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少年,德行天下

2021-08-09和美君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兴趣爱好融合创新立德树人

和美君

摘  要:儿童兴趣培养教育是校外教育的代表方式,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途径。中国儿童中心积极推进儿童兴趣培养工作的转型升级,把儿童的小“兴趣”、小“爱好”上升到为国育人的高度,通过场景化研学、融合创新课程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儿童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不断探索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创新发展,后续将加强系统化顶层设计与教育研究的指导。

关键词:立德树人;兴趣爱好;融合创新

一、时代背景

新时代教育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许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讨。例如,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北京大学钱理群先生提出: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北京大学徐凯文老师提出:“空心病”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姑且称为“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党和国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明确解答。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教育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是: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决克服“五唯”。

二、校外教育的责任担当

校外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校社协同共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校外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培养目标,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目标一致,同时具有自身优势的教育路径与方式,代表方式之一就是儿童兴趣培养教育。儿童兴趣培养工作是校外教育的典型教育形式,传统上称为儿童兴趣小组活动,是校外教育机构面向儿童开展素质教育、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儿童中心作为国家级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坚持公益性、儿童性和时代性,努力突出校外教育活动的多元化、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特点,积极推进儿童兴趣培养工作的转型升级,实现校外教育价值的重塑。以“大国少年”为精神内涵,全面创新中心儿童兴趣培养体系,重点在中华美育、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丰富培养内容。深化供给侧改革,坚持“巩固、淘汰、创新”六字方针,科学完善中心兴趣培养项目结构,支持跨学科、融合课程研发,提倡开展工作坊、设计体验空间、研学等更加开放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脑科学指导下的少年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评估,为儿童兴趣培养提供科学依据与支撑。大力推进中心线上课程的开发与引进,创新中心传统教育服务体系。

三、“大国少年”兴趣培养教育规划

(一)内涵梳理

“大国少年”重视育人价值引领,重视国家认同、文化传承、责任担当、奋斗精神、实践创新等品格能力培养,体现了奠基健康人格,培育家国情怀,融入文化传承,突出实践育人,贯穿深厚的历史文化,立足当下,放眼世界深度思考,感悟文化自信,树立自强自立、奋勇向前的勇气与大器胸襟。其中,“大国少年”教育格局之“大”涉及:教育宽度大视野,教育远度大志向,教育厚度大胸怀,教育高度大格局。“大国少年”价值导向之“国”,体现在国家认同、民族自豪,心明历史、脚踏大地,责任担当、服务社会、人文情怀、实践创新。

(二)系统规划

这是一项教育体系工程,需要系统规划、并行实施,以研究为引领、以活动为实践,涉及中心多个教育领域工作的协同合作,例如包括教育研究、主题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师资建设等。在儿童兴趣培养教育版块,我们的工作路径是:首先,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来优化教育结构,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加强跨界融合的课程研发,提升综合素養培养;其次,强调自主学习,凸显独立自强的品格能力;再次,强调各类学习的实践应用,体现新时代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四、“大国少年”兴趣培养融合课程示例

(一)融合性场景化研学课程:《少年穿越古典中国》

本课程是从德育行为“高度”进入的爱国、民族、文化自信的筑魂工程,培养落地在祖国大地的大国少年,其关键词是中华文化、德育美育、场景教育、线上线下。该课程的特点包括:

首先,聚焦“少年东方教育”,强调东方文化母题教育。立足中华五千年文明,目标是提升“国家”文化自信力,是一项文化基因培基工程;第二,强调“场景化”沉浸式教学,从“知行合一”塑造中国童年“身心”模式,体现研学课程的独特优势与重要价值。从教室到真实“场景”中体验、感悟、学习、内化,这种亲身经历的过程与体悟,与仅仅在课堂中抽象的概念理解大不相同;第三,加强不同学科间融合创新,融通各“项目教学”,例如科技、国学、戏剧、影视、武术等多种兴趣培养学习类别,在融合性的场景中立体化体验学习;第四,强调星海空大地教育,培养大教育格局与视野。不仅是历史的广阔视角,更有天地之间的大空间,从祖国山河中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深远,体会祖国大地教育的重要价值;第五,“远距对接”线上连线。通过“课堂-现场-线上”时时、处处连线,实现时空贯通,体现万物互联时代、全民影像时代的当代话语表达体系。

(二)课程版块的系统融合创新:儿童视觉艺术课程体系

儿童视觉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外教育中传统且经典的兴趣培养类别。如何在已有基础上系统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责任担当?本案例的关键词是多元融合、自主学习、学以致用、社会责任。

基本模式:中心儿童视觉艺术教育课程采用“N+6”模式,其中第一个“N”是指学期学制性学习,即我们通常指的春季学期,学习内容主要是专业基础,综合性学习;第一个“6”:接续第一个N春季学期的是暑期的第一个6周,学习内容包括多元选择性的各类融合创新的短期选修课程,儿童可以依据自身兴趣爱好来自主选择性学习,在原来春季学期固定学习的基础上,个性化拓展个体学习的宽度与广度;第二个“6”:是开启的是第二个“N”学制性学习的“大概念”“大主题”以创作为导向的专项学习,主要目标是主题性创作与学以致用,在这个学习过程进入社会实践,体现社会性责任担当。第二个“N”:在之前“融合拓展”“社会实践”基础上,反思、梳理自身优势与不足,继而转向下一个稳定的学期学制学习,继续加固深化专业能力。

突出优势:下面具体介绍两个“6”的突出优势。第一个“6”是儿童自主选修的各类融合性课程,体现融合创新、儿童参与,促进个性化发展。首先,尊重儿童成长规律。依据不同年龄段学习特点,开发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融合性选修课程。第二,进行不同层级、不同范畴的融合创新。同时,还有许多超越视觉艺术领域的跨界融合,例如与音乐、舞蹈、戏剧等其他学习领域的融合等选修课程,更是进一步打开视野、丰富体验、激发灵感;第二个“6”是在秋季学期前的“大概念”“大主题”性质的主题性创作课程,强调学以致用、责任担当。虽然起点是儿童的兴趣爱好,但是逐步升华到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投身建设的一种能量。此外,艺术与科技的融合类课程,都强调儿童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在学以致用中走进社会、走进人民。

五、结束语

为什么要如此强调课程融合性、实践性?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是育人的重要方针。校外教育的优势是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同时具有较好教育融合的创新空间。实践,引导儿童服务社会、体现责任担当,是“德”;融合,培养儿童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提升“才”,只有德才兼备才是新时代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少年”。

猜你喜欢

兴趣爱好融合创新立德树人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小学“优课”教学模式的多元分析
浅谈高校钢琴教育和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关于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析
东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比较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