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包如何改变命运 ——访第十六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蔡叶昭

2021-08-09邢多多

风流一代·青春 2021年7期
关键词:面包大赛技能

邢多多

2017年10月,蔡叶昭代表中国出征阿布扎比,一举拿下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的世界冠军,斩获了中国在世界大赛烘焙项目上的第一金。比赛结束回到国内,他获得了李克强总理的接见,获得了人社部30万元奖励。回到江苏后,江苏省召开表彰大会,重奖他50万元,记一等功,授予“江苏工匠”称号。他所在的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也给他现金50万元的奖励。

两年时间,年仅22岁的蔡叶昭完成了最强“逆袭”。去除浮华,他选择从台前转到幕后,成为世界技能大赛烘焙教练,继续带领新生代中国匠人踏上卫冕之路,用面包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去除浮华,沉下心来做面包

“面包,一种从西方传到中国的舶来品。在西方国家,它有上百年的历史,也是西方人餐桌上的主食,一直以来都是国外烘焙师的天下……”在正式教学生制作面包之前,蔡叶昭一定要详细讲述面包的历史,“这是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在大多數人眼中,面包改变了蔡叶昭的人生。这种成功,吸引着很多同龄人效仿,甚至有人专门找他拜师,为的也是“一战成名”。但实际上,世界技能大赛堪称“技能界的奥林匹克”,在烘焙项目上,欧洲国家始终占据着绝对优势,要想在这一领域有所成就,好比让外国人做中国菜,还得超越中国厨艺大师,难度等级可想而知。

真正进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之前,蔡叶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集训——国家队选拔赛、中国国际交流赛和澳大利亚挑战赛。每一次集训,都是对选手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心理素质甚至体能的终极挑战。

在代表江苏队晋级国家赛时,比赛用的刀具都是崭新的,比赛进行到三分之一时,刀子割伤了蔡叶昭的手,伤口很深,肉立刻翻了出来。尽管止住了血,他的手一碰到面包,伤口又裂开了,就连裁判都心疼地劝他退赛去治疗。那时候,蔡叶昭根本顾不上疼,在桌子上环顾一遍,立刻用保鲜膜把伤口紧紧包裹起来,继续准备食材、清洁工具、搬重物、做面包等……坚持了长达8个小时。那场比赛,蔡叶昭最终拿下了冠军,保鲜膜揭开后,整只手全是紫的。

学员经常问蔡叶昭:“如何做出顶尖口感的面包?”他的回答依然是“练习”。面团最好的发酵温度在20℃至30℃之间,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面包的口感。哪怕是同一个师傅做的面包,也有可能呈现一百种结果。要使这一百种结果变成一种结果,这中间离不开时间和汗水的积累。

在重庆参加中国国际交流赛时,正值寒冬,露天搭建的棚子内,随着比赛的进行,温度不断在变化,给参赛人员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加上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蔡叶昭根本没心情吃饭,比赛期间他只喝了一杯糖水,喝完之后坐了一两分钟,就继续去做面包。“每场比赛的时长不定,比赛时间却很赶,争分夺秒,产品比别人晚出一分钟,就不计入分数,或者会扣很严重的失误分。”临近比赛结束,蔡叶昭蹲下身取烤箱最底层的面包,再站起来时,眼前一片漆黑,脸煞白,他才发现腿脚已经软到站不住……

“经常有学员喊累,我告诉他,累就对了。在赛场上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只有把别人坚持不下来的东西坚持下来,才能成功。”蔡叶昭还经常对学员说,时间和耐心是成长为烘焙大师道路上的必修课。在夺冠之前,他也独自经历了605天的练习以及数以万斤面粉的每天反复捶揉。

王森是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创始人,也是蔡叶昭的良师益友。王森白手起家,经历过事业的破产,人生大起大落后,建立了美食教育集团。他一路陪伴并支持蔡叶昭参加了所有比赛,蔡叶昭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前,王森专门请来很多国外老师点评,品尝味道,给出意见等。夺冠后,作为老师的王森很为蔡叶昭骄傲,对他说:“希望你能始终如一,去除浮华,沉下心稳健地走好每一步。”这个建议恰好和蔡叶昭做面包的初心吻合。夺冠后,他果断放弃了高薪工作,将所有心思都放在了教学上,为的也是让更多参赛学员领悟到这一点。

为了“真爱”,两次“归零”

采访之前,本刊记者在网上看到不下15篇专业报道。蔡叶昭从一个“打工仔”逆袭成长为世界冠军的故事,堪称是普通人中的“超人”,事迹振奋人心。和他细聊,记者发现这一切都源于他对面包的热爱,其中还包含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1995年,蔡叶昭出生于安徽芜湖的一个村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由爷爷奶奶带大。后来,他被父母接到无锡上学,学习成绩一直垫底。初中毕业后,他主动提出不想读书,先去温州的工厂流水线上当工人,后来又在上海当端菜员。没有一技之长,他的工资一直很低。

2012年,打了两年工的蔡叶昭决定学一门手艺。父母当时赞助了两万元,希望他能学习机械和理发之类的工种。蔡叶昭却以表哥为目标,表哥曾在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学习,回家后开了一家蛋糕店,生意很不错。瞒着父母,蔡叶昭将两万元全部花在这所院校的学习中。

“一方面是真的想学本领,另外也有点天赋。”一年学习结束后,蔡叶昭在一家蛋糕店当上了裱花师傅,每月工资有五千元。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对烘焙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从面包中发现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一小时醒发的面团和两小时醒发的面团完全不同;每次面粉温度不同、心情不同,做出的口感和风味也不一样……在他眼中,每一块面包都是有生命的。

尽管父母极力反对,蔡叶昭还是辞掉了工作,回到学校成为了烘焙学徒工,拿着每月仅有1000多元的工资。那也是他第一次为了心中所爱,选择将一切“归零”。

2016年,已在烘焙界“摸爬滚打”长达三年的蔡叶昭成长为烘焙师傅,每月有着稳定且可观的收入。偶然的一次机会,留校学习的一位同学了解到世界技能比赛,告诉蔡叶昭,打赢比赛就能留校当老师,这让他再次心动了。

“读书时,我总是处于被打击的状态,感觉无论怎么努力,效果都不明显。学裱花和烘焙时,老师总是夸奖我,认可我。他们越鼓励我,我就做得越好。”留校教学也逐渐成为了蔡叶昭的心愿。但要参加这样的比赛,必须全身心投入训练,才有可能通过层层选拔,代表中国参加世界级的大赛。

為了心中梦想,几经思虑,蔡叶昭再次选择了将人生“归零”。

“找到适合自己的事,这个过程我用了十几年……”如今,身份转变,作为老师的蔡叶昭,经常会用这句话来激励学生。在他的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制作面包是为了谋生,短暂的学习之后,可能会离开这个行业。蔡叶昭喜欢在教学中,反复提出这个问题:“你是不是真的喜欢面包?”他想时时警醒学生,心有所爱,做出的面包才是独特的,才能在这个行业里坚持下去。

随着世界技能大赛难度逐年升级,周期长、枯燥的训练过程常常影响着选手的心态。每到这时,蔡叶昭就用自己的经验和经历,告诉每一个迷茫的年轻人:“我们可以通过专注于自己的技能,去实现理想。”

学员中也有十五六岁的孩子,他们和蔡叶昭有着相同的境遇,家庭条件不富裕,学业上不开窍,却在做面包上有些天赋。遇到这些学生,他就反复鼓励他们,不要太在意旁人的看法,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择一事而终一生。

带领新生代中国匠人踏上卫冕之路

“一路走来,做面包对我来说,已经从量变发展到了质变。最初,我进入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学习是为了能够掌握一门技术,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来维持生活。自踏上世界技能大赛的征途后,工匠精神成为了伴随我日夜训练和以后生活的关键词。”蔡叶昭解释说,“在烘焙领域,想要做出原汁原味的东西,就要懂它的背景,懂它的故事,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行创新和中西合璧的改革。”

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烘焙始终是一门手艺。在蔡叶昭眼中,“守艺人”不仅要始终如一,更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来传承技艺、传承文化,让中国烘焙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比赛中,他制作出的即兴作品,选用100多个“零部件”面包拼凑形成,有海龟、贝壳、船舵、水母、麦穗、稻草等多种元素。“海龟象征面包最初是从西方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我们漂洋过海来到世界大赛的舞台,目的就是为了把中国的烘焙技术展现给全世界。”蔡叶昭说。

当时是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的比赛,比赛规则和制作要求都是空白,全靠团队摸索。如今,他带的学员有专业团队来辅助,去国外学习、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学生只需要用心学技术。但比赛也更加严苛,更倾向于临场发挥,考验创作灵感。

蔡叶昭不断与全世界面包高手过招,逐渐总结出了做面包的根本法则:基础+精致。“不仅要对市面上的面包基础化,还得有一些创意性的东西,尤其是把个人的灵感和想法融入食物当中。只有不断去尝试做各种风味,才能在口感方面做到独特。”正是这种守正出新的做法,促使他带的学员快速成长。

从教以来,蔡叶昭带领学员相继斩获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铜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金牌。受疫情影响,原定于2021年举办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被延迟到2022年,蔡叶昭的脚步却没有停下,带领的学员几经角逐,已有三位成功进入国家队选拔赛。不久的将来,他将继续带领新生代中国烘焙匠人踏上夺冠之路。对话

《风流一代》:烘焙项目世界冠军、江苏工匠、江苏省青联委员……一路走来,你获得了很多头衔,这里面最看重哪个?

蔡叶昭:头衔证明了我这些年的付出,但我并不享受这些,也不痴迷去一些学校当主讲嘉宾时学生对我的崇拜。我最喜欢的还是做面包时的自己。无论周围多么嘈杂,只要沉浸在面包的世界里,我就能做到专心致志。我不关注生活中的任何得失,只想做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这种状态是我做其他事时无法获得的。

《风流一代》:你如何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

蔡叶昭:在烘焙领域,大多数人的学历都不高,包括我自己。学业不好,不代表你不能成才。技术工人队伍如今已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正在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对我来说,职业不分高低,只要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精、做长久,坚持去做,每个人都能成为领域里的“状元”。

《风流一代》:“面包师”的爱情是怎样的?

蔡叶昭:面包和甜品很配哦!2016年,我和同做甜品的女孩认识,并一路走到现在。我俩认识的时候,我正在打比赛,每天熬夜、训练等,她一直都陪着我。恋爱时聚少离多,处在同一领域却让我们彼此更加体谅对方,一路互相扶持前行。2019年,我们踏进了婚姻殿堂,2020年5月7日,迎来了第一个宝宝。现在,我俩都在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当老师。这也是面包带给我的终极幸福。

《风流一代》:接下来,你有哪些规划?

蔡叶昭:我不仅要向学生传输很多的职业理念和素养,还需要努力引导中国的烘焙行业往更优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最根本的是助推中国烘焙业回归做面包的最原始状态——烤。随着人工智能和机械化设备代替了人工,人们追逐便捷,忘了只有把粮食的味道、发酵工艺的味道、食材的味道、烘烤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复合成的那种香气才是独一无二的。对于烘焙业来说,只有回归人类这种最原始的做法,才能让这种西方技艺在中国以新的面貌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面包大赛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大赛主题:我的阅读·我的童年
拼技能,享丰收
“好吃”的面包灯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面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