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训练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患肢肌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1-08-07梁欣荆海红
梁欣 荆海红
乳腺癌指在多种致癌因素下,乳腺上皮组织发生增生而形成的一种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有关统计,乳腺癌约占恶性肿瘤1/5,部分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1]。乳腺癌的治疗原则是以外科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为主,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方式。但患者术后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其中上肢淋巴水肿约占3/10,可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疼痛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2]。有文献表明[3-4],抗阻力训练干预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ULMRMBC)患者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改善程度较轻。本研究旨在分析等速肌力训练和抗阻力训练对ULMRMBC患者患肢肌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二科123例ULMRM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年龄32~59岁,平均年龄(46.25±4.36)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1.25±0.35)年。观察组62例,年龄31~58岁,平均年龄(43.41±4.48)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1.32±0.37)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5];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且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及家属均同意手术;水肿程度均符合上肢周径测量标准;均为女性;TNM分期为Ⅰ~Ⅲ期。排除标准: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水肿;术前伴有运动功能障碍。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61例给予抗阻力训练,包括居家训练和医院治疗训练。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用合适的哑铃,以仰卧推举、哑铃耸肩、哑铃弯举、直立划船式四个动作,每次每个动作完成8次,4个/组,2组/次,2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等速肌力训练,应用等速训练器对患者患侧肩关节肌肉力量和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训练,患者取坐位,屈髋屈膝呈90°,测量患者训练前肩关节外展最大值,设置程序为等速向心收缩。根据患者可承受的范围训练,以肩部为完全内收与最大外展值为主,角速度30°/s,视情况增加或减少角度,2次/d,5组/次,每组完成后休息15~30 s,每周训练5 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0 d,对比其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①患肢运动功能:采用双上臂周径差值测量法、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仪测角器测量双上臂周径差值、上肢淋巴流量、肩关节活动度。以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DASH共100分,分值越大,上肢功能受限程度越严重。②患肢肌力:于治疗前后,采用徒手肌力分级法评估患侧肌力水平包括屈曲肌、外展肌、外旋肌、内旋肌及水平内收肌的肌肉力量。徒手肌力分级法满分5分,分数越高患肢肌力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患肢运动功能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年龄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淋巴流量大于对照组,双上臂周径差小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1),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比较(±s)
注:DASH=上肢功能评定量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双上臂周径差(cm) 上肢淋巴流量(count/s) DASH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1 6.51±0.42 4.38±0.36▲ 6.68±2.16 9.67±3.12▲ 26.34±4.66 19.27±3.24▲观察组 62 6.52±0.43 2.45±0.47▲ 6.65±2.15 18.43±3.84▲ 26.45±4.58 8.63±3.15▲t值 0.130 5 25.591 6 0.077 2 13.872 5 0.132 0 18.466 6 P值 0.896 4 <0.000 1 0.938 6 <0.000 1 0.895 2 <0.000 1
表2 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比较(±s) 单位:(°)
表2 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比较(±s) 单位:(°)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组别 后伸 内收 外展例数 前屈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1.68±5.16 38.67±4.12▲ 17.34±2.66 27.27±3.24▲ 62.31±5.32 136.24±12.11▲观察组 31.65±5.15 49.43±4.84▲ 17.45±2.58 38.63±3.15▲ 62.33±5.26 172.34±10.33▲t值 0.032 3 13.266 6 0.232 8 19.716 2 0.021 0 17.796 9 P值 0.974 3 <0.000 1 0.816 3 <0.000 1 0.491 7 <0.000 1 61 90.51±11.42 130.38±15.36▲62 90.52±11.43 151.45±16.47▲0.004 9 7.334 6 0.996 1 <0.000 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肌力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屈曲肌、外展肌、内旋肌、外旋肌、水平内收肌肌力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肌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肌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屈曲肌 外展肌 外旋肌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1 3.81±0.42 4.02±0.36▲ 3.68±0.16 4.17±0.12▲ 3.04±0.66 3.57±0.24▲观察组 62 3.84±0.43 4.65±0.47▲ 3.65±0.15 4.83±0.84▲ 3.06±0.58 4.63±0.15▲t值 0.391 4 8.353 7 1.073 0 6.123 5 0.178 6 29.318 4 P值 0.696 2 <0.000 1 0.285 4 <0.000 1 0.858 6 <0.000 1组别 例数 内旋肌 水平内收肌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1 3.11±0.32 3.42±0.11▲ 3.20±0.31 3.89±0.18▲观察组 62 3.13±0.26 4.25±0.33▲ 3.21±0.29 4.67±0.27▲t值 0.380 7 18.772 6 0.184 8 18.879 2 P值 0.704 1 <0.000 1 0.853 7 <0.000 1
3 讨论
乳腺癌是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于乳房腺上皮细胞造成的结果[6]。目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但手术过程中易破坏局部微细的淋巴管,造成淋巴回流障碍,易造成上肢淋巴水肿,进而导致患者力量下降、肌肉萎缩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淋巴流量大于对照组,双上臂周径差小于对照组,说明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有效提高ULMRMBC患者患肢运动功能,优于抗阻力训练。通过抗阻力训练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皮下组织厚度,进而使肌肉厚度增加,通过肌肉泵引流减少上肢周径,改善水肿程度,增强患肢运动功能。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根据患者力量的大小行阻力调节,使肌肉获得最大限度的负荷,增强运动单位聚集率,进而达到最佳训练效果,有效提高患者患肢运动功能[7-8]。推测抗阻力训练改善情况稍差于等速肌力训练的原因可能是,等速肌力训练能够使患者肌肉得到最大限度的负荷,而抗阻力训练采用哑铃训练难以达到此效果。杨东静[9]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屈曲肌、外展肌、内旋肌、外旋肌、水平内收肌肌力均大于对照组,说明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有效提高ULMRMBC患者患肢肌力,优于抗阻力训练。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有效防止切口周围组织的肌肉萎缩,反复运动使关节腔滑液增加,改善软骨营养,进而有效增强患者患肢肌力。此外等速肌力训练对肩关节外展最大值的测定,能够较为有效的确定患者承受能力,对病情较严重患者仍可发挥效果。通过抗阻力训练能够使肌肉毛细血管网增多,强化肌肉纤维,提高患者肌肉力量[10],但该方案对于部分力量较小或病情严重患者,难以实现多次运动,故治疗效果稍差于等速肌力训练。
综上所述,等速肌力训练能够使肌肉获得最大限度的负荷,增加关节腔滑液,增强患者运动功能及肌肉力量。同时本研究还存在研究样本较少、研究周期较短等问题,需后期大数据研究证明。