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的习作插上个性的翅膀

2021-08-09杨丽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5期
关键词:作文活动生活

杨丽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小学生作文,本应是充满生活童趣的最富有个性的学习、感悟的创造活动;小学生作文,更应是他们七彩童年的真实写照,是他们人生经历中最精彩最纯真的一部分。可是,当我们翻开一篇篇孩子们记录童年生活的作文时,却看不到孩子们应有的直爽和纯真,见到的仿佛是一个个充满“学究气”的小大人在装腔作势,空话、套话、假话随处可见。他们笔下的文章也缺少灵气,让人感觉“千人一面,百篇一腔”,缺少他们亲身的经历、个性的观察和独立的见解。往往是用自己的笔写下别人的思想。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的孩子在作文中失去了童趣、童心与童真了呢?这让我们不得不为我们多年作文教学的功过而深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们在作文中童心袒露,童趣回归,童真释放,就必须让学生的作文走向生活,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一、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走进生活

生活作文教学研究认为,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即从生活到作文再到生活的往复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生活的质量会因他们对生活认识的提高而提高,作文的能力也会在学生对生活表达能力上而提高。生活作文可以优化这个循环,从而使生活与作文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也使学生能在生活与作文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生命的真谛。

作文来自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也应该体现生活性原则,有利于提高學生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现在的学生被课堂、课外辅导班紧紧束缚着,缺少了走进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少,写作缺乏生活素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从常规的课堂、繁重的课外辅导和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真正走入生活,走进大自然,深入社会。让他们自由地去观察、去体验,增加他们的人生经历;使他们有时间走进图书馆,与书为伴,饱读经典,增长知识,丰富语言。学生有了自己经历的生活和感受,就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就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也不至于无话可说、无病呻吟了。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生活

由于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每天基本是学校、辅导班、家这种生活路线,再加上计算机、手机的普及,许多学生迷上手机、电脑游戏,甚至有些家长教育意识缺乏,没有意识到让孩子接触自然对孩子成长、对孩子写作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组织学生去接触自然、感受生活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具体做法是:

1.走进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

每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自然万物。如:春风吹拂时,带领学生走进田野,感受万物的蓬勃生命力;秋风飒飒时,带领学生走进果园,品尝丰收的喜悦;有雾的天气,带领学生走进雾中,领略雾的朦胧和神秘;飘雪的日子,带领学生融在白雪皑皑的世界中,追逐嬉戏,和雪花共舞。学生只有通过有目的的和大自然接触,才会对那些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个性的认识。这些会为作文提供实实在在的素材和内容。

2.走向社会,到社会上搜集作文材料

利用节假日让学生走出家门,去参观一些场所,访问各界人士,去做一些公益劳动,使他们在社会活动中得到锻炼、收获感受,促进成长。这些活动都会成为学生宝贵的成长经历,都会让他们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真情实感,并能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为了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我开展了很多语文实践活动。如:举办诗文朗诵会、手抄报评比展、课本剧表演、拍卖会、生豆芽比赛、物品交易会等。在举办的“物品交易会”中,我让学生们把自己闲置的东西带来,和同学们交换自己喜欢的、需要的东西。交易会一宣布开始,安静的教室立刻变成了人声鼎沸的“交易市场”,学生们俨然成了一个个“小老板”。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进行着公平的交易。交易成功后,交易的双方要填写具有“法律效力”的信誉卡。整个“交易市场”热闹非凡,且井然有序。最后,学生们都交易到了自己满意的物品。在交易会中,学生们除了收获快乐,更重要的是对交易会有了深刻的了解,并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并能够多一份体验,多一份感悟,多一份生活积累。

4.利用传统节日,巧设作文教学。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引领学生重新认识、探索身边的传统节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底蕴。作为教师更要巧妙设计作文教学,将作文教学与传承节日文化结合起来。如:在端午节时,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并在家委会的组织下开展了包粽子活动。活动正式开始,一片片清香的粽叶、一粒粒晶莹的糯米,在一双双小手下变成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粽子。接下来就是煮粽子,这个过程是着急而期待的过程,学生们闻着飘出来的阵阵香气,不停地交流着、畅想着。终于出锅了,学生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张张笑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而且有了切身的体验,他们写出了一篇篇真实感人的文章。清明节组织学生开展碰蛋比赛,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装扮鸡蛋,再进行碰蛋,最后评出鸡蛋之王,整个过程学生热情高涨。比赛结束,学生进行写作就有一种下笔如有神的感觉。过春节时,结合学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寒假中开展写对联、剪窗花活动,使学生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的同时,进行假期习作练习。把作文教学和传统节日有机结合,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最缺乏的是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真情实感”这是学生习作最基本的要求。要达到这一基本要求,最根本的一步就是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只有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洞察生活的现象,挖掘生活的内涵,写出内容丰富、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鲁迅先生在《给董永舒》结尾处写到“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这就强调了观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把有关的观察知识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不仅是学生获得一切知识的首要步骤,更是学生写作入门的指导,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要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说教表面,要确实落實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和认知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他们对生活的感知、态度和理解也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地指导他们去观察、去感悟,启发和激活学生的感官、经验和思路。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写作的对象,其次再去靠近他,去观察这个人物的外貌、言谈、举止,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等,从多角度去观察人物,才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对人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月季花,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视觉,了解它的形状、姿态、颜色;通过触觉,触摸它的娇嫩;通过味觉,品尝到它的滋味。教师要把指导学生观察落到实处,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如课内“看图说话”“一分钟表演”,课外组织郊游、参观等等都是有效的途径。

四、让学生的个性在写作中得到展示

大纲强调“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正是自主性学习的最佳诠释。小学生作文练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作者必须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还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任其自由自在地翱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的重要指导思想。

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他们的个性特点是鲜明突出的,他们的创造力往往就储存在这一独特的个性之中。可现在,往往出现有些老师对学生写作要求过高,对学生束缚过多的现象。所以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与人交流和自我表达的需要,是每个人生活和成长发展的需要。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双眼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内心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大脑敢于质疑,大胆发现,表达自己虽然带着童真稚气却充满灵气、充满想象的心声。使他们懂得———万紫千红总是春。

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引导学生写“我”的自得所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个性之笔,显“我”的生活之趣。让学生走进生活,给学生写作的广阔空间,让学生们自由自在地想,自由自在地写。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使学生的习作插上个性的翅膀,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使学生的习作展现蓬勃茁壮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作文活动生活
“活动随手拍”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