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试探
2021-08-09伊佳欣
伊佳欣
学科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化学学科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文章首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进行阐述,然后分析了影响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因素,最后提出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化学核心素养相关的研究提供有利参考。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1.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在新课改背景下,以生为本成为了学科教育的核心理念。教师在具体教学之中,要将目光放在学生的长远发展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认知能力以及德育素养进行培养,如此才可以真正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才真正能够将学科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会由学生独立完成对知识框架的构建,可以让学生不再受到填鸭式教学的影响,也不会再对其思维意识进行束缚。同时,教师也能够彻底从依靠考试大纲设计教学计划的教学思维方式中突破出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生活入手,设计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可以更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十分契合新课改的要求,也十分契合学生的长远发展需要,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大量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对于自己终身发展有利的关键能力,也在促使其思维意识和能力提升的同时,让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更加顺利。
2.优化授课方式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在课堂中凸显自己的权威地位,通常会采取讲解式的教学模式,这就会将学生置于一种高压学习环境中,由学生对知识进行被动的学习。再加上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考试成绩成为了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让教师的教学压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压力都十分大。在错误的教学思想下,不仅难以保障化学课程的开展质量,还会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核心素养、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化学学习缺乏价值。而通过提出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以及要求,教师在教学践行的过程中会主动进入对授课手段的优化与创新之中,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知识、解题能力以及思考与探究等多方面的训练,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针对性调整教学计划,进而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更好达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让教师明确自身的教育职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会主动转变教学观念,脱离课堂中心的角色定位,并明确考试成绩只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项因素,但绝不是主要因素和唯一因素,会将学生看做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啟发和引导,而不再以主宰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学习,才会与教师积极配合,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避免了填鸭式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让学生的知识构建效果更加理想。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培育过程中,教师会越来越明确自己的教育职责,将全能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努力在教学中挖掘和整合各类优质的教学资源,在综合考虑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学生感兴趣、可以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十分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对知识进行有效理解和掌握,才能真正将化学课程的育人作用更好发挥出来。同时,在核心素养培育工作中,教师还需要明确德育素养培养的价值,要在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既要鼓励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又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共同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以及难点问题的解决,从而在核心素养的帮助下发挥教育实效性。
二、影响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因素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学的首要任务,要求教师在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但是,由于该阶段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很多教师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中化学课堂仍会被知识讲解所占据。再加上高中生的课业十分紧张,为了让学生在高三有充分的高考复习时间,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会将授课时间缩短,而在较短的授课时间内,又会以考试大纲对教学重点进行安排,这样就会忽视学生学习中的接受能力。在此种灌输式的化学课堂之中,学生在学习抽象且复杂概念知识时,便会缺乏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在学习积极性较低时,自然会影响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影响化学课程教学作用的发挥。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基于对上文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意义以及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授课核心,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与素养协同发展,构建高效化的化学课堂。下面就针对实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说明。
1.利用学科活动,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在对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学科活动是十分有效的一种途径。所谓的学科活动,是指与学科有关的教学过程,就化学学科来说,学科活动可以由四方面构成。首先,课程实施,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活动;其次,教学拓展,以教学需求、学习形式的需要,设计针对性的学科活动;再次,学科竞赛,以某角度对学生学科技能进行训练,之后结合竞赛内容实施学科活动;最后,课外延伸,目的就是为了将课内外学习进行结合。
为了让学生对化学学习真正产生兴趣,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深挖,所以学科活动的开展必不可少。而学生通过参与学科活动的过程中,又会凭借学科互动的知识转化作用,在积极开展中达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比如在教学“氯气的性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需要对该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到其与核心素养的衔接点,如设计“氯气的发现与确认”学科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学科活动的过程中,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理解,并对学生的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化学素养进行培养。通过对学生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化学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后续的化学学习之中,会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学习,这样就可以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2.利用教學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尤其是随着化学专业以及社会的持续发展,化学专业知识对于生活的帮助越来越大。因此,教师通过对学生认知情况的了解,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就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会更好理解化学知识,并对化学课程的学习价值进行感受,最终促使学生科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比如:在教学“获取安全的饮用水”一课时,教师可以与距离学校最近的污水处理厂进行联系,带领学生真正走入污水处理厂,在真实的参观过程中,体验化学知识对人类健康生活的帮助,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硅”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金属材料的应用,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更加逼真、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知识进行理解与全面认识,这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自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需要注意,教师创设的各类教学情境,必须要遵循情感性、知识性、针对性和真实性的原则,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也更好地达成对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学生努力利用学习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
3.开展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化学实验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主题式实验活动,教师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化学实验通常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而这也是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表现。
比如:在教学“氯气性质”这一实验时,教师就要在合理分组之后,让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入对实验的设计与探究之中,教师只需要及时了解各小组的探究情况,给予科学的指导,让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对自身的科学思维、探索能力以及思考意识进行培养。需要注意一点,在学生开展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给学生及时的指导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各小组实验的严格监督,这样才可以防治危险事件的出现,保证学生处于安全的实验环境中。
4.利用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化学原理和概念是最基本的内容,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可以促使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化学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概念教学环节,通过强化概念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知识进行真正的理解,进而让学生将学习的基础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
比如:在教学“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一课时,教师在实施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进行理解和掌握,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为微观和元素观念,对物质结构形成客观认识。在长期坚持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提高概念教学目标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奠基。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简单,需要教师持续探索创新的培养方法和途径,构建越来越完善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取得理想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