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探究

2021-08-09张蓉倩

旅游纵览 2021年7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乡村振兴

张蓉倩

摘 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文化资源丰富,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广西的旅游经济伴随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优势,把乡村的文化旅游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广西的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广西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提升乡村文旅质量、助力挖掘其价值特点出发,思考针对性措施,以期为高质量建设广西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7;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梧州市人文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研究与实践”(2017KY1459)。

引言

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党关注的重点和建设的重心,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会议召开之后,乡村振兴问题又一次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为有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有效解决农村农民的稳定就业问题和农村经济产业的质量提升问题,我国农村抓住了文化旅游环境下的机遇条件,为乡村振兴战略找到了良好的切入点。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但是,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在模式、定位和文化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建设质量水平不高。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人们在乡村体会到不一样的文明魅力和文化景观以及如何让老百姓的“口袋”和“脑袋”同时富起来,这两个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基于此,本文对广西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展开分析,把实现乡村文旅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其经济产业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特点

(一)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应是精神文化与物质经济互通的产物

乡村文化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下的一条组合型建设分支,有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双重功效。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是通过打造新生态下的旅游产品和关联产业,来推动乡村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同时再通过建设者的合理规划,满足乡村旅游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从这一角度来看,乡村文化旅游可以成为双要素引领下的双属性产业,其两种属性要素共同构成了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产业形态和内在机理,从而需要对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有更加全面和具体的认知,以避免对产业价值理念和实践落实形成误判和偏差[1]。同时,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产业经济效益的获取方面,而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旅游消费者的价值判断。

(二)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注重对文化元素的挖掘

现代的文化产业需要在多重精神元素上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所以要深入挖掘和整合乡村优秀的文化旅游资源。当地旅游相关部门可以开发乡村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手工艺制作文化等资源,保护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利用好古技术、祠堂、古树等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文化要素,传承并发扬农村地区优秀的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公共记忆景观,对乡村文化的旅游资源进行有针对性、持续性地开发。对此,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建设者应当提升游客对乡村自然风光、田园风貌的人文价值体验,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及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以此来整合乡村地区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元素,为乡村项目的设计建造注入鲜活的文化灵魂。

(三)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注重对文化元素的内涵式建设

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与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其表现形式。同时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规则意识。

二、广西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

从整体来看,广西依靠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推出了一批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桂字民族旅游招牌”,并赢得了国内外游客的一致好评,但是在广西如此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只有少数几个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旅游项目,许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文化和旅游融合上仍缺少创新,模仿之风盛行,但是自身特色凸显不足。这是由于许多乡村在前期的考察建设中未能精准地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乡村特色,将跟风照搬和生搬硬套作为尝试探索的实践项目。目前,绝大多数的乡村文旅产业在项目设置上都会包括采摘、田游、垂钓等内容,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游客在参观浏览过一两个之后就会产生“疲惫心理”,对于后续的乡村文旅产品再无过多的探索兴趣,同时,也会大大地降低游客的重游率,使得乡村文旅项目建设的有效占比率不高。

(二)产品设计内涵挖掘不够

产品设计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产品设计是乡村旅游项目中该地区形象特色最直接的体现,只有精准把握乡村产品的价值内涵,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乡村旅游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行为,但着眼于当前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一部分旅游产业依靠的是大量元素的堆积,只能从表面上呈现出样式的缤纷绚烂;另一部分更像是资本堆积起来的乡村商业开发项目,在明显与地区消费产品定位不相符的情况下,依旧大搞高端商业建设[2]。这种脱离实际的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不仅不能为其建设发展增添新的优势,还会使乡村失去其原有的竞争优势。

(三)宣传效果与实际存在偏差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需集乡村自然风光、田园风貌、文化风情和乡村工艺为一体,开展旅游一体化建设,并以乡村的文化价值作为实现其实质发展的精神价值内核,以此来满足游客们的乡村文化价值诉求。但是,在实际的建設规划中,乡村的文化风情大部分为了宣传册上的形象标语,建设者致力于将乡村打造成另一形式的城市商业建筑,顶着民俗风光的农村商业客栈,标着乡间民趣的农村商业广场。如此行为,使乡村所特有的田间文化和自然精神被城市商业喧嚣和繁杂所遮盖。

(四)政府部门协作机制不够完善

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涉及多方面,如观光、餐饮、住宿、文娱等,不论哪个方面出了问题都势必影响广西的旅游形象,完善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能够发挥职能合力,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行使管理职权,与旅游相关部门之间只是通过单纯地协作与调和开展工作。其中,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使得管理部门的具体内容与职权界定不清晰,缺少有效沟通,仅限于信息交流,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旅游专业管理形式单一且处于被动地位。

三、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

资源开发、保护环境以及共同协调发展是目前乡村文化旅游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地旅游相关部门及企业在对乡村文化产业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本地文化的发展趋向,保留本地传统风俗习惯和民风特点的精华,尽可能地延续本地文化的独特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提升层面有所突破,注重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要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不可将对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单纯作为提升经济收益的任务,而应将乡村的文化旅游资源作为是全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在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考虑到旅游资源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资源的维护工作,不可以盲目追求大规模地开发。要将实现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当地村民保持正常生活的有机统一放在首位,打造出适宜农耕、居住与旅游的文化圣地,从而使乡村环境可以更好地陶冶游客的情操、减轻游客的压力、减少游客的烦恼。

(二)加大对乡村文化价值的挖掘力度

判断某一地区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开展质量的好坏,需要观察其是否具备与众不同的文化特点,只有具备文化价值的乡村,才有助于提升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所以,在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每一个开发环节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反省,不断地完善开发方案,才有助于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此外,广西地势辽阔、少数民族众多,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也多种多样,在开发乡村文化旅游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地利用具有传统特色的乡村文化资源,保留和延续乡村中原有的自然风情和文化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融入绿色生态文明理念,进而可以向游客更好地展示乡村特有的风情[3]。

(三)优化创新乡村文化特色

在设计、生产文化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以游客的实际需要为中心,这也就要求乡村文化旅游的开发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研究游客需求的变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乡村文化旅游需要将游客数量和经济效益放在重要位置,需要设计出可以突出乡村文化特色、内涵以及新意的旅游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并留住更多的游客。其中,吸引游客就需要设计出一些特色项目和独特魅力的游玩内容,使游客可以在游玩的过程中大展身手。留住游客要以满足游客需要为主要目的,对旅游产品进行相应地调整和改良,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并体验游玩项目。要想真正留住游客的心,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乡村文化旅游体系,使游客真正觉得吃得开心、住得开心、玩得开心,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留住游客,让游客恋恋不舍、流连忘返[4]。但需要注意的是,文化旅游创意不需要盲目地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而应该用创意来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地域风情和文化特色,应以此为基础,打造出吸引游客的文化旅游胜地。

(四)做好顶层设计,密切协作配合

近年来,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在我国广为流行,这一活动有着较大的开发空间和发展空间。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这一行业中,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

1.加强规划管理,提升规划水平

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人民的密切关注点,相关部门需要利用全国各地的资源特点和地理优势,进一步推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规划管理。结合相关文献条例,加强规划管理、提升规划水平,促使乡村的旅游规划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加强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开发和经营等工作的管理,为乡村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5]。

2.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吸引高质量人才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相关部门需要出台更加诱人的人才引进政策,如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相关政策的支持,促使更多的优质人才投身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发展中。此外,要强化对当地村民的知识技能培训,使更多的当地居民加入乡村文化旅游建设中,为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注入活力,也为当地居民实现增收,进而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鲁萧萱,邓澧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以湘西地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7):105-107.

[2] 王庆生,张行发.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现实困境与路径[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77-82.

[3] 罗正琴,陈棋.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乡村科技,2020(10):33-35.

[4] 马颖杰,胡卫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优质旅游发展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江苏商论,2021(1):69-72.

[5] 常中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评《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J].中国瓜菜,2020(10):118-119.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