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的Meta 分析
2021-08-08刘文清李雪莉蔡思嘉李伯武康利华潘慧钗贺仲晨
刘文清 李雪莉 蔡思嘉 李伯武 康利华 潘慧钗 贺仲晨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013,中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属糖尿病常见眼部并发症[1],以视网膜微血管变化为主要特征,包括:血管瘤、棉绒斑、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微血管异常、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等,严重时可导致失明[2]。
目前有效预防和延缓DR 发生和进展的治疗方法都基于对患者血糖的控制。及时激光治疗、血糖控制、血压控制和降脂治疗可降低视网膜病变风险[3]。有研究表明,补充药物治疗如针灸、中药或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DR 患者视力、减缓疾病进展[4-5]。王德全等研究发现,针刺在改善DR 患者视网膜毛细血管病变、微循环和减少血栓方面具有显著效果[6-7]。我们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Meta 分析评估针刺联合中药内服治疗DR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该方法治疗DR 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文章类型: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或者病例对照试验;②研究对象:诊断为DR 患者,符合美国眼科学会临床指南诊断标准[8];③治疗措施:干预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内服疗法(即针刺联合疗法),不区分针刺的选穴、手法、针具规格、电针等;对照组采用其他治疗方法;④结局变量:研究对象治疗后的有效率、视力水平和黄斑厚度等。
排除标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文献被排除:①重复发表的文献;②通过各种途径无法获得全文;③无法提供数据或者提供的数据不全;④文章类型为综述、个案报告或者研究方案等;⑤统计方法有错误。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从数据库建库开始至2021 年09 月。中文主题检索词为“针刺”,“针”,“针灸”,“中药”;英文主题检索词为:“diabetic retinopathy”,“diabetic eye disease”,“retinal diseases”,“acupuncture”,“moxibustion”,“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在检索过程中,文献的语言和发表状态均无限制。此外,对相关综述和纳入研究的文章的参考文献进行追踪检索,直到检索到全部符合要求的文章。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两名研究者独立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基于文章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当两者意见分歧时,由第三名研究者参与讨论,并最终决定文献的纳入或排除。使用Endnote 7.6 软件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管理,排除重复文献,全文阅读可能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入选文献的数据,提取数据主要包括以下信息:作者、发表年份、文章类型、国家、样本量、文章质量评估的指标以及结局变量等。
1.4 文献质量评价
运用Cochrane 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risk of bias)工具[9]评估纳入文献,内容包括:是否为随机分配,是否进行分配隐藏,是否运用盲法,是否对结果进行盲法,结局数据是否完整,是否选择性报告研究成果,是否存在其它偏倚风险[11]。根据该评分标准分为3 个等级:不清楚,低风险和高风险。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tata 12.0 对数据进行Meta 分析。在对数据进行Meta 合并之前,先通过卡方检验或I2检验对文献间的异质性进行检验,如果检测出P<0.1 或者I2>50%,则说明文献之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如果P>0.1 或者I2<50%则说明文献之间无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异质性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探讨异质性来源。对于连续性变量采用加权均数(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或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efference,SMD)进行效应值合并;对于二分类变量,则采用危险比(risk ratio,RR)进行效应值的合并,各效应指标均报告95%可信区间(95%CI)。运用Begg 和Egg’s 检测是否存在发表偏倚,P<0.05 被判断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通过关键词输入一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125 篇,其中中文文献篇867 篇,英文文献258 篇;通过Endnote软件查重,剔除812 篇文献;通过阅读文献的题目和摘要,剔除296 篇文献;通过进一步的阅读全文,有7 篇文献因为无法提取数据或研究设计类型不符等原因被排除,最终剩下10 篇文献[10-19]被纳入到本次研究中,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10 篇研究均在中国开展研究,样本量差异较大,最大样本量120,最小样本量60;大部分患者DR 病程处于Ⅰ~Ⅲ 期;相对应中医基本病机演变为气阴两虚、肝肾亏虚、阴阳两虚(表1)。纳入文献的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有1 篇文献未提及具体的分配方法,被列为高风险;所有文献未提及分配隐藏及盲法;所有文献均对结局指标进行报告(图2)。
图2 文献偏倚风险评估(90 度旋转)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Meta 分析结果
2.3.1 视力水平
共有7 项研究[10-19]报告了针刺联合中药内服疗法治疗DR 的视力变化情况,这些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I2=88.1%,P<0.01),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针刺联合治疗组对提高DR 的视力水平效果要好于对照组(WMD=0.18,95%CI为 0.11~0.25,P<0.01),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3)。本研究基于敏感性分析探讨文献之间异质性的来源,当排除具有异常值的研究时,总效应值发生轻微改变(WMD=0.13,95%CI为0.08~0.18,P<0.01),但异质性仍然存在(I2=82.6%,P<0.01),说明该研究不是异质性的主要来源[12]。当排除其他文献时,效应值改变不大,但异质性仍然存在。
图3 针刺联合中药内服疗法治疗DR 的视力变化
2.3.2 总有效率
共有8 项研究[10-19]报告了针刺联合中药内服疗法治疗DR 患者的总有效率,经检验这些研究之间不存在异质性(I2=0.0%,P=0.896),因此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针刺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RR=1.21,95%CI为1.13~1.30,P<0.01),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4)。
图4 针刺联合中药内服疗法治疗DR 总有效率
2.3.3 黄斑厚度
共有4 项研究报告了针刺联合中药内服疗法治疗DR 患者黄斑厚度的变化,经检验这些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I2=90.3%,P<0.01),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针刺联合治疗组可显著降低DR 患者黄斑厚度(WMD=-32.25,95%CI为-48.94~-15.56,P<0.01),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5)。因文献之间有异质性,采取敏感性分析探讨异质性来源。当排除具有异常值的研究时[14],总效应值发生轻微改变(WMD=-22.65,95%CI为-34.71~-10.59,P<0.01),但异质性仍然存在(I2=82.3%,P<0.01),说明该研究不是异质性的主要来源。当排除其他文献时,效应值改变不大,但异质性仍然存在。
图5 针刺联合中药内服疗法治疗DR 的黄斑厚度变化
2.3.4 视敏度
共有2 项研究报告了针刺联合中药内服疗法治疗DR 患者视敏度的变化,经检验这些研究之间不存在异质性(I2=0.0%,P=0.415),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图5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针刺联合治疗组显著提高了DR 患者的视敏度(WMD=2.92,95%CI为2.57~3.27,P<0.01),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5 发表偏倚
对纳入研究的各个因素以RR 值为横坐标,SE(logRR)为纵坐标绘制漏斗图(图6),对应散点大致对称,说明无发表偏倚。Begg 和Egg 检验显示,各研究之间无发表偏倚(Egger’s test,P=0.436;Begg’s test,P=0.327)。
图6 漏斗图
3 讨论
根据近20 年的研究发现,所有1 型糖尿病患者和2/3 的2 型糖尿病患者都患有DR[20],总体糖尿病患者中20%~40%会发生DR。DR 早期病变较轻,以单纯性为主,病变发展出现增殖性病变可影响视力,甚至失明[21]。DR 是一种可预防和控制的致盲性眼病,DR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DR 引起的失明人数显著增加[22]。在中医上,DR 又称为“消渴内障”,主要病机为脉络瘀阻、瘀久伤阴导致肝肾亏虚,精微物质难以上荣目神,致使视力大幅降低,严重时可导致失明[23]。DR 可分为早期非增殖性DR 和晚期增殖性DR[24],及早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现代西医治疗DR 主要采取玻璃体腔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和玻璃体切割术等[25]。中医治疗DR 有一定优势,可改善眼部视力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彭素清等研究表明针刺治疗DR 可明显增强常规药物疗效,患者视网膜循环时间明显缩短,黄斑厚度和黄斑水肿明显改善[26],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颞叶颞浅动脉的神经末梢,调节脉络膜自主神经,改善血管舒缩功能,最终降低视网膜微循环异常概率,促进视网膜康复[27-28]。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太溪、照海、太冲是治疗眼病要穴,主治或亦治目疾,这些穴位联合使用可起到益肾滋阴、补肝养血并兼顾血清通络之功[20]。针药并用可明显提升患者视力、视野,并改善眼底循环。针刺联合中药内服疗法除了可以改善DR 患者视力水平之外,还可以降低黄斑厚度和提高视敏度。中药汤剂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法,具有补血活血、通经活络及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特定穴位针刺可改变NO 活性,减少血管内皮损伤[29],从而减缓视网膜病变发展,同时还可以改善血糖[30]、提高自身免疫等。
本研究可能存在以下潜在局限:①纳入文献之间存在异质性,尽管做了敏感性分析,但未找到异质性来源。由于本次研究纳入文献中病例纳入标准不同,病人基本特征存在差异,这些因素可能是异质性来源并影响最后合并的效应值;②本研究一共纳入10 篇文献,但是对某些结局变量进行分析时,提供数据的只有2~3篇,样本量少,与大样本量研究相比,小样本量研究可能会高估效应值[31],因此对这些小样本得出的结果进行解释时需谨慎;③因纳入文献中报告不良反应事件的数据很少,无法对其进行Meta 分析进而评价联合疗法的安全性。
综上,基于临床研究进行Meta 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联合中药内服疗法可以显著提高DR 患者总体有效率,改善视力水平、视野和视敏度,降低黄斑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