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教研新创意,教师发展新境界

2021-08-09季媛媛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5期
关键词:鸿鹄项目组校本

季媛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教师节给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没有一流的教师,就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办不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成为“立教之本”和“兴教之源”。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因此,以学校为基础的研究———校本教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北校教育集团目前辖西园、安大两个校区,共136名教师,近2 500名学生。教育集团内各校区教师年龄跨度大、教学理念差异大,专业素养不—,师资状况成为制约集团内涵发展的瓶颈。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以校为本,以校本教研为主的三条新路径———意识更新、制度创新、活动翻新,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校本教研意识更新

1.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在学校文化价值的取向上,我们强化集团全体教师理念认同、素养重建。2018年起,集团全体教师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每学年要求教师制订学习计划。集团内定期通过举办教师沙龙、教师论坛、专题报告会、读书感悟分享会、学习笔记展评、班主任节等多种活动,建立互动开放的分享环境。教育集团校以各校区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核心,让教师在自我融入群体的过程中,提升教育境界,找到发展坐标。

2.形成自我反思意识

集团校在以校为本的各项教研活动中不断引导教师对日常教学进行反思与研讨。工作要求“八有”已成学校工作常态,即:教学有后记、阅读有分享、学习有汇报、检查有反馈、交流有点评、活动有感言、教师有评语、校长有寄语……这些常态化的分享、汇报、反馈、点评,不断促进教师公开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在与自我、与他人、与环境的对话中形成反思意识。

3.拥有科学研究意识

目前,很多教师对课题研究缺少信心、底气不足;有部分教师甚至谈到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就产生抵触情绪,认为都是一些急功近利的形式主义。确实,在小学里做科研课题,面临的困难重重。然而,小学做科研课题也有其独特的科研价值,未必要取得重大的理论突破,而在于做课题的过程中能聚焦教育教学实际难题、主动学习探究,提升教师的思考力和行动力,迅速带动一批教师成长起来,促进师生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基层学校做课题的主要价值。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是全国信息技术实验校。实验什么?研究什么?我们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研究方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互联网+”背景下,教材、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不是一场少数人参与的教学改革,我们必须迎接挑战,而不能回避这些事实,因为想躲也躲不了。在一番剖析之后,教师开始进入了状态,逐渐有了课题研究意识。利用资源平台做课件、尝试使用电子书包、学用问卷星收集分析数据、开直播课堂、线上答疑、小视频制作、推送资源包,这些信息技术的研究与运用,让教师迅速成长,更让大家受益匪浅。

二、制度创新

理念是重要的,但如果不从解决“制度”层面的问题入手,任何改革都只能是“改良”“挖潜”。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的校本教研制度立足于管理实效,着眼于教师发展,促使每一位教师主动参与、自觉研究、不断进步。

1.備课分类分级

集团内里教师年龄不同、资历不同、学科不同、个性也不同,对备课这种常态工作,无法用一个尺度去统一要求。经广泛调研,学校出台《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北校教育集团教师备课管理办法》,因校因人而异,动态管理。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年龄教师备课时可以呈现不同形式的教案。

个人备课自由选择。根据教师职称情况或者年龄情况给予分级分类要求,也给予自由选择的权利。二级、三级教师手写详案备课,并由学校指定一名骨干教师跟踪指导和督查。一级教师手写教案备课,在书写内容上可适当放宽要求,对于重点章节、关键内容要备详案。其余内容可以写简案。高级教师(含50周岁以上教师)可在手写简案备课、电子备课、教科书备课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备课方式。学校每月教学常规检查对教师个人备课进行评议和记录,期末对个人备课评出优秀教案(含优秀电子教案、优秀备课教科书),学校给予奖励。

集体备课步调一致。集体备课实行单元(主题)备课制。备课组提前做好备课主题课规划,每次安排一个单元(或章节)研讨主题,每次精备一个重点课时,并指定主备教师。主备课教师先行拟订初稿,提前发到本组交流群,供大家提前学习和思考。集体备课时,由主备课教师阐述版块分析、学习背景、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其他教师集体讨论,完善初稿。主备课教师吸纳意见调整教学设计,试教上课,其他教师观课讨论,形成一份较为科学的共同教案。本组教师可结合教学进度、班级学情,创造性地参考使用。集体备课聚焦重点内容、重点课型,备课组内传帮带一体行动,保证了研究有方向,教学不走样。

2.分享多元开放

现代社会多元开放,有特长的教师很多,他们的特长作为校本培训的资源能促进教师群体形成良好的概括提升能力和探索规律的研究习惯。例如,某位教师在刊物上发表了论文,学校邀请她为在集团校本培训时做论文写作培训;某位教师书法一流,学校请她给集团校新进年轻教师培训“三字”,写字帖做示范;有的教师善朗读,就请她组建朗读俱乐部,定期在学校公众号上推送有声作品。再如,有的教师教子有方,有的教师穿着得体,有的教师善养花种草……我们就在校本培训时安排生活类选修课程。有特长的教师以自我为蓝本“现身说法”,极具亲和力和说服力,教师在愉悦的氛围中双向交流,共同提高。

3.激励多种多样

西小北校教育集团给予教师的奖励方式多种多样,以此激励教师提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物质奖励有自主购书权、半日调休、集体观影、团队聚餐、积分兑换等……精神奖励有评选鸿鹄之师、最美教师、喜报表彰、校报校刊封面人物、承担项目领衔人等形式。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提前申报。学校的奖励既可以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又可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和保护,激励教师迸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活动翻新

1.以赛代训抓平台

自2018年起,西小北校教育集团即开展“鸿鹄杯”教学评比大赛,每学年一届,至今已举办三届,全体教师认同度非常高,效果显著。“鸿鹄杯”教学评比大赛不是普通的公开课评比,而是一个以课堂场景为主阵地的以赛代训的研究平台。各校区分别承办不同学科比赛,教师们同场竞技,各自汲取吸收。“鸿鹄杯”教学评比大赛中有上课有说课,有评课有研课,既有基本功考核又有场景模拟、问题解决,既有书面提交又有现场比拼……“鸿鹄杯”教学评比大赛摈弃了传统公开课比赛的甄别选拔功能,以课会友、以课研究、以课展示,让课堂真实真心真情,让教师真听真评真研。“鸿鹄杯”教学评比大赛就是一个关注校本的有效研究平台,它以本校的不同类型教师为研究主体,以真实校园、校区为研究背景,以教师在课程实施、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真实有实效。

2.导师引领项目合作

集团校内有一大批各学科的骨干教师,他们是学校打造学科教研共同体的宝贵资源。2019年起,学校成立1个领航工作室和17个名师工作坊,涉及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科学等多个学科。名师工作坊的主持人就是学科导师。青年教师在导师引领下开展各种项目式校本教研活动。比如“品质教学”项目组、“品质教学”项目组、“勤劳小天鹅”劳动教育项目组、“小天鹅大闯关”评价项目组、“宽度语文”课程群项目组、“童趣数学”课程群项目组、“磁性科学”课程群项目组、“创意AI”信息课程群项目组……通过主动参与课程改革等重大项目的合作研究,提升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这些专题化项目式教研活动的开展,摆脱了以前教研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和高耗低效,让教师团队达成了一致的工作愿景,营造了良好的研讨氛围,也让研究成果可触可感。

3.网络教研跨越时空

网络无疑就是一个巨大的、取之不竭的现代媒体资源库。“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型教研组的创建,学习工作化和工作学习化已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和学习的方式,改变了教师的学习和工作观念,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集體创造力,最终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班主任论坛”“网络专题学习”“线上读书分享会”……依据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教师在各种资源库中下载了适合教学内容、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部分课件放入学科教研组空间供大家使用,也有的教师把自己制作的课件放在学校课件库中,主动把自己积累的各种教学资源贡献出来与他人分享。网络教研使教研活动效益倍增,教师发表教研观点更容易,和同行交流更快捷,还能大大降低开展活动的成本。

在任何一所学校,教师都是引领学生起飞的鸿鹄阵队。学校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之间互助、交流、提升,成为一个个学习共同体,让学校的教研文化在集团化背景下深刻转型,才能锻造一批发展潜力大、教学能力强、创新思维活的骨干教师,形成鸿鹄阵队。校本教研意识更新、制度创新、活动翻新,让每一位教师在教育路途上走得更专业,飞得更高远!

猜你喜欢

鸿鹄项目组校本
The Sound of Tennis 网球之声
央视播报龙感湖聚14万只候鸟
雄鸡与鸿鹄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张鸿鹄《决战胡麻岭》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携孙逛街
统计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道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