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

2021-08-09张璐菲

市场周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质量效应科技

王 鼎,张璐菲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蚌埠233030)

一、引言

“十四五” 规划中没有明确地指出今后阶段的经济发展速度要求,而是更加强调了发展的质量。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想实现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创新作为坚实的后盾。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来源,也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经济高质量问题。郑耀群、葛星利用投影寻踪评价模型测度了2009~2016年中国省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而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内差距是造成经济高质量发展非均衡的重要原因。孙艺璇、程钰、刘娜以中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2000~2017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在空间上大致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递减。二是关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问题。李光龙、范贤贤以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城市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科技创新及二者交互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支出、科技创新及二者交互项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财政支出对科技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门槛效应。魏巍、符洋等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3~2017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外)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序和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创新发展体系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初步实现协调发展,除北京外,耦合协调度结果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逆向相关态势。

现有关于科技创新是如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影响路径的文献较少,基于此,文章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模型,从创新投入、创新转化、创新成果三个方面来探究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期对加快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提出建议。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算

(一)指标体系构建

在有关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理念。文章通过经济质量、创新能力、结构优化、绿色发展、民生共享五个一级评价维度,选取14个二级指标作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详细见表1:

表1 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二)指标测算与分析

由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具有多维性的特征,文章利用SPSS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得出全国30个省份2010~2018年各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

从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分来看(表2),高水平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多为低水平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状态,而较高和较低水平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零散地分布在中部地区,主要的原因在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省份发展也有先后。另外,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中心省份辐射带动作用,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为中心,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出由中心到外围递减的趋势。

表2 中国30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分

三、空间面板模型研究设计

(一)空间计量模型构建

为了探究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文章建立如下基准模型:

式中,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HQD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X表示核心解释变量,包括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转化、科技创新产出;Y表示控制变量,包括市场化程度、工业化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程度;α表示空间回归系数;β1表示核心解释变量科技发展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相关系数;β2表示控制变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相关系数;β3表示在空间权重矩阵Wij下科技发展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相关系数;β4表示在空间权重矩阵Wij下控制变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相关系数;σi代表空间固定效应;γi代表时间固定效应;εi代表随机扰动项;ωij代表空间权重矩阵。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指标选择与测算结果见表1和表2。

2.核心解释变量

科技创新。文章选取了三个维度的指标来衡量科技创新水平。一是科技创新投入,选用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衡量科技创新投入的指标;二是科技创新转化,选用专利授权数量作为衡量科技创新转化的指标;三是科技创新产出,选用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衡量科技创新产出的指标。

3.控制变量

考虑到其他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选取如下控制变量:①市场化程度(mi),采用市场化指数来表示;②工业化发展水平(ii),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来衡量;③经济发展水平(gdp),采用GDP总量来表示;④政府干预程度(gi),采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表示。

(三)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文章建立了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所有的数据均来源于2010~2018年《国家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商务统计年鉴》、各省份年鉴以及各省份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部分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四、空间实证分析

空间测量模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空间滞后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在空间相关性的假设下,文章首先使用Hausman检验的结果来确定固定效应模型的选择。其次,利用Wald检验和LR检验确定空间杜宾模型是否可以转换为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最后,通过LM测试结果,可以看到空间滞后模型的选择适合文章的研究。

(一)空间相关性检验

在进行空间自回归之前,文章利用Stata软件分别计算出2010~2018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莫兰指数,如表4所示,检验结果显示,每一个年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且均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充分说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

表4 2010~2018年经济高质量发展莫兰指数

(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由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也具有明显的集聚现象。因此根据检验结果,建立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所有方程的ρ均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具体分析如下:从EQ1~EQ3的核心解释变量来看,科技创新投入的回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表明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效应,但作用不显著;科技创新产出的回归系数为正且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科技创新产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科技创新转化回归系数也为正且通过5%显著性检验,表明科技创新转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另外,对比三者的回归系数可知,科技创新转化在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成效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表5 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结果

这里需要说明,由于空间相关系数显著不为0,所以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边际效应并不是这些系数,因此,文章进一步对这种影响作用进行分解分析。

(三)效应分解

首先,分析科技创新分解指标对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如表6所示。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转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已通过5%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正,说明该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转化对区域优质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明显,并且在促进周边地区高质量经济发展中也有作用。而科技创新投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但效果均不显著,说明科技创新投入还能推动本地区或者邻近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表6 效应分解结果

其次,通过比较科技创新各分解指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发现,三者的直接效应系数均大于间接效应系数,这表明本地区的科技创新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大于本地区的科技创新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

最后,从控制变量来看,市场化程度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且本地区市场化程度对本地区的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创新转化作用效果更大;工业化程度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负,但工业化程度对科技创新投入作用效果不显著;GDP总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本地区GDP增长更多的是促进本地区的科技创新产出且作用效果显著;而政府干预程度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负,但是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文章利用2010~2018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及科技创新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从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分可以初步判断,东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较高,而西部地区发展水平较低。另外,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出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市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趋势。

2.技术创新对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更为明显,而在西部地区则不明显。技术创新对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影响。从具体分析的角度来看,科技创新投资对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效果不显著,而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创新成果对高技术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

3.依据效应分解的结果来看,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转化、科技创新产出三者的直接效应系数均大于间接效应系数,表明本地区的科技创新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大于本地区的科技创新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

4.从其他控制变量来看,市场化程度与GDP总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工业化程度与政府干预程度均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政策建议

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国家层面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利用科技创新带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强各省市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把重点放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上,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从而提高整体水平。

2.各地区应当增加对科技创新转化与科技创新成果方面的资金投入,优化科技创新财政支出结构,使得创新资源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

3.各地区应结合自身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制定适宜的创新发展政策。东部地区应当继续保持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还要将创新的优势辐射到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应当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引进,进一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应当加大科技创新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以后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高质量效应科技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懒马效应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