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阜新市林业种苗基地建设规划
2021-08-09王丽丽
王丽丽
摘 要:林木种苗是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种苗的数量、质量和品种直接影响到生态建设的整体水平。加强种苗行业管理,培育优良种子和苗木至关重要。对林业种苗规划编制的依据及原则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强化种苗意识和种苗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提出生产和提供更多更好的新型、速生、优质、高效的良种壮苗的必要性,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阜新;林业种苗;基地建设;规划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11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22 文献标志码: A
林木种苗是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种苗的数量、质量和品种直接影响到生态建设的整体水平。200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对种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其新的使命。根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8年林地变更数据,截至2018年底,阜新市林地保有量39.96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26.34%。往后10年,如果每年造林1.63万hm2,需苗量为2 500万株左右。因此,加强种苗行业管理,培育优良品种和苗木至关重要。
1 基本情况
1.1 地形地貌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居辽河与大凌河支流上游的丘陵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0°00′00″~122°58′10″,北纬41°41′30″~42°50′26″,总面积10 362 km2。全区呈北向东狭长盆地,基本处于低山丘陵地带,地形坡度较缓。北部为风积地形,分布着广泛的沙丘、沼泽及丘间洼地;南部为冲积平原,是辽河中部平原的一部分;东南部地势低平,大凌河和细河两岸为缓坡和平地[1]。
1.2 气候特点
阜新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春季少雨多风,回暖快,蒸发量大;夏季高温,雨量集中,多雷雨天气;秋季雨量骤减,多晴朗天气;冬季少雪,严寒干燥。降水量分布不均,干旱频繁,春旱秋吊概率高,风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平均气温7.6 ℃,相对湿度58.7%,无霜期154 d,积温3 200 ℃,平均水面蒸发量1 760 mm,陆面蒸发量440 mm。
1.3 地质土壤
全区土壤大部分为火成岩残积母质、黄土状母质、冲洪积和风积母质,经多年地质作用发育而成。土壤以褐土、棕壤土、草甸土、风沙土为主。土壤物理性质较差,土质瘠薄,土地肥力差,有机质含量低,缺乏氮、磷、钾[2]。
1.4 植被类型
全区植被主要有森林、草地和农作物。森林类型属华北植物区系、蒙古植物区系和长白植物区交错类型,种类较多,木本有39科、83属、195种。
1.5 社会状况
阜新市辖两县五区,共68个乡镇、8 335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90.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5万人。阜新交通便利,有京沈客专线路阜新段90.6 km,有辽西北最大的货运转场车站。两条国有铁路穿境而过,101国道横贯东西,沈阜公路、锦阜公路等主干线与县、乡公路相连,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通信设施完备,有线、无线通信设施覆盖城乡每个角落,与国内外信息交流方便快捷。
1.6 生态分析
阜新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状况决定了阜新生态环境建设的特殊性。从地形地貌上看,阜新有山区、丘陵区、平原区和沙区,这些区域间又有过渡带;从气候上分析,阜新处于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降水较少,在时间、空间上分配不均;从土壤类型上看,阜新有4个土壤类型,壤土比重小,有机质含量低;从植被类型上看,阜新处于蒙古、华北、长白植物区系交错地带,顶级群落物种不明显,原始森林已基本消失,原始次生林面积少,人工纯林面积大。
生态环境问题成了阜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阜新的森林覆被率由3.1%发展到28.6%,但生态环境的改善只是有所改善,而不是根本改善。
其改善表现在彰武北部沙区通过营造以樟子松为代表的林木,风沙危害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阜蒙县中部医巫闾山余脉、骆驼山、乌兰木图山、大青山等山岭丘地栽植了以油松为代表的大面积林木,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其脆弱表现在生物物种明显减少,物种结构明显失调,草场全部退化,原始次生林已不存在,地下水位下降,大部分泉水干涸,中、小河流除雨季已无多少流量,旱涝灾害频繁,农业病虫害严重发生等。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多年來党和政府的重视以及人民群众改造自然的不懈努力的结果。但与此同时,在政府的决策和人们的生产实践中,为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不自觉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如开荒种地、伐木造屋、过度放牧、滥施农药等。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使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明确,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越来越高[3]。
1.7 指导思想
1883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举例说明破坏环境对人类的报复。英国经济学家沃德和美国微生物学家杜博斯写出了警醒世人的《只有一个地球》,但未能引起国人的足够重视。近年来,长江水患、黄河断流、北方沙尘暴引起了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人的重视。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为此,阜新市推出了以强化森林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为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战略思想。要符合自然规律发展林业,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学习国外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按照生态学、经济学规律发展阜新林业建设。
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根据阜新地区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自然条件确定造林立地类型,通过立地类型及类型细化确定造林树种的分布,然后再确定造林苗木的品种和数量分布。简言之,就是适地适树最大限度地发展自然林业,维护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据此,林业种苗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的战略思想,坚持“种苗先行”的工作方针,强化种苗意识和种苗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抓好基础,服务全局,面向市场,生产和提供更多更好的新型、速生、优质、高效的良种壮苗,为阜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
2 编制规划的依据
党的十八大首次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经过阜新农、林、牧、水等部门科技人员和决策部门领导多次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林草部门作出了《退耕还林规划》《治沙规划》《北部重风沙区防风治沙林带规划》《森林城建设规划》。同时,要相应地制定阜新市良种基地、采种基地可行性报告及阜新市骨干苗圃可行性报告。以这些规划、报告为蓝本,按照造林区域、面积、树种(品种)及年度进度进行种子采集、育苗的年度安排和种苗基地的5年规划。
3 编制规划的原则
3.1 分区规划原则
阜新依地形、地貌和土壤因素划分为三大造林类型区。因此在育苗规划上要配合三大区域进行苗圃配置,做到短距离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苗木失水,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的,因此在各苗圃中应做相应安排以满足造林需要。
3.2 乡土树种原则
在长期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每个物种都有其适应的环境,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正常、稳定地生长、繁衍,因此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要靠其原有种(或称乡土种)的顶级种及伴生种来维持。阜新地区有木本植物39科、83属、195种(品种、亚种、品系未计),其中有乡土树种138种。现在有许多乡土树种在阜新灭绝或濒临灭绝,乡土树种总量占森林的总量很小,如蒙古栎、家榆、桑、麻黄、小叶杨、臭椿、柳类、桦类等。忽视乡土樹种的造林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原因之一。
3.3 物种多样性原则
阜新气候条件多样,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类型较多,处于华北、长白、蒙古植物区系交错地带。立地条件的多样性、植物区系的交叉性,决定了造林物种的多样性。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在生态林的经营中,物种多样性的要求尤为突出。在营造林实践中要注重块状混交、带状混交、团状混交、株间混交,还要根据物种伴生规律,考虑复层林的营造;在商品林中,以生物量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其稳定性通过人为干预方式解决,在较少的土地上实现生产最大化,从而发展物种多样性为主的生态林,实现发展经济与资源保护的平衡。
3.4 产业化原则
在计划经济时代,育苗作为造林基本建设的一部分,未能充分地考虑投入产出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对环境的日益重视,人们对苗木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数量需求日益增加,育苗已逐步成为一个产业,其突出表现为投入一些育苗数量,从而获得社会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
3.5 适当竞争原则
育苗进入产业化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竞争。通过竞争优胜劣汰,达到使用良种壮苗造林的目的。在苗木基地规划上,就供应本地而言,要充分挖掘阜新的土地潜力、技术潜力、管理潜力,发挥劳动力资源、信息便利的优势,培育外地暂时难以生产的苗木品种,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 1 ] 刘晓东.浅谈林木种苗工作现状及发展的建议[J].农村实用技术,2019(12):100-101.
[ 2 ] 姚凯.辽宁省林木种苗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9,42(1):78-80.
[ 3 ] 吕连宽,曲利贵,孙金奎,等.根河林业局林木种苗基地建设规划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39(4):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