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1-08-08张雪梅
张 薇,张雪梅,2*
(1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省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树莓(Rubus idaeus L.)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又称覆盆子、木莓、野莓、托盘等,果实为聚合果,根据果实颜色分为红树莓、黑树莓、黄树莓,根据结果特点可分为夏果型、秋果型两类。树莓适应性强,喜光、耐旱、抗寒,可在土壤pH值6.5~7.0疏松土壤上栽培,也可在山坡、沟谷和荒地上种植[1,2],一般定植后第2年结果或当年结果,第3年进入丰产期,土壤肥沃、管理水平好的园片其稳产时间可达10年以上。树莓除鲜食之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冻干等。树莓果实营养丰富,除富含市场上现有水果所含有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矿质元素之外,果实中总氨基酸含量超过1%,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高达320 mg/100 g[3],酚类物质的含量超过500 mg/100 g[4],总鞣花酸的含量为1.198~3.235 mg/g[5],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在147.5~231.0g/g[6],水杨酸含量达139 mg/g[7],SOD含量在168.8~358.6g/g的范围内[5]。同时,现代研究表明这些活性物质具有抗癌、抗氧化、抗菌、抗炎、减肥、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和美肤等多种功效[3,8],具有“天然的阿司匹林”“抗癌明星”等美称。
1 树莓栽培现状
树莓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其中40%在东南亚地区,25%在北美地区,10%在美国的南部或中部地区[9]。树莓栽培源于16世纪中期的西欧,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栽培种植。每年国际市场树莓需求量增幅达3.18%,因其种植特性、采摘劳动成本高、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等多方面限制,西欧基本退出生产领域,北美、东欧树莓生产处于停顿和萎缩之中[10],树莓种植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1]。据美国农业部小浆果研究中心和美国华盛顿州红树莓委员会的市场分析,树莓全球需求平衡量在200万t,但目前全球年产量40万t左右,存在160万t的缺口,树莓市场严重的供需不平为我国树莓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机会。
我国自古就有食用和药用树莓的记载,但树莓果利用率仅30%~40%[9],据FAO数据库统计,2017年我国树莓栽培面积为5 421 hm2,年产量约6×104t,每公顷树莓经济收益能够达到6万元[12]。据我国土壤资源普查统计,适宜栽培树莓的区域在1亿hm2以上[9],根据地理、土壤、气候以及品种特点,我国可划分为5个树莓栽培区[10]:东北、西北红树莓栽培区;华北红树莓及黑莓栽培区;黄河中下游及淮河红树莓、黑莓栽培区;长江中下游及江南黑莓栽培区;西南山区黑莓栽培区。品种大多引自国外,栽培筛选、改良后表现好的品种较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区适宜的专用品种选育研究滞后,急需加快培育速度,产学研相结合形成规模化种植(表1)。
表1 国内引进的主要优良栽培品种[13]
2 树莓深加工及销售现状
对树莓功效成分深入研究发现:树莓酮促进体内脂肪分解可减脂瘦身[5]、复方树莓籽粉可抗疲劳[17]、树莓叶茶可降血糖[18]、红树莓根茎水煎剂可抗肿瘤[19],树莓功效成分种类丰富、生理活性高,市场逐渐认识到树莓在保健品、美容品、染料、香精以及部分药物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国际市场上95%的树莓果进入深加工领域[10],相较于加工冻果和鲜果出售,深加工制品经济附加值相对更高,是未来树莓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3 树莓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树莓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1 科技支持力量不足 树莓果皮薄,结构易碎,呼吸速率高,在采摘、贮藏、运输过程中易因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而腐烂变质[20],我国树莓采摘多受多雨季节影响,常温下树莓贮藏3 d左右将失去商品价值[21]。我国尚未研发出符合树莓收获特点的机械化工具,基本靠人工采摘,国外研制的树莓收获机200万一台[22],成本过高,且与国内种植立地匹配度不高,无法大面积推广应用。科学树莓栽培技术与农机应用不协调,树莓采摘技术、保鲜技术发展速度与消费者对树莓果品质需求速度的矛盾也愈发明显。
3.1.2 经营管理模式单一 我国树莓栽培以小农分散经营为主,栽植地多位于偏远地区,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综合成本较高,同时树莓种植者因技术水平、管理理念有限,无法实现树莓栽培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市场缺乏全国层面的对树莓产业发展格局的顶层设计,未将树莓鲜果销售市场根据区位优势、栽培方式等统一布局,既致使我国自有树莓鲜果市场不健全,又不能有效对接国际市场,严重影响莓农收益。
3.1.3 树莓精深加工产品少 全球树莓深加工产品已达100多类[10],国内市场急需重视和开发树莓深加工产品,但国内深加工技术水平低下,多与生物公司合作,具有一定规模和创新能力的加工企业为数不多,树莓的特殊活性物质无法被有效利用,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树莓深加工产品的有无是限制我国树莓行业能否利用树莓创造经济收益、带动小浆果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3.1.4 树莓产业营销体系不健全 国内树莓种植多为小农分散种植,多偏重生产环节,销售模式以“农户+合作社+超市”、“农户+超市”为主,销售体系建设弱。小农经营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所经过的中间渠道过多,过于依赖批发商和龙头企业,同时,树莓龙头企业少,小农经营联动相对困难,分散经营的状态既无法保证零散农户种植收益的连年稳定,也无法形成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树莓栽培,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莓农无法保全自身。树莓产业经营者在营销策略、营销手段、扩大市场半径、物流保鲜技术、开发产品种类等方面依然存在不了解、不懂行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能力建设具体可行的营销体系。
3.1.5 树莓市场不稳定 树莓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主要在果实品质和产后处理两方面。当前,我国水果总产量很高,但优质果仅占水果总产量的30%左右;55%的“大路货”,15%的劣质果没有市场,仅有1%左右的果品经过清洗、打蜡、分级、包装后投放市场,商品化产后处理能力低,行业整体竞争力相对较低[24]。且缺乏树莓栽育苗、栽培、采收等技术标准和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产品质量行业标准。产业带动能力弱,开发深加工产品难。面对巨大的国际市场缺口,各商户之间市场信息资源闭塞不对称,信息流通意识薄弱,难以开拓国际市场、达成供需关系。
3.2 树莓产业发展建议
3.2.1 加大树莓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持力度 采取各方面联动机制,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进行联合攻关,研究树莓新品种、新技术与新农机相结合的配套技术体系,开发适宜特殊人群的专用树莓产品。重视树莓种质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我国野生树莓资源,根据种植区域特点培育、种植适宜树种,研制出通用性高的树莓收获机械,注重基层专业人才培养,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技术培训保障体系,正确认识树莓发展机遇,持续加大树莓产业发展相关研究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
3.2.2 完善树莓产业链发展模式 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林兴农,大健康产业备受关注的背景下,以第三代黄金水果――树莓为主产业,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发展的大好机遇,集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力量建立树莓全产业链研发中心,以各省、市、县的近郊区区位优势为重点结合设施打造树莓周年鲜果采摘第一环线、以乡(村)的自然资源优势为依托建立树莓深加工原材料供应第二环线的一中心两环线发展模式,形成完整产业链,充分利用树莓果实特性优势有效带动树莓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3.2.3 多方联动开发树莓精深加工产品 树莓深加工制品辐射涵盖到高端食品、医药、保健品、美容产品等多领域。加大研究基金投入,加强多领域合作,通过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多方配合,建立深加工配套设施,积极研制树莓饮料、树莓酒、树莓茶、保健品等高附加值制品,形成“研发―产品制作―销售”的加工产业链,是提高树莓经济价值,提升行业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3.2.4 完善树莓市场建设体系 建立适应市场运行机制的营销体系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农户收入和生产积极性、保障树莓生产持续发展[15]。构建“企业+农户+消费者”“企业+农户+供应商+消费者”等新型销售模式,由企业统筹规划区域布局,配合专业人员制定栽培、果实分级标准,打造区域性品牌,建立集仓储、冷藏、加工运输于一体的物流体系;在低温冷藏、气调保鲜、辐射保鲜、化学保鲜和涂膜保鲜[21]等方法基础上研发适合大规模应用的保鲜技术,建立全国性销售渠道,做到全国一盘棋。充分利用企业优势整合国内外市场信息,保证国内外信息更新、交流的稳定性和实时性,利用标准化、集约化、系统化产业的高质量产品应对市场竞争,以提高中国树莓产品在国际小浆果市场的竞争力。
3.2.5 多方面稳定树莓市场 由政府出台联合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参与带动发展树莓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基地,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避免分散经营,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沟通。建设规范化的树莓商贸场所,健全信息收集、发布、运行、监管等机制[24]。利用我国丰富的悬钩子属植物资源,进行遗传改良,培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削减对外来品种的依赖;充分利用树莓一年多次结果的优势,配合设施栽培,建立鲜果周年供应渠道;结合果板分级、重量分级装置[26],加强树莓果生产和采后处理能力,制定严格的品级分类处理机制,保障市场果实品质,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4 小结
立足于国内树莓产业发展现状和大宗水果过剩,小浆果全球资源相对稀缺的背景[26],树莓富含大量生理活性物质,深加工产品类别广泛,是我国“第三代水果”中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新型果品。我国应在此市场发展趋势下,充分调动树莓市场活跃度,促进树莓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加强科技支持力度,重视种植采摘方面农机研发、保鲜、物流运输等基础需求研究;健全行业内龙头企业加持功能,深入研究精深加工产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销售体系,辅助构建科学化、正规化树莓市场运行机制和商贸平台,以保障我国树莓产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