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021-08-09保壮志

天津教育·中 2021年7期
关键词:应用与分析计算教学新课标

保壮志

【摘  要】本文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讨论方向,结合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阐述了优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以期达到激发学生计算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用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0-0025-02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calculation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Caoying Primary School, Shunhua Town, Minle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BAO Zhuangzhi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calculation ability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alculation ability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alculation ability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elaborate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 method of teaching mathematics calcul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calculation and improving students' mathematics calculation ability.

【Keywords】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alculation teaching;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必备能力,良好的计算能力能在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拓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其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进一步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提倡数学教师应全面加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在现有的课程计划上进行重组与完善,以发展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侧重点,引入多元化教学措施,切实贯彻新课标指示精神,强化学生主体观念,对小学生数学能力进行全方位培养。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数学教师教育理念过于传统,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认知,仍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数学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且存在局限性,导致小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厌恶、抵触等心理。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多元化的教学措施层出不穷,数学教师应积极关注教育前沿信息,学习先进教学措施,满足学生计算体验,强化学生计算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学生对计算能力认知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教师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对计算方式进行学习。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计算背后隐藏的算理、算法,将计算教学合理化、简单化、细致化,以多角度出发,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计算规律,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促进他们计算思维的形成和计算应用能力的强化。

(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小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课堂的主要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现阶段数学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小学生思维能力较为简单,其思维形式处于固化阶段,主要体现在他们依托固化思想模型延展后续思维活动。由于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严谨性以及逻辑性,导致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时不可避免地遇到瓶颈期。如何规避这一现象,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形象、复杂为简单,是教师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时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当前信息化技术与教育资源日渐融合,其独特的直观化、立体化以及形象化改变了旧式数学课堂的抽象化的同时,利用附加性因素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了学生对计算方式学习的需求。因此,教师应以学生认知规律出发,利用信息技术,用视频、图片的形式具体描绘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产生直观的体验,强化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计算思维。

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计算教学,这在满足学生直观体验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以小学生感兴趣的因素为教学案例,利用Flash动态图、视频等方式制作数学教学课件。如:视频中展示了小兔子在家中囤积了68根胡萝卜,结果有一天下了大雨,小兔子的胡蘿卜被大水冲走了25根,在大雨停止后,小兔子外出采集胡萝卜,又采集了37根,问现在小兔子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教师通过这样的画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时间线进行计算,让学生使用基础运算方法进行运算,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结合“剧情”计算,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且通过生活表现。如教师一味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忽略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会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弱化。鉴于此,教师应积极推进生活化教学措施与计算教学的整合,在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思想转化,强化其计算思维、计算意识,全面提高其计算能力。

以“100以内的加法(二)”为例,为了加强小学生计算能力,教师利用了“元、角、分”一课进行整合,为学生创设了丰富有趣的生活教学活动,拓展学生思维。活动中,教师将教室布置成“超市”情境,利用笔、书、文具充当“物品”,将学生划分为“收银员”与“购物者”。其中,“收银员”主要任务是负责帮助“购物者”结算消费金额,在结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购物者”主要任务即在教师手中领取“购物清单”,根据教师给的钱数购买需要的物品,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也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计算能力。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在丰富了课堂教学气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实现思维转化,推动其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尊重学生计算差异

小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不同,在计算教学中难以快速理解数学知识,这导致不同学生的计算能力出现差异化。学生具有差异性的计算能力为数学教师带来了许多困扰,如仅针对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开展计算教学,会让能力较弱的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对算理的把握较抽象,导致其逐渐失去参与学习计算方法的兴趣;仅针对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开展计算教学,会让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认为计算过于简单,进而出现自大、膨胀心理。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化,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尊重他们学习差异化的基础上,拓展学生计算能力。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帮助计算能力較差的学生深化对算理、运算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教师可通过课前小组预习、课堂讨论、课后复习等方式,全面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

以“小数加法和减法”一课为例,鉴于学生之前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首先,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合作预习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个人无法理解的知识,可由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如出现意见不一的情况,教师可让学生对其进行备注,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等方式进一步学习教学内容;其次,在讲授完教学内容后,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计算竞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计算的兴趣,并针对获胜小组给予科学的表扬,以此有效地促使学生参与计算过程;最后,在布置课后复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提出开放性、互动性较强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缩短与同学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传授有关计算的理论知识,也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有效的计算方法的能力,推动学生综合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开创教学新思想,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推动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赵静.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探究[J].求知导刊,2014(10).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应用与分析计算教学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医院物资条形码全流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