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皇帝的新装》中“大臣”形象歧义性的教学引导

2021-08-09崔晓凤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皇帝的新装新装大臣

崔晓凤

人教版初一课文《皇帝的新装》(以下简称《新装》)在主题教学方面颇有难度。在每年的教学中,几乎每次都有学生对文中“大臣”形象的意义价值进行质疑,有的学生甚至说,如果“我”是大臣,“我”就选择明哲保身,不会站出来揭露真相。学生的这种价值选择无疑对整个文章教育价值产生影响,甚至是负面作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大臣”形象身上这种教育价值的歧义性,并超越这种两难困境(是选择揭露真相还是保全自己),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

一、“大臣”形象的教學价值悖论性

选文的教育价值主要来自作品主题。作品主题和主题的教育价值是两个问题,主题是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意义内涵,往往是丰富且多义的,有时需要深入理解和阐释。而作品的教育价值,就是作品主题中与当代价值需求相呼应的意义内涵,它的意义范畴要小于作品的主题范畴。有时,作品的主题范畴和教育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有时是偏离的,甚至是悖论、矛盾的。因此,作品教育价值的呈现需要教师来引导,教师从丰富含蓄的主题中选择那些契合时代精神和学生精神建构的意义取向。

《新装》是一个主题内涵非常丰富的童话文本。童话类文体故事内容看似简单,实则往往将丰富的意义寄藏于故事之中,让读者通过故事本身去揣摩故事含义。有时童话故事也在文本层面提供一个明确意义,但同时也存在潜在而隐晦的意义内涵。《新装》就是如此。若从主体角度看,《新装》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与美丑问题;若从权力和主体的关系角度看,作品揭示了强权对人的异化与迫害问题;若从隐喻的角度看,它揭示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对立和差异……故事本身所蕴含的丰富含义和多维意义空间让《新装》成为一个在主题教学方面很有难度的选文。

而“大臣”形象所包含的教育价值的歧义性给主题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新装》整个故事很容易产生“敢于揭露真相”“做人要真诚”“心灵要美好、纯洁”之类的主题意向,但作品中两个大臣所具有的意义内涵对上面的主题意义又构成了冲突和拆解:在故事语境中,倘若大臣勇敢地揭示了真相,他们很可能会丢官罢爵,甚至付出生命代价。是选择真相还是保全自己,这是一个关乎存在的宏大命题,是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绕开的问题。

二、教学价值歧义性原因分析

《新装》中“大臣”形象所具有的教育价值的歧义性是由各方面原因造成的,教师须深入了解。

原因之一是由故事语境和现实语境的差异造成。故事语境和学生的现实语境不同。前者更多是一个虚构的、封闭的、审美体验性的故事语境,后者则是一个真实的、开放的、有着切身体验的生活语境。两个语境的文化属性也不同,前者体现的是落后愚昧的封建集权制文化属性,后者则是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文化属性。两个语境的文化属性不同,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途径也有所不同。《新装》中两个大臣的身份属性、所处困境和生存难题在当代是不存在的。所以,在课堂情境教学的换位思考中,教师要明白这两个语境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引导。

原因之二是由大臣形象本身的世俗文化人格造成的。在《新装》中,人物形象可分为两类:道德型人物形象和世俗型人物形象。所谓道德型人物形象,指的是那种或善或恶、单一纯粹、具有极端化的性格,而世俗化人物形象则是那种善恶兼有、丰富复杂、具有生活化的性格。在《新装》中,皇帝、骗子、小孩子等形象属于道德型人物形象,而两个大臣则属于世俗型人物形象。即学生不会从皇帝身上看到当代人的愚蠢,但能从大臣身上领悟到当代人生存的尴尬。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对“大臣”这一形象的教育价值的思考和质问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课堂教学设计与引导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骗子”形象本身的教育价值歧义性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主动抛出问题,引发思考

教师:同学们,如果你穿越到《皇帝的新装》中两个大臣身上,你会怎么做?

在这个问题抛出后,经过课堂讨论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一般会提供两类答案:一是勇敢地站出来揭露真相,二是像故事中的大臣那样明哲保身。这种带有争议性的答案会很快引起学生对故事主题的关注。

2.定向提问,明确重点

教师:假如你们选择明哲保身,为什么?请说出其中的原因。

在这个问题之下,可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并附之以教师的积极引导。在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可能会如下回答:

学生答1:保全自己的生命。

学生答2:保全自己的社会地位。

学生答3:保护自己的家庭。

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回答,不能断然否定。因为学生的回答也存在合理性。站在大臣的角度看,保全自己甚至比说出真相还要重要,这是一个人对自己生命近乎本能的保护。而从大臣面临的问题本身来看,其实涉及一个价值悖论问题:是捍卫真相还是保全生命?这个命题是个两难选择问题,选择任何一方都有道理,也有被充分反驳的理由。这是一个永远没有确定性和唯一性答案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不要让学生陷进这个问题的怪圈停滞不前,要善于超越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

3.超越性思维,寻求良策

对于类似“大臣”的困惑,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回避,需要找到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对于故事中大臣的“要真相还是要生命”的困惑,我们可以跳出这种两难思维的局限,用一种超越性思维来解决。所谓超越性思维,就是不再纠结于双方的对与错,跳出双方的局限,从第三方获得另一种解决渠道。对于故事中“大臣”问题的超越性解决方法,可先从下面两个问题进行引导:

引导问题1:(教师设问)鱼和熊掌,你选谁?(教师自答)我谁也不选,我选燕窝(或:我选粗茶淡饭)。

引导问题2:(问)你喜欢开宝马车,还是奔驰?(答)我喜欢低碳出行,骑行。

提问:对“大臣”的困惑,假如我们既不选择揭露真相,也不选择明哲保身,我们该怎么做(学生讨论)?

教师:我们选择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一个文明、进步的国家。这样,根本的问题就解决了。既有人民爱戴的领袖,又有民主科学的建言献策途径,“大臣”的困惑就不会存在了。

这种引导与启发,实际就是一种超越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跳出原来问题的限制条件和框架,从一种更高、更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4.对接现实,加深理解

选文教育价值的实现还要和现实对接,只有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和灵魂的震撼,才能真正实现选文的教育价值。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站在当下的文化立场和精神维度去审视文体的主题意义。

教师:若故事中大臣的困境放在今天,我们会有哪些建言献策或是揭露真相的途径?

建言献策的方法:

学生答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提交议案的方式,为国家建设建言献策。

学生答2:当面坦诚交流。

学生答3:用匿名电子邮件等方式。

揭露真相的方法:

学生答1:可通过公检法等政府部门。

学生答2:可通过网络媒体渠道。

学生答3:摆事实,讲道理,以科学充分的依据告诉对方真相。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处理像《新装》中大臣这类形象的教育价值歧义性,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选文主旨,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皇帝的新装新装大臣
圆桌会议
新年穿新装
整饬、因循与苟且:驻藏大臣讷钦筹藏探论
《皇帝的新装》后传
《皇帝的新装》续编
mothercare:新年将至,快来搭一套美美的新装吧!
例谈童话、寓言类文章的教学策略
转危为安的大臣
麻疹强化免疫沦为“皇帝的新装”
卖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