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海战役: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2021-08-09邢多多

风流一代·青春 2021年7期
关键词:淮海战役民工战役

邢多多

“青春密码”5:扎根人民,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历时66天,解放军以60万人对国民党军80万人,共歼敌55.5万余人,淮海战役在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历时最长、歼敌人数最多,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究竟是什么力量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答案很多,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陈毅的答案最引人瞩目,他深情而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军事战略,打仗靠人民

1948年11月16日,一场气吞山河、决定中国命运的淮海战役打响。这场战役中,粟裕在前线指挥60万正规部队,后勤由时任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员兼政委的刘瑞龙指挥,刘瑞龙被很多史学家称为淮海战役中的“粮草大将军”。

战役中,解放军虽说有60万正规军,可加上地方部队,总数已经超过百万,每天消耗的补给和弹药是巨大的。按照刘瑞龙的说法,每天需要的粮食保守估计是200万斤,可实际上接近300万斤,任务十分艰巨。

早在战役正式打响之前,中央军委就已经明确指出:这次的淮海战役,规模要超过济南和睢杞战役,包括后勤工作在内的各方面,要做好充分准备。后勤工作要依托群众、要科学调度……中央军委下达给刘瑞龙的任务是:130万人需要三到五个月的后勤保障,无论是粮食和草料,还是装备和弹药,更要为十万到二十万的伤员治疗……

在淮海战役开始之前,刘瑞龙已经提前50多天进行了支前和后勤方面的准备,聚集周边各个军区的后勤人员开动员会。之后,大家火速赶往苏、鲁、皖、豫、冀五省的各市、县、镇成立支前委员会。

刘瑞龙说:“提前一个月,就已经组织了一百多万民工,这支规模巨大的支前大军,多数来自于华北和华东,经历过多场重大战役。”他将这支百万人的大军称为“老民工队伍”,属于淮海战役后勤保障的核心力量。

一个小竹棍的故事,让人们看到当年支前队伍的真实场景:1948年秋天,山东农民唐和恩带着原来要饭时使用的一根一米长的小竹棍,从家乡山东胶东地区莱东县出发。在此后五个多月的时间里,唐和恩带领的小车队和千万个支前队伍一样,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走。他吃“三红”(红高粱、红萝卜、红辣椒),省下小米、白面供应部队。遇到刮风下雨,就把蓑衣、棉衣脱下来盖在军粮上。淮海战役军需的9.64亿斤粮食,就被唐和恩这样的普通民工运到了前线。

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就支持到哪里

在支前队伍中,大家来自不同省份,听不懂各自的方言,但有一句话是相同的,也是各自都能听懂的,那就是:“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

早在战役打响之前,周边各省的人民群众已经开始忙碌了起来。

为了保障解放军前线粮食、衣物、棉被等物资的充足,村庄中的农妇们用碾子和磨一点一点加工军粮。家家户户的小锅中炒着炒面,大爷大娘们一针一线缝出来数不清的军衣和军鞋……这些军需物资又被群众们用扁担挑、小车推、大车拉、毛驴驮,从屯粮点送到前线兵站。

山东莒南县一个由400辆小车组成的运输团,运送5.5万公斤白面到江苏前线。当他们赶到指定地点时,部队已经向前方开进,自己带的口粮也吃光了。为了赶上部队,民工们没有动用车上一斤白面,硬是饿着肚子,推着小车赶上了部队,完成了支前任务。在最后的一天一夜里,他们只吃了一顿饭。

山东胶南县的一支专门运送军鞋的小车队,每辆小车装有军鞋160双。他们在几百公里的行程中,磨烂了自己的鞋,却准时把军鞋送到了前方。站在冰天雪地中的他们,每双脚都裂开了血口,最严重的一个民工脚趾被冻掉了4个。

淮海战役打下安徽宿县时,为了阻击敌军北上,并防徐州之敌南逃,一整夜间,从徐州南郊三堡至宿县间100多公里的铁路线上,人喊锤敲,灯火灿灿。第二天早起一看,只剩下乱石、断木,原来的铁路运输线早已“拔地而飞”。

与此同时,徐州以北从兖州到临城的铁路开始修复。这条铁路是华东野战军打济南时,为阻敌北援,一夜间扒掉的,现在为了保证淮海战役后勤供应,前委决定于1949年1月1日修复通车。这段铁路全长110公里,要重新修复架设47座桥梁,路基也要重新垒垫。当时缺少枕木17万根、夹板2.5万副、土基2万方,至于道钉、螺丝更是无从计数。一位有经验的工程师说:“这些东西就是从美国运来,至少也得三个月。”

当地政府向全民发起动员,组织沿线240个铁匠铺打道钉、夹板,广泛收购散落在民间的枕木,号召人人为修铁路贡献力量。一时间,男女老少齐上阵,人烟浩浩,热情高涨,结果提前于1948年12月2日完成了通车。

据不完全统计,淮海战役期间,铁路工人和后方人民群众共抢修铁桥68座、涵洞228个,修复铁路220里。东从黄海、西至运河、南到陇海路、北达胶济路的主要交通干线全部畅通,有力支援了解放军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

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

淮海战役纪念馆副馆长贾萍几年前对一些支前部队人员回访时问道:“是什么原因让人民群众义无反顾地选择支前,哪怕付出生命代价?”他们回答说:“解放军尊重咱们,亲切地叫我一声小兄弟”“他们在部队休整时,还帮我家挑水扫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作风严明”……质朴话语,至今听来仍倍感亲切。

华野八纵78师69团某连指挥员李庆福1944年在老家山东泰安入伍,哥哥是当地的民兵队长。当时他的父母都在世,还有三个姐姐,一家七口只有一亩多地,生活艰难。土地改革完成之时,他的姐姐已经出嫁,李庆福一家四口分到了两亩多地,还有数间房屋。因为是军属家庭,当地政府还组织村民给李庆福家料理庄稼,全家生活得到了保障。

尽管此后还乡团三次抄家,刺刀直接对着李庆福的母亲,一家人对解放军始终忠贞不渝。李慶福说:“很多农民之前都吃不饱,八路军给他们土地、房子,生活一下子好了,这比给金子银子都好。”

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开战在即,山东解放区迎来了土地改革后的第一个丰收年。此后的短短5个月,山东解放区16.8万名青壮年主动参军,其中8万人补入主力部队。

1949年1月3日《中原日报》刊载:新安县翻身农民于书堂老人,年近七旬,让两个儿子把自己准备做棺木的圆木锯成四方的枕木,抬着送到车站……新媳妇的被面、百年后的棺木,那个年代对中国人来说最为重要的东西,都用来支援了解放军。

《中国共产党简史》《淮海战役新论》(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等资料显示,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共出动民工达543万人,动用车辆88万辆、担架20.6万副、挑子30.5万副。按惯例,人民负担战争的人力一般不能超过总人口的12%,但在此次战役中,平均每一个解放军战士背后,都有9个民工在保障作战。人民怀揣着“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的信念,全民动员支援解放军,才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这场“以少胜多”的奇迹。

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始终具有获得人民群众支持的强大根基。习总书记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这就是党具有青春活力的重要密码。

——石仲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

猜你喜欢

淮海战役民工战役
从淮海战役档案见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伟力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从淮海战役看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步骤
英国黑斯廷斯战役
陈云领导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淮海战役后勤支前工作中的群众路线
民工买保险
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