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明:东北民间文化“老把头”
2021-08-09姜姝
姜姝
在省文联曹保明的办公室里,记者终于见到了微信里的“故事把头”曹保明。前后约了三次,曹保明总是在外地调研。1949年出生,和新中国共同成长的曹保明今年已经72岁了,但依然精神矍铄、声如洪钟。曹保明一见到记者就说:“这时间约得正好,我下午还要赶去延边参加一个研究会。”
东北大地上写满了故事,而曹保明就是那个发掘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领军人物。他常说:“东北是一块时时在感动着人,人一旦被它感动就忍不住去感动别人的土地。”
1973年,吉林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一汽厂10万员工仅有3个名额,曹保明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吉林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大学生。上学期间,他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毕业后,曹保明留校任教,成为“民间文学”课程的老师。
1979年,曹保明带着学生们到九台县采风。曹保明有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看那里的县志。在九台县志里,他看到一张经过多次折叠已经快碎了的纸,上面写着“三江好罗明星推翻日本火车,在上家车站”,下方盖着土改工作队的公章。就只有这一句话,却引起了曹保明的注意。“三江好”是谁?他怎么推翻的日本火车?带着这些疑问,曹保明开始带着学生们走屯串户,炕头上,油灯下,地垅旁,历时1个月,做了广泛的田野调查,查阅了大量日伪档案。这一查,竟查出昔日的土匪头子竟然是一位抗日英雄。
九一八事变后,土匪罗明星决意投身抗敌。1年后,“三江好”率800响马炸火车、撬铁道、打埋伏、拔据点,威震吉林半边天,后由杨靖宇收编为东北抗联第十九路支队。罗明星号为“智多星”,他曾以接受“招降”之名,手摇纸扇,一袭青衫,率几名护兵进入磐石县烟筒山据点。酒宴上谈笑风生,镇内外里应外合,一举击毙佐伯少佐等7名日伪军官,夺枪上百并掠得棉衣千套。后来在九台组织抗战,1938年10月因叛徒安春喜出卖而被捕。拷打利诱之下,他拒降拒官拒财,只求速死。1939年5月20日,罗明星在伪满“最高法衙”被处绞刑,慷慨就义,时年42岁。
曹保明感慨万千,为不让英雄蒙尘,他用10多天就写成了4万余字的纪实文学《“三江好”罗明星》连载于《长春日报》,产生了强烈反响。两年后的一天晚上,一位来自天津的老军人突然敲响了曹保明的家门,进门就是一个军礼:“我是‘三江好罗明星的儿子罗美庭。卢沟桥事变后,父亲再去东北就没了音讯。后来,很多人说我父亲是土匪,这是老母亲去世前最大的伤心事。幸亏您为我父亲正了名。”说着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个红彤彤的证书,上面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罗明星为烈士”。
说到这里,曹保明非常激动,眼眶也湿润了,他对记者说:“这件事对我触动极大!我想,东北就只有一个‘罗明星吗?从此我就走进民间,一发不可收,再也停不下来。” 从那时起,曹保明把发掘历史遗存、抢救民间文化作为终身职业。
如今“查干湖冬捕”声名远扬,每年冬捕时节都有很多游客慕名前来,央视也屡次到吉林来拍摄冬捕的盛况。而“查干湖冬捕”能出名,曹保明功不可没。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冬天,曹保明听说查干淖尔湖上的冬季捕鱼是当地人维持生存的古老风俗,他乘火车到了附近县城,又花20元雇了一辆驴车,大雪纷飞中赶了20多里路。到了西山外屯,鲜鱼的腥味儿和炖鱼的香味儿扑面而来。曹保明找到当地著名的渔把头石宝柱,老江湖渔把头能通过看冰面、观冰色、听鱼“走”,判断出冰下有鱼没鱼。冬捕是门技术活,这里面的门道讲究极多。曹保明在石把头家住了1个月,每天跟渔民们同吃同住,白天一起上冰面,晚上一起拉家常,有人误以为他也是个渔民。他先后写出《最后的渔猎部落》和《恒久查干淖尔》两部书,获得“徐霞客文学奖”。这两本书引起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开发热潮,当地政府以此确立了一个地域节日——东北渔猎文化节,还给了“节日制造者”曹保明极高的荣誉:多次邀请他和石把头下头网,最大的一条鱼当场拍出32万元!
2014年,在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曹保明在酝酿一件大事。在几十年的田野采风中,曹保明结识了许多抗联老兵,听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抗日故事,他想把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保留下来。现在还剩多少抗联老兵?吉林省民政厅答复是271名,最小的87岁,最大的100多岁。老兵们年纪都大了,时间紧迫,曹保明组织了53名志愿者,有大学生、硕士、博士、的哥、记者、年轻老板……十几支小分队举着“东北抗战老兵口述史编写组”的旗帜,背上面包矿泉水,迅速奔赴深山林海偏乡僻野。岁月漫漫,每位老兵都珍藏着一个小包、小匣或小筐。小心翼翼打开,一层包一层,里面是光华闪闪的军功章和发黄的证书。每位老兵讲着讲着都会突然陷入沉默,眼泪流淌不止,那是因为想起被冻死、饿死、炸死的战友。他们身上都有几个枪眼刀痕,每个伤疤都是一个令人泪下的故事。不断有老兵离世,曹保明带领工作队争分夺秒地采访,最终采访了127名抗联老兵。曹保明找了当地一家小旅馆住下,把手机一关,连续3天没日没夜地伏在案前,把《抗战老兵口述史》的书稿整理了出来。
2015年8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盛大阅兵和授勋章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接见了30名有代表性的老兵,其中15名是国际抗战老兵,而国内的15名老兵中,就有一名是曹保明亲自采访的102岁老兵孙庭江。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为孙庭江戴上勋章的一刹那,曹保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是祖国和人民对他和志愿者们工作的肯定。这部传递着老兵心声的口述史被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收藏。
在40多年的搶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曹保明几次身遇险境。在研究木帮文化时,他跟随伐木人进山砍树、下河放排,在湍急的鸭绿江中落水,不会水的曹保明却急着让人先抢救他写满了文字的笔记本。在挖掘土匪故事时,他和几名同事在干饭盆迷路了,连向导都“嘛哒山”了,所有的通讯设备、指南针等都失灵了,在原始森林里三天三夜才走出去,这要是遇上猛兽,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事后曹保明也感到后怕,可是为了探寻东北民间文化,他又毅然决然踏上征途。东北几乎每一个村落曹保明都去调研过,有30多个春节他没有在家过。冯骥才评价他:“每逢年节,阖家团聚,我知道有一个人却在路上,他就是曹保明,东北的许多文化是被他抢救、保护下来的。如果中国多几个曹保明,我们的文化将会保护得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