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统计视角的金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应用研究

2021-08-09李芸

旅游纵览 2021年7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统计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芸

摘 要:国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早已开展,但是在旅游实际场景中并未得到充分应用。随着全国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重视,其将成为重要的旅游载体,增加游客参与度、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并发挥其综合效益将成为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本文拟从统计视角,尝试通过等级和类型划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对金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排序后,通过应用案例和现状分析,找出不足之处,探讨开发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7;G1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1]。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等级划分,通常按收集整理的行政级别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四大类。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划分,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其分为六大类:一是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是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是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是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是传统体育和游艺;六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添加了文化空间。

国外学者对于非遗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非遗保护、非遗旅游、非遗旅游开发的动力机制、非遗的内涵及演化和保护体系等方面[2]。国内学者热点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评价、旅游开发模式、旅游保护与传承、旅游文化空间、旅游真实性、旅游数字化等方面[3]。

综上所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已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虽然近几年国内相关研究文献也开始侧重非遗的测评研究及实证研究,现在致力于研究非遗旅游开发应用的成果也有很多,但常州金坛区域的非遗研究还较少。

一、研究方法和样本数据

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法,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另外,为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笔者走访及电话采访了金坛和常州文旅局负责非遗相关工作的人员,还有在景区管理过程中的日常积累。

二、统计分析

(一)非遗等级划分

常州市下辖金坛区,地缘关系非常接近。由图1可见,虽然两地地处同一个区域,历史文化近乎同源,但是非遗的等级划分差异明显,常州市的国家级非遗在全体非遗项目中的比例超过50%,金坛区的国家级非遗比例占全常州的55%,省级非遗占比近30%,成为常州市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表1)。

另外,还有一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研究应用不多,所以经常被人忽略。但是,因非遗的社区化和传承化特性,反而是区级的非遗更为当地居民所熟悉,所以笔者特意咨询当地文旅局,金坛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共有26项,与市级9项、省级7项、国家级5项数量构成稳健的金字塔结构分布。如果把国家级非遗项目比作头部,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发展传承的话,剩下的省级和市级非遗项目是躯干,区级非遗项目是基础,也是一个地区最值得挖掘和利用的非遗部分(见图2)。

(二)非遗类型划分

金坛非遗的类型共12类,为表达方便,将曲艺和戏曲归类进传统音乐,杂技与竞技和体育归为一类。传统技艺11项占比23.4%;传统音乐、曲艺、戏曲9项占比近20%;传统舞蹈7项占比15%;民间文学有5项占10.6%;传统医学、体育杂技与竞技各有4项,各占8.5%;传统美术和民俗各有3项,各占6.4%;文化空间只有1项占2.1%。

如表2所示,传统技艺数量最多,涉及酒、茶、熟食、小吃、土特产等多项,完全可以应用于旅游各场景。传统音乐和曲艺有3项出自茅山,并且可以与传统舞蹈一起结合起来进行舞台化布置和表演。民间文学、传统医学、杂技也各有1项出自茅山。

三、非遗旅游开发和应用现状

(一)节庆活动才有缘相见,平时不常见

非遗的应用通常在节庆活动时间才能看到,例如,豐收节上有舞龙灯、舞狮子、秧歌队、抬阁表演热场,划出一块临时区域来展示和售卖金坛刻纸、封缸酒、泥膏糖、蛋雕、面塑、茅山绿茶、粉丝等,活动之前一个个打电话邀请,免费提供摊位和午餐,所以对于各非遗项目来说,参加这样的节庆活动成本较低,通常只需一点交通费和时间,又能展示非遗文化、创造收入,所以一拍即合。

(二)旅游景点才有缘相见,生活中不常见

非遗项目需要一定的展示空间,金坛并无专门的非遗馆,就茅山旅游度假区,仅东方盐湖城景区内有刻纸和景泰蓝专卖店。或者景区景点举办大型活动了,可以欣赏到道教音乐,平时有香客专程去乾元观,也难以在现场聆听到,除非购买碟片,或者网上搜索下载。

(三)游客才有缘相见,居民不常见

很多当地老百姓说到非遗项目,可能会知道几个传说故事,或者知道骨头受伤了去薛埠老人山骨科,有妇科问题去儒林看病,庙会可能赶过,但是其他非遗项目都说不上来,诸葛村的老百姓可能都不了解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村子的八阵图属于文化空间。

四、非遗旅游开发应用的影响因素

(一)缺乏品牌意识

金坛的封缸酒曾经辉煌过,但是现在已经被丹阳抢注,名气也日益趋下,广告营销不及丹阳封缸酒。还有绿茶,青峰和雀舌都是金坛创制,但是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名茶里不见其踪影,倒是溧阳白茶行销全国各地,成为送礼佳品。茅山老鹅是到仙姑必点的农家菜,历史悠久、口碑出众,但是包装跟不上,各家做各自的,没有形成独特的品牌,也不便于游客购买携带。

(二)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传统技艺里面的11项非遗,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土特产来展示或销售,对于每一样物品的背后,其历史、文化、故事、相关诗词、对食材的传统加工工艺、原材料的品质要求及传承的来龙去脉鲜少有人挖掘,更罕见专著或介绍。就是身在茅山,对茅山传说也不甚了解,不仅无益于传播,也不利于流传。

(三)非遗人才匮乏

传统舞蹈组成员年龄偏大,传统医学一般都是家庭内部传承,还存在部分传男不传女的现象,传统音乐、曲艺、戏曲因为适用场景少,因而年轻人愿意学得少,有时候为了搞活动凑队伍,组织者或民间老把头费时费力还找不齐人。

五、非遗旅游开发应用建议

(一)实施资源活化工程,释放文旅融合生命力

当地可以考虑建设非遗核心示范地,站在区级角度,挖掘当地的非遗文化,集中展示。在客流量大的景区景点度假区,穿插非遗体验,打造非遗元素旅游区。在设计旅游线路时,将当地的非遗项目考虑进去,开发非遗主题精品线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非遗文化。

(二)实施形态物化工程,激发文旅融合消费力

现在网络极其发达,利用网络扩大非遗的影响力和广度,利用网络构建虚拟展陈平台,进行云展陈。要构建研发体系,不断与时俱进,创新产品,提高非遗的生命力。利用淘宝、天猫、拼多多、京东等构建非遗消费平台,也可在当地博物馆纪念品商店设置展柜,借地销售。

(三)实施基因进化工程,加强文旅融合支撑力

当地政府要重视非遗背后的文化,利用多种渠道如电视台、广播等传统媒体宣传,也可以利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多维普及,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技术实现精准推送、穿戴式体验等。

(四)实施经营产业化工程,提升文旅融合带动力

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引导和促进部分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尤其是传统技艺的非遗项目,其传统工艺值得振兴。目前,非遗项目大多单打独斗,等发展壮大后,可以考虑培育产业集群,增强市场竞争力。非遗项目也存在强者恒强的原理,只有培育特色品牌,才能焕发非遗的生命力。

(五)实施发展一体化工程,增强文旅融合粘合力

多年来大部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差强人意,除了各种主观因素外,在市域统筹方面值得提高和强化,区域间的协作也可以更深入一些。除了“专注自身”,还要扩大视野和格局,走出去,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六、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年全国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举办演出71 903场,比上年增长9.7%;举办民俗活动16 987场,比上年增长0.8%;举办展览19 584场,比上年增长3.6%[4]。2021年江苏省非遗保护资金年度预算2 839万元,如何好好利用,是值得思考的大问题[5]。总之,将非遗应用于旅游开发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EB/OL].(2011-02-25)[2021-06-10].http://www.gov.cn/ flfg/2011-02/25/content_1857449.htm.

[2] 江娟麗,江茂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开发的耦合逻辑:以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48-56.

[3] 李亚恒,陈金华.基于CiteSpace的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热点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110-116.

[4] 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6-22)[2021-06-10].http://www.gov.cn/xinwen/2020-06/22/ content_5520984.htm.

[5] 财政部网站.关于下达202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预算的通知[EB/OL].(2021-06-02)[2021-06-10].http:// 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6/02/content_ 5614951.htm.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统计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凤凰古镇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SPSS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