件限制,就会在触球力量、方向上有所控制,从而解决了“小足球满场滚”的问题。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运球技能,提高了控球能力,还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水平三的学生体质明显增强,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喜欢对抗激烈的运动,此时,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强调技能的学习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在条件限制法的选择上,体育教师要充分结合学校场地小的问题合理布局。如,在足球2vs2技战术配合教学时,体育教师可利用标志盘将场地严格控制在3m×3m或4m×4m的范围内进行练习。这种小范围的技战术配合在足球比赛中经常出现,具有较强的实战意义。再如,此水平段的学生进行瞬间快速起跑练习时,体育教师可在场地上摆放间隔3m~5m的标志盘,让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在两点间进行前后或左右快速移动练习。这些条件限制法对小场地学校的体育教学都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四、依据教师专项特长,选择条件限制法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项特长在小场地教学中利用条件限制法进行教学。如果体育教师的特长是篮球,那么在教授投掷项目时,可将投篮时球的出手角度与投掷物的出手角度进行比较,将墙面设置投掷点(保证高度)让学生对着墙面练习,这样既解决了投掷时出手角度的问题,也解决了场地小的问题。再如,体育教师的特长是足球,可在教授30m快速跑这一内容时,告诉学生在比赛场上无球队员跑动需根据场上情况做出积极跑动,如果在比赛时摔倒了,要快速爬起来快速奔跑,这就是在足球比赛过程中跌倒了,需要立刻爬起来继续与对手抢球,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体育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运动特长设计30m快速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坐、躺、趴等不同的姿势进行起跑,跑动的距离可以根据足球运动特点——快速起跑10m以内作为练习距离,让学生在10m范围内听信号进行折返跑练习,以此丰富教學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趣味无穷。

小场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但体育教师可依据器材、教学方法及场地等因地制宜改善教学环境,使教学能够顺利有效完成。针对小场地课堂教学,可以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师专项等作为依据,合理地选择条件限制法进行课堂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小场地运球线段
完形填空一则
一次函数助解线段差最大绝对值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如何开展老城区小学在小场地的大课间活动
中学小场地体育活动开展模式研究
学校开展校园定向运动的意义和作用
小场地组织体育活动方法初探
线段图真好用
“双人运球”乐翻天
如何确定线段的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