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的京津冀协同发展
2021-08-09侯永志朱鸿侯继磊
侯永志 朱鸿 侯继磊
[摘要] 进入新发展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更加突出创新、更加注重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更加侧重发挥比较优势、更加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更高要求,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潜在风险挑战。“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协同发展的新机遇,防范化解潜在的风险挑战,坚持错位发展原则,做大做强协同发展的动能;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优化协同发展的质量;加强体制机制协同,提升协同发展的效率。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机遇; 新挑战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07-0062-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1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新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規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指出,要“聚焦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引领带动能力,推动区域重大战略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2进入新发展阶段,京津冀应围绕“十四五”规划的工作任务,继续深化协同协作,积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新发展阶段面临更高要求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区,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地应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更高要求。
更加突出创新的驱动引领作用。与历次五年规划不同,“十四五”规划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摆在各项重大战略的首位,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3当前,以无线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既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十四五”规划对创新驱动发展作了周密部署,特别是提出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北京正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牵引,应聚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三城一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应更加强化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主阵地作用。
更加积极助力国家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经济全球化逆流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了既有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各国对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自主可控、高效安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坚持经济性和安全性相结合,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1京津冀在国家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和创新链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北京依托全国科技创新人才高地优势,形成了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涌现出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型企业。同时,北京市持续推进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积极打造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初步形成完整的、领先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创新体系,通过全面提升新能源智能汽车核心竞争力,北京市打造形成了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优势集群,并为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新动能。
更加倚重基于各自优势的协同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把京津冀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城市群一起,共同支撑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合。这是新发展阶段京津冀区域必须履行好的重大历史使命。“十四五”时期,三地应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基于各自的发展优势,强化协同,形成合力。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发挥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天津市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发挥在产业发展与政策创新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河北省作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发挥在区域转型发展方面的支撑作用。
更加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十四五”规划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设专篇部署民生工作,强调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自觉主动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京津冀区域在民生领域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城乡发展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等。京津冀地区是国家首都所在地区,理应在改善民生,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走在前列,发挥引领带头作用。
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
在新发展阶段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比较优势及外部环境出发,牢牢把握新发展机遇,防范化解新风险挑战。
新发展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在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迎来更有利的政策环境。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到“十四五”规划设专章部署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工作,可以预见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间的融合互动、融通补充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服务和支撑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作为首个推出的区域重大战略,将在创新机制、财政支持等方面迎来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京津冀科技创新的驱动引领作用将更加显著。“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1京津冀三地创新资源富集,汇聚了涵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科创资源,具备形成产学研循环互动的良好基础。《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显示,北京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全国排名第2位,天津排名第4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弥补河北科技创新短板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2通过更加完善合理的创新资源配置,京津冀将释放出更大的创新活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3京津冀拥有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北京引领高端制造业发展,津冀在传统产业如重化工业、物流港口等领域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产业承接空间,三地应加快产业转移和资源优化配置,打通和延长制造业产业链,补齐区域经济合作短板,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多措并举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京津冀地处东北亚经济中心地带,东临渤海,背靠我国中西部经济腹地,在衔接生产和消费方面具有重要的空间和区位优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
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应防范应对潜在的风险挑战。高度一体化导致经济要素和资源过度集聚,可能进一步加大区域差距。尽管“十三五”期间京津冀三地在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协同性大大增强,但三地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目前京津冀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微中心建设进度仍显缓慢,若不能有效改善城市单中心的空间结构,随着基础设施便利化程度的提高,可能导致各类高端资源重新流向区域中心城市,加大区域差距。协同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治理难题不容忽视。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但在协同发展过程中三地所获之益可能是非均衡的。从相关经验来看,如何形成一个令各方都满意的利益分配格局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另外,京津冀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除吸引高端产业集聚、引导产业转移外,区域的现代化治理是一大挑战,如何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治理效能是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从目前看,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京津冀如何有效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挑战。从经济总量看,京津冀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总量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有明显差距;从结构看,长三角具有制造业产业链完整、金融资源丰富的突出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市场环境开放包容、政策支持力度大的显著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京津冀区域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发挥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走在前列。
统筹推进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
“十四五”规划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了战略部署,京津冀三地应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更高要求、新机遇和新挑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补足发展短板,统筹推进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
坚持错位发展原则,做大做强协同发展的动能。错位发展是做大协同发展动能的重要前提。京津冀三地应依托各自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应新发展格局的需要,细化产业分工,深化价值链供应链合作,做大三地发展整体动能。北京应进一步发挥创新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通过共建京津、京冀产业技术联盟等途径,持续提升向津冀两地的科创辐射能级,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津冀两地应进一步发挥制造业基础雄厚等优势,积极承接北京制造业优质资源,在高端制造、精细化工等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培育和支持相关产业的领军型企业做大做强,共同构建三地相互配套、协同分工的产业格局,共同培育和壮大有竞争力和持续力的经济增长极。
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协同发展的质量。实现高质量的协同发展,最根本的依托是创新。高质量的协同发展是产业协同升级的发展,是城市治理协同进步的发展,是人民福祉协同提升的发展。三地应联合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共性前沿基础科学研究,打造富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充分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动三地交通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升级,提升河北、天津地区传统产业的生产率和竞争力;抚育发展新兴产业,做强做大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构建区域化的“智能+”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北京、天津及河北主要城市向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迈进。积极探索创新制度,结合三地各自定位推动促进区域发展的新政策、新制度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区域协同立法、联合执法向更广泛领域延伸,通过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的协同创新进一步激发区域创新发展活力,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加强体制机制协同,提升协同发展的效率。体制机制协同是促进京津冀区域发展效率进一步提升的重要保障。三地政府应在更广泛的领域探索协同治理模式,通过优化协同机制,逐步减弱大城市虹吸效应,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生态环境等领域建立常態化的政策沟通协调机制,增强三地政策的协同性。加强民生领域的政策沟通协商,构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加大大型医院、优质学校等公共服务机构在人力、资源等方面对医疗教育薄弱地区的帮扶和输入,共建高水平的医疗教育设施和机构,实现医疗、教育等资源在更广大范围内的共享,加快推进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均等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1,(9).
[2]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J] .求是,2019,(24).
[3]习近平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N].人民日报,2019-01-19.
[4]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及特征[EB/OL]. http://www.sic.gov.cn/News/459/10834.htm.2021?03?10/2021?06-16.
(作者简介:侯永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朱鸿,天津发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南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研究员;侯继磊,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 / 曹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